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贸易对植物油的影响

时间:2022-12-12 03:26:54

导语:区域贸易对植物油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区域贸易对植物油的影响

本文作者:郑芳工作单位:山东政法学院商学院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分析工具是全球贸易分析系统(GTAP,GlobalTradeAnalysisProjec)t,其为多国多部门的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并通过Gempack软件运行来实现。该模型的目的是通过外部冲击来比较分析冲击前后各种经济变量的变化,进而衡量某种冲击(如政策变化、气候变化等)给世界或某国带来的福利影响。运用GTAP做政策分析前,首先需要确定好模拟方案的具体内容,另外,还要根据研究的需要对GTAP数据库中的国家和产品进行分组。结合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进程,同时考虑中国参与区域合作的现实状况,本研究设计了4个具有层次性的模拟方案。分别是:方案一,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方案二,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方案三,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方案四,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和美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根据研究内容和模拟方案,我们将GTAP数据库中的国家(地区)划分为10个地区:中国大陆、美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10国(这些亚太国家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盟国家(需要考虑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发展对世界另一大区域的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除以上国家的其他国家或地区归为这一分组)。另外,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植物油,所以在进行产品分组时,以植物油为核心,同时考虑不同地区的优势农产品,将数据库中的产品部门划分为20个(分别为:水稻、小麦、玉米、果蔬、油子、植物油、棉花、原糖、食糖、原奶、乳制品、羊毛、肉制品、其他肉类、活畜、其他动物产品、水产品、其他农产品、制造业和服务业)。

实证分析

(一)对植物油生产的影响不同模拟方案对植物油生产的影响可从两个角度去分析,即产量和价格;在较完善的竞争市场上,产量和价格可以呈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首先看植物油产量变化(表1):方案一,大多数国家的植物油产量增加,以韩国的增幅最大,约为6.12%;只有中国、日本和东盟的植物油产量有所下降,以东盟的降幅最大,约为-2.74%。方案二,在植物油产量缩减的国家中又增加了澳大利亚,但仍以东盟的降幅最大,约为-2.75%。方案三,除了以上植物油产量缩减的国家外,印度的产量也在降低,且降幅最大,约为-35.86%;然而,东盟一改产量下降的态势,变为产量增加幅度最大的国家,约为7.49%。方案四,除了韩国、新西兰、东盟外,自由贸易区的其他国家的植物油产量都在下降。国内产量提高会更易满足国内需求,进而降低产品价格,所以,在绝大多数模拟方案和国家里,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化与产量变化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例如,在方案一中,在所有地区里只有中国、日本和东盟的植物油产量减少,与此同时,也只有这3个国家和地区的植物油价格有所提高。中国在所有方案中植物油产量都是负增长,其中在包括美国在内的自由贸易区中减产最多,约为-2.52%;由此可以看出,美国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油料产业给中国国内生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中国在所有4个方案中国内价格都呈现出增长趋势,与产量下降的结论相匹配,而且也以在方案四的价格上升最快。另外,欧盟在4个方案中植物油产量都是增加,也就是说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对欧盟植物油生产影响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欧盟地区生产的植物油以葵花子油为主,而亚太地区不是葵花子油生产的优势区域,所以欧盟的植物油生产所受影响较小。(二)对植物油贸易的影响根据植物油净出口总额,可以判断出不同地区在4个方案下表现各异。如表2所示,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欧盟在所有模拟方案中都是植物油净进口。其中,中国和印度的贸易逆差规模最大,前者规模约在78×104亿美元左右,而后者的规模由68×104亿美元激增到110×104亿美元,这与两国人口多、消费量大直接相关。欧盟的逆差规模基本维持在65亿美元,也就是说欧盟的植物油贸易在亚太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在诸多国家中,只有美国和东盟是植物油净出口国,前者以豆油为主,后者以棕榈油为主;而且东盟出口植物油的规模随着自由贸易区范围的扩大而增加,这与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两国为世界主要的棕榈油生产国有关(两国棕榈油生产总量和出口总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86%和88%)。从进口和出口角度具体分析植物油贸易的变化情况。如表3所示,几乎在所有的模拟方案中,中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植物油贸易呈现出进口和出口的双增长;与此不同的是,美国、韩国和欧盟的植物油出口量增长,而进口量则为减少。此外,不同国家在4个方案下进口变化的幅度要往往小于出口变化的幅度。因此,我们可以简单得出结论:在亚太地区,区域贸易自由化对植物油出口的影响要大于对进口的影响。可能的解释是植物油进口来源地除了区域内的国家外,更主要的还在于区域外国家,如巴西、加拿大和阿根廷等。(三)对植物油贸易结构的影响植物油贸易结构主要分析不同国家之间进出口的流动变化,即流向问题;其可以反映出自由贸易区建设是否给各国贸易带来转移效应(在自由贸易区中,成员之间取消了关税但仍保留了对非成员的关税,由此可以导致某一成员把原来从非成员的低成本进口转向成员的高成本进口,并导致进口成本的增加)。在4个方案中,中国对区域内成员的植物油出口几乎都在增加,而与欧盟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则表现为减少;中国几乎从每个国家(地区)的植物油进口都有所增加(表4)。由此可以看出,亚太区域贸易自由化对中国植物油贸易的影响更多表现为出口,中国还从区域外其他国家进口大量植物油。此外,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油料生产国和出口国,我们重点看一下美国植物油在4个模拟方案下的出口结构变化。如表5所示,只有在方案四下,美国对其他国家(除自由贸易区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均为增加,且增加幅度相对较大,而只有方案四是将美国纳入到自由贸易区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区域贸易自由化对美国植物油出口将会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通过模拟结果分析,我们发现在4种模拟方案下,中国植物油生产和贸易都呈现出弱势:植物油国内生产缩减,而国内价格呈现增长,这是中国油料产业的弱势表现。植物油贸易在所有的方案下都表现为净进口,而且贸易逆差规模扩大,并呈现出进出口的双增长。另外,植物油的生产和贸易所受影响在方案四下最大,也就是说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贸易协定将会对中国的植物油产生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支持中国油料产业发展必须树立油料国家安全观念、实施油料振兴计划等,加大对油料产业的投入以及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努力在土地制度、补贴政策、主产区建设以及技术研究和推广方面进行创新和支持。2.大力支持植物油加工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经营规模、鼓励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在植物油加工企业的运用、改善经营管理等,努力培育自己的品牌,进而提高油制品产业的竞争力。3.努力建设和完善植物油储备机制和安全预警机制通过储备机制,有效实现市场供需平衡;通过安全预警机制,对国内外植物油生产和销售以及价格进行跟踪和预测,及时发现其中不稳定因素并保证信息畅通,进而实现植物油市场的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