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状况及措施

时间:2022-08-24 10:31:44

导语: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状况及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状况及措施

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随着区域化进程的加快而迅速发展,双边贸易以农产品贸易为主,大力发展双边绿色食品贸易将成为双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

一、中国与东盟绿色食品贸易发展现状

(一)中国对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缓慢增长,进口增长较快中国绿色食品出口从2005年至2009年逐年增长,年进出口额增长缓慢(见表1)。2005-2009年,绿色食品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1%。2005-2009年绿色食品进口平均增长速度为56%,进口增长较快。

(二)进出口商品种类集中在中国与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的大类产品中,第16章(肉、鱼及其他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制品)、第20章(蔬菜、水果等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及第21章(杂项食品)等产品占与出口企业、出口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0.5%、66%和71%,说明这三大类产品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见表1);2009年出口达3.9亿美元,占68%的出口额,说明这些产品具有明显的出口优势。

(三)进出口市场集中从对东盟出口的国内市场看,2010年,山东、黑龙江、福建、辽宁、新疆、江西、广东、吉林等八个省份出口企业有368家,占出口企业总数的72%,出口产品有327个,占出口产品总数的78%;出口额2.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6%。其中,山东省、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品占很大比重,有利于发挥区域竞争优势。此外近年,云南、广西两省对东盟的绿色食品出口也有所增加。从进口来看,进口市场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新加坡,其中前三位国家占了绿色食品中国进口额的82%以上。①

(四)双边绿色食品贸易呈现互补型特征从双边进出口的绿色食品贸易来看,双边绿色食品贸易为互补性贸易。我国的温带果蔬、粮食在东盟国家十分畅销,泰国等东盟国家需要进口大量的温带蔬菜和农作物,如胡萝卜、辣椒、大蒜、玉米、小麦等。而东盟国家的热带水果、油料作物在中国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份额。东盟国家热带经济作物如棕榈油、椰子、咖啡、可可、天然香料等对中国的出口量很大,中国是热带经济产品的消费大国,年进口额不断增长。

(五)产业整体水平日益提升1.绿色食品深加工比重上升,结构优化。十几年我国绿色食品开发的产品包括粮油、果品、蔬菜、水产、饮料、畜禽蛋奶、水产、酒类等,且呈现如下特点:一是产品开发从初加工向系列化、深加工方向发展。二是产品类别结构有所调整,一些与城乡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开发比重增大,结构优化。2.企业规模有所扩大。2005至2010年绿色食品企业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国民生产总值过亿元企业数、绿色食品销售额及销售额过亿元企业数增幅分别为40.6%、75.3%、91.4%、94%、95%、92.5%。绿色食品产销额超过亿元的企业数大大超过同期生产量、销售额和企业增长数,说明企业规模日益扩大。

二、存在的问题

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和出口发展取得了良好增长绩效,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市场集中度仍然偏低,出口的总量和出口企业的规模偏小2010年双边绿色食品出口额仅占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的14%,说明出口总量小和出口率偏低;另外,出口企业平均规模为0.068亿美元,这一规模在国际市场很难保持长久的竞争力。近年来,尽管绿色食品基地和企业规模有所扩大,但与外国相同指标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绿色食品无论是生产基地、生产加工企业、还是销售企业都存在着规模过小的问题,不适应市场国际化的要求。

(二)品牌多但大品牌少绿色食品牌杂乱。如:黑龙江省是全国绿色大米的主产区,品牌多达40多个,在这众多品牌中,全国大品牌只有北大荒米业等3个,其余多为同质性品牌,其他省、区也有类似情况。市场品牌杂乱就难免盲目竞争和过度竞争,有的甚至为了争市场还互相开展价格战,市场违规、假冒伪劣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市场发展不够规范,法律环境急需改善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和基地发展是确保绿色食品质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必须强化绿色食品基地和产品质量监测工作,严格质量标准,加强认证构建设,充分借鉴国际通用HACCP质量控制体系,完善法律环境,确保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绿色食品进出口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在绿色食品生产及销售市场上,其产品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一,同类产品品牌繁杂、著名品牌少等,使得有能力参与国外竞争的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不多,这对我国绿色食品产品出口多样化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加快发展中国对东盟绿色食品出口的思路

(一)发挥政府职能,推动绿色食品开发政府应制定鼓励扶持绿色食品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绿色食品生产的政府投资力度,给予绿色食品企业和基地一定的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为增加绿色食品产业的竞争优势,征收资源补偿费和生态补偿费,逐步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制定绿色奖励政策,为绿色食品生产开发提供新技术的支持,对绿色食品生产证书的培训进行投入。

(二)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绿色食品产品结构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开发。按照国家确定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跨区域大规模地搞好绿色食品开发,形成主导产业;培养一大批大规模、科技含量高、带动功能强的资源型、生态型农产品加工项目,使之成为重点龙头企业;突出优势产品、优质产品、特色产品、深加工产品和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

(三)积极推进产业集团建设、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名牌产品绿色食品要靠产品品牌来扩大市场份额。因此,要依靠现代高新技术开发名牌产品,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和信任度;采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绿色食品要向形象化、优质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四)提高绿色食品的科技含量开发绿色食品,需要科技作为支撑。首先,应该总结和提高绿色食品现有的标准化技术;其次,要加强绿色食品的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示范与推广;此外,要加快绿色食品科研成果转化。

(五)做好绿色食品的法律保护首先、要努力强化我国公众依法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意识。其次、运用法律保护绿色食品监测机构。再次、要加快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食品法律体系建设。另外,还要严格绿色食品市场管理。(六)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绿色产品贸易平台要充分利用各种博览会、展销会、经济洽谈会和互联网等途径,全方位展示中国绿色食品。要建设信息网络,加强市场预测,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要实施绿色食品名牌战略,努力增加西部名牌绿色食品数量,发挥品牌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