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对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对策
时间:2022-09-02 11:26:22
导语:国际物流对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中韩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其主要问题分析
(一)中韩国际物流发展现状
中韩进行国际贸易过程中,不断开辟出了国际物流新航线,海陆空三方运输通道逐渐增多,可供选择的运输通道对象越来越多,极大地提高了物流运输的灵活性。从海运物流通道来看,环渤海经济带是建立的第一个中韩物流通道,并且其发展一直呈现出蓬勃之势。从1995年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韩国物流公司入驻山东,如韩进海运、LG乐金以及泛亚物流等,分别与青岛交运、山东交运物流以及山东邮政速递确立了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其他的韩国物流公司也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海尔集团、裕龙物流等颇有规模的大型企业也纷纷建立了物流公司。中韩物流双向运输体系逐渐趋于完善与成熟,各物流公司之间各具竞争力。随着中韩两国之间国际贸易的深入开展,中韩贸易进出口额逐年攀升,增长速度也不断提升。从2002年至2011年,中韩贸易总周转量的增长率差点突破230%,增长速度十分显著。
(二)中韩国际物流发展主要问题
2007年,因受到经融危机的波及,中韩国际物流出现萎靡的局面,所幸的是,经过三年多方作用,中韩贸易周转量又达到金融危机之前的高度,并且在未来其增长势头依然不减,但中韩国际物流发展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
1、物流标准自成一体,不达统一。相较日韩两国早在几十年前就达成了统一的物流标准,中韩至今仍物流标准自成一体,不达统一。就包装来说,由于中方迟迟没有将包装标准化的工作落实到位,从而致使中韩两国在对货物堆放进行规划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困扰,同时也加大了规划物流配套设备设施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2、中方物流信息化实现相对滞后。韩方物流较为先进,以信息化取代了传统的作业方式,基本都采用物流信息化系统对订单进行处理、跟踪等操作。相比之下,中方的物流信息化实现相对滞后,在对物流订单信息处理时,物流企业主要还是通过人工记录进行,一方面工作效率低,且物流信息可靠性低,另一方增加了物流成本,严重制约了中方的国际物流发展进程。
3、物流人才十分紧缺。中韩国际物流发展也深受物流人才紧缺的影响。就以目前中方物流企业来看,绝大多数国际物流公司所雇佣的员工都存在着文化水平不高、专业综合能力与素质差的问题,而大多数具备专业综合能力与素养的物流人才又不愿工作在第一线,所以造成了国际物流服务水平整体偏低,不能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国际物流服务水平相提并论。上述这些因素对中韩贸易构成了严重的消极影响,随着中韩关系日益密切,中韩国际贸易以及国际物流的发展空间将逐渐扩展,对其展开的研究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一)中韩贸易结构变化
中韩国际贸易在韩方国际贸易中占到了21.29%,较之2012年,2013年中韩国际贸易总额增长了1.14%。2013年,韩方对中方外贸突破了1458亿美元,增长率超过8.5%;中方对韩方外贸突破了830亿美元,增长率接近3%;在此双边贸易中,中方对韩方相差628亿美元较之2012年有所增高。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中方在全球经济市场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韩国际贸易额将继续保持稳步上升的态势。韩方对中方出口的增长速度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且增长百分比都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贸易陷入窘境,然而韩方的出口总额在GDP中的占重比仍然突破了40%。如此观来,中方已成韩方国际贸易中不可取代的贸易伙伴。进出口结构对两方的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且对韩方来说,影响更巨。最近二十多年,中韩之间的贸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早些年,中方出口到韩方的商品主要为钢铁板材、矿物初级产品、机械设备以及服装附件等,韩方出口到中方的商品主要为原材料、服装纺织、农矿产品等初级产品。而今,中方已成韩方最大的贸易国,韩方是中方第三大贸易国。中韩之间进行的商品贸易已从初级产品转变为机电产品、有机化学品、运输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
(二)中韩国际物流对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
近年,中方实现了经济转型,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得到升级,对韩方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韩贸易结构变化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宏观经济、国际物流通道以及货物运输量等。自2002年截至目前,中韩之间通过海运物流通道以及航运物流通道运输的货物量都在逐年增加。中韩贸易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物流通道以及货物运输量的影响。考虑地理环境,中方与韩方因受地域限制,不能直接通过陆地进行物流运输,必须依靠海运或航运来进行,同时通过航运来运输重型设施设备受到很大局限,因而海运无疑就成了最佳选择,并且海运也极具节约成本的优势。一般来说,货物运输量越多,海运成本就越低。当前,海运与航运对货物的承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这大大减小了中韩国际贸易的单位物流成本,进而对中间品与成品在两国之间流通起到了促进作用。韩方出口到中方的成品逐年增加,而其它产品都呈下降趋势;韩方从中方进口的中间品以及零部件逐年增加,而其它产品都呈下降趋势。中韩贸易结构产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因为中韩国际物流模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根据相关协定,韩方生产的成品如大型设施设备,不必经过多次装卸就可以直接抵达中方境内如企业等目的地,同时还逐渐降低了各项税费,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物流成本,由此愈来愈多的成品从韩方流入了中方市场,反过来,源自中方的中间品和零部件也在韩方拥有了较大的市场。综合来看,在中方环渤海经济带港口的推动下,中韩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迅猛,国际物流能力显著提高,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同时贸易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市场将得到进一步开拓。
三、结论
在上文阐述中,不难发现中韩贸易结构与国际物流之间仍需作以下几方面的改善,以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一)中方应加紧落实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日韩均实现了国际物流标准化,而中方在这一方面进程缓慢,这严重制约了中方国际贸易的发展。加紧落实国际物流标准化工作,才能进一步实现中方物流与国际物流接轨。实现物流各个环节的标准化,才有助于促进中方物流技术逐步走向成熟化,进而提高到国际物流的技术水平,从提高工作效率、节约物流成本以及缩短物流时间等方面提高物流效益。此外,中方已将经济转型作为未来经济发展方针,出口商品结构的重心将逐渐偏向于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成品,只有实统一了物流标准,才能使得中方国际贸易结构适应其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二)中方应加强协调发展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工作。目前,中韩进出口港口相当发达,已由山东省逐渐扩展成整片东部地区对韩进出口。然而通过对相关港口物流以及公路物流的研究表明,中方港口建设实属过度,造成港口吞吐量极不合理,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所以这应该引起中方的高度重视,将物流建设以及国际物流通道的建设纳入协调工作之内,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落实到位,促进国际物流良好发展。
(三)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对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韩方对中方产生了日益深切的依赖。不过随着中日关系的日趋紧张,中方在电子产品以及精密仪器等对韩方的需求量也日渐上升,以取代对日方此等产品的需求。因此,中方应加紧展开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工作,并与韩方在国际物流运输方面达成更多、更具价值的协议,加快绿色国际物流实现步伐,提高中方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王娟 单位:北京华信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 下一篇:安监局领导班子对照检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