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数字化鸿沟与改善路径

时间:2022-05-19 11:10:11

导语:商贸流通数字化鸿沟与改善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商贸流通数字化鸿沟与改善路径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媒体歧视、人员素养、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产生了较大阻碍。因此,必须要建立由政府主导农村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和提升农民信息素养,以农产品商贸流通为切入点培养农民“互联网+”思维意识,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新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为数字乡村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互联网;信息技术;数字化鸿沟

如何有效降低城乡居民商贸流通成本和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关注的重点内容。有效降低农村居民消费价格、实现农民增收,必须要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上进行突破和改进。但是,我国当前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体系还存在不尽完善之处,如,农村商贸流通中的渠道过窄、参与主体较少、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不明显等诸多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基于信息化角度分析和研究农村商贸流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缩小信息鸿沟的角度提出促进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数字鸿沟的概念和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现状

(一)数字鸿沟内涵

“数字鸿沟”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开始出现,此时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互联网在美国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甚至带动了全球范围内的爆发增长。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虽然为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便利,但是也产生了新的不公平现象和数字分化问题。数字鸿沟被界定为可以便捷实用和不可便捷实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人群之间的差异性,数字鸿沟的本质是信息与通信技术在应用与普及方面存在的不公平和不均衡现象,而且这种不均衡现象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阶层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普遍存在。在数字鸿沟现象产生之初,一些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信息与通信技术接入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如加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资费标准、增加互联网接入数量等,从而使更多的人群都可以使用互联网。但是,随着信息与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升级,互联网接入鸿沟已经被填平,也就是数字“接入沟”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是,人们发现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接入给不同群体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差别十分巨大,不同群体之间在经济、教育、环境、先天禀赋、拥有资源等方面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从而导致其在应用层次和能力上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逐渐导致数字“应用沟”的产生。因此,在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数字“接入沟”属于数字鸿沟第一层,数字“应用沟”属于数字鸿沟第二层,而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数字化鸿沟就属于数字鸿沟的“应用沟”层面。

(二)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数字鸿沟现状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关键阶段,而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我国也处于数字转型的关键时期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交汇期。开启数字经济新动力、全面建设数字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必不可少。而且数字乡村建设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内容,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制定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数字乡村”建设目标,从而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和阶段目标。数字乡村建设,需要使用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乡村赋能,为乡村商贸流通赋能。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地区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远远落后于城市地区。特别是在城市,5G网络已经开始投入商用,但是在一些边远农村地区,移动通信网络才实现基本覆盖,对于城乡之间所存在的巨大信息技术落差,即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目标。我国幅员十分辽阔,而且历史和地理差异也比较大,从而使城乡地区整体发展差距较大。同时,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更是导致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落后,根据CNNIC曾经的一个数据显示,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数量已经突破9亿人,其中城镇网民规模达到6.49亿人,占网民整体71.8%,比2018年底增长了4200万人;农村网民规模为2.55亿人,占网民整体28.2%,比2018年年底增长了3308万人。由此可见,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差距仍然较为明显。

我国农村地区数字鸿沟形成原因

(一)我国城乡数字鸿沟产生的经济因素

无论是信息化建设,还是数字乡村建设,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后盾的。经济落后地区,一般没有较好的经济能力建设较好的骨干网络基础设施,即使建设了一些网络基础设施,但是其覆盖范围也比较有限,带宽也可能会受到限制。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可以建设较大带宽骨干网络。如果要打通网络“最后一公里”,还需要购置一系列接入设备,这些设备的购置也需要一定经济支付能力。在城市居民一般都有较强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具有较强的经济承受能力。而且城市较为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发达的经济根基,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吸引等方面具备一定“先发优势”,而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足够能力开展信息技术推广普及工作,缺少高科技风险投资,从而导致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现象发生,并且伴随“马太效应”的发生,城乡数字鸿沟更加明显。近年来,伴随着移动智能手机的产生,城乡数字鸿沟有所缩小,但是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仍然低于城市居民,而且在资费限制和网速限制之下,智能手机并没有成为农村居民信息接收的主要渠道和工具。

(二)媒体歧视是导致城乡数字鸿沟的直接原因

虽然我国传媒行业已经比较发达,但是对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涉农信息则占据较小比重。媒体作为报道客观真相、提供新闻传播、传播公共信息服务的重要平台,应该要为所有社会大众平等提供多方位、多角度的信息,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媒体可能在各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其主要市场和传播对象都集中在城市中,如频道、人力、物力、版面、频率等各种媒体资源配置都强调向城市倾向,对于弱势群体受众则可能产生歧视现象。而且网络通讯信息也并没有做到绝对公平,大多数数字媒体网站的主要定位也比较倾向于城市化,农村媒体则由于信息接触量比较少、接触多样性比较差,处于逐渐荒漠化发展趋势,最终导致城乡数字鸿沟越来越明显的问题。

(三)农村居民个体信息素养较低是城乡数字鸿沟产生重要原因

对于信息的及时有效获取,不仅要靠先进的信息接收工具,而且还需要信息接收人员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认知、分析和使用能力。要想从浩瀚如烟的繁杂信息中获取、辨识、加工和使用信息,就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技能,这就是信息素养。个体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决定了个体素养存在着较大差距。一般情况下,我国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要低,其信息素养也比较低。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农民居民中,62.5%属于初中和初中以下学历,远高于城镇中33.2%的比例。信息知识获取、解读、使用能力的缺乏,导致农村居民因为信息闭塞导致思想观念陈旧,最终产生“信息贫困”问题。

(四)信息人才匮乏是导致城乡数字鸿沟的人才因素

我国城乡数字鸿沟差距的加剧,与农村信息人才匮乏具有很直接关系。城乡数字鸿沟的缩小,需要大量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可及时准确提供产供销信息、熟练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新型复合人才。但是,相比较农村地区而言,城市地区的科技水平、工作条件、薪资待遇等各个方面都较为优越,导致大批科技人才在城市聚集,广大农村地区剩留了一些老弱病残人员,其人群整体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无法为农村提供信息,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包括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方面的信息。

数字鸿沟现象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影响

数字鸿沟现象,对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主体的影响、对商贸流通企业的影响、对商贸流通客体的影响、对商贸流通渠道的影响等四个方面:

(一)数字鸿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主体的影响

第一,数字鸿沟对农村居民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改变了农村地区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结构,特别是数字技术的不断应用,农村居民则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更多、更及时和更全面的市场信息,通过也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选取在价格、售后服务等方面更合意的产品。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现象的产生,导致农村居民在商贸流通过程中对信息掌握不够全面、不够及时,从而在价格制定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第二,数字鸿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客观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解决数字鸿沟问题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农村居民商贸流通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方式。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应用,增长了农村居民见识眼界,更新了其思想观念,但是在城乡数字鸿沟面前,农村居民也只是一个单独个体,他们的信息素养能力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则可以把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的农民有效汇聚起来,从而形成信息整体和流通整体,有效解决城乡数字鸿沟中的农村居民竞争力不足的问题。第三,数字鸿沟对农村居民身份多样化的影响。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农民在进行农产品采购和销售的时候,其可能是产品的销售人员,也可能是产品的消费人员。但是由于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他们在购买产品的时候,无法从先进的商贸流通企业中学习先进的销售技巧、服务知识,而且在进行自己农产品销售的时候,也可能无法为消费者提供销售技巧和售后服务知识等,在商贸流通中无法使生产和销售协调发展,最终导致自身的优势无法有效体现。

(二)数字鸿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的影响

第一,数字鸿沟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企业交易模式的影响。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中,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市场组织,现货交易基本上都是采用的主要交易模式,长期合作和竞价拍卖等其他交易模式则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仍然较少出现,网络支付、等新型交易模式更是少之又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品交易的方式,在整个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占比更是不足10%。互联网技术在城市流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城市商贸流通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数字鸿沟现象影响了农村地区产品供应和销售模式,电子商务交易作为最新的商贸流通模式,可以有效节省交易资金、打破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传统交易模式中交易时间比较长的弊端,但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中仍然较少应用,无法使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体系中各个环节有效结合,导致农村商贸流通效率仍然较低。第二,数字鸿沟对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企业销售模式的影响。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其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借助于先进的互联网平台,我国城市地区的各类商贸流通企业都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和较为先进的互联网销售模式,成为企业整体销售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销售,对于信息技术要求比较高,要求信息交流更加全面、及时和便捷,解决传统交易模式中的地域问题。但是,由于数字鸿沟问题的存在,导致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无法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及时交换,无法对农产品消费者关系进行及时拉近,导致其售后服务问题无法及时跟进。第三,数字鸿沟对农村商贸流通领域企业服务模式的影响。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消费者服务模式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电话服务、上门服务、设置专门服务网点,是传统产品售后服务主要形式,虽然可以有效解决顾客服务问题,但是对于农产品的销售而言,则仍然存在较大弊端。在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由于数字鸿沟现象的存在,必须要花费更多的资金才能确保产品服务效率和质量,而且网络技术无法在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的广泛应用,更是很难提升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模式优化。

(三)数字鸿沟对农村商贸流通客体的影响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商贸流通标准化发展,但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我国乡村商贸流通中个体农户传统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形势发展要求。虽然土地流转制度已经出台,也为土地合法集中生产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缺乏相关支持政策相关信息的输入,导致个体户劳动生产效率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生产规模也很难进一步扩大、土地流转存在一定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商贸流通中的农副产品商品化发展水平。为了有效克服数字鸿沟中的农产品流通问题,必须要对农产品管理实施标准化,如可以在农村商贸流通领域建立农产品生产销售回馈制度和流通机制,但在数字鸿沟困境之下,由于缺乏相应的数据支持,农民无法便捷实使用数据平台查询商贸流通中产品的生产和物流等相关信息。

(四)数字鸿沟对农村商贸流通渠道的影响

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农村商贸流通的环节与步骤。在整个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中,从农民到制造商再到最终消费群体,往往需要经历数个流程和环节。但是,以连锁经营为主导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渠道在数字鸿沟的影响下,则无法快速建立。客观而言,建立在现代通信技术基础之上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的消费群体和产品制造商之间搭建了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产品从生产商到制造商,并经过物流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上。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新型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模式中,可以直接绕过许多流通环节,大大减少流通时间和提升流通效率,这些功能的实现都是建立在数据平台基础之上实现的。但是,数字鸿沟的存在则未能缩短农村流通渠道长度,导致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水平存在较大缺陷。

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中的数字鸿沟改善路径

(一)政府主导农村地区基于“互联网+”的新商贸流通体系

通过对全国各地发展较为成熟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的调研和考察发现,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在主导基于“互联网+”的新商贸流通体系的建立,如淘宝的“桐庐”模式、京东的“宿豫”模式等,都是政府主导与电商平台之间的战略合作,并在本地农村地区建立新的商贸流通体系。例如,在淘宝的“桐庐”模式中,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的紧密合作,浙江省桐庐县探索和推进了“农村淘宝”新的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工作,桐庐县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并根据当地农村地区消费特点、生产特点和销售特点,打造全新的电商商贸流通体系,打通物流上下行流通通道,形成一个建立在数据平台基础之上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新体系。同时,通过建立农村地区农产品商贸流通体系,扶持一批专业电商平台作为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并运用组织好的管理方式,整体提升产品资源,有效解决我国农产品在商贸流通中无标、无认证等问题,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市场销售。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基础之上的新的商贸流通体系,则可以增加消费者对于当地农产品的信任度,同时也可以为第三方企业提供税收支持和资金支持。

(二)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和提升农民信息素养

要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根据县乡补贴一点、电信运营商优惠一点、村里出一点的“三个一点”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加快实现宽带进农户的目标。同时也要加大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信息资源共享问题,有效解决“信息孤岛”现象,重点是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殖大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生产龙头企业的信息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到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信息服务工作中,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对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素养培训和技能提升,降低农村地区信息收费标准,提升农村居民上网比例。

(三)以农产品商贸流通为切入点

在我国一些偏僻农村地区的商贸流通体系中,至今还保持着传统消费方式,必须要培养农村居民的“互联网+”思维意识,可以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和需求出发。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出现,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比较低,但是发家致富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商贸流通系统,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和提高农产品销售价格,实现增收,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减少商品中间流通环节,降低消费产品价格,进一步过渡到建立“互联网+”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新体系,实现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双向促进和双向流动。

(四)完善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加强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要加大对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冷链物流发展,在县域范围内加强冷链运输、储藏和运输配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对各类进城销售的农产品实施统一加工和包装,从而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第二,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一方面,可以鼓励农村地区物流企业与邮政企业的合作,发挥邮政企业在我国农村地区点多面广的优势,在现有邮政业务基础之上增加农村商贸流通功能;另一方面,也鼓励国内物流企业在农村地区建立更多物流配送网点,并利用他们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效率。再次,可以充分发挥现有农村运输服务站的功能,融入到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之中,培育一批农村物流运输服务企业;最后,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其他服务网点的功能,拓展和开展农村地区商贸流通末端物流配送服务。第三,加大对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发展提供支撑。首先,要加大对农业物流投入,培养农业物流人才,提升农业物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其次,通过与城市、先进发达地区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的合作交流,加强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提升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运营管理水平;再次,要加强与科研单位和高校院所的合作,培养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高层次管理人才;最后,建立我国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储备人才库,为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体系建立提供全方位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宇,苏翠华.农村商贸流通滞后的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

2.郭晓蓓.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9(18)

3.晋胜国.数字经济时代的财务管理战略转型[J].中国流通经济,2020,19(4)

4.缪昊轩,张蕊.互联网上商贸中心的特征与优势探索[J].商业时代,2014(26)

5.张如意,张鸿.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10)

6.陈丽.城乡一体化下农村商贸流通主体的培育—基于物流商的新视角[J].技术经济与管理,2018(22)

7.张战勇.“互联网+”战略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探讨[J].经济问题2019(3)

8.汤伶俐.信息化视角下我国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8(19)

作者:曾红 单位:武汉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