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供应链贸易风险控制研究

时间:2022-11-06 09:03:46

导语:国有企业供应链贸易风险控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有企业供应链贸易风险控制研究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供应链贸易业务风险

在国有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供应链贸易业务有五种常见的风险:(一)市场波动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受市场价格变化影响而导致的价差波动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包括商品指数风险、利率、汇率风险等。(二)上下游合作伙伴的信用风险。主要是指有的商品贸易商(上、下游合作企业)无法履行合同约定导致的风险。风险大小是由合作伙伴的经营情况、偿付能力决定的。在实际操作大宗商品融资交易时,一些企业对融资贸易对象的贸易背景、潜在风险判断不足,过于注重追求业务上的规模,对客户的基本信息、资信情况不掌握,不了解,过于注重审核单据的真实性,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核有所松懈,造成信用存在风险隐患。(三)存货灭失或价值贬损风险。主要是指国有企业开展的供应链贸易业务,因上游厂家的货源地及下游终端客户的目的地不一样,导致的在途或储运风险。(四)资金安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从事贸易业务活动时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许多经营性贸易商类似于中间商,普遍存在实体资产少,偿还能力弱的情况。在与这类企业开展类似贸易预付款业务时,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五)内部操作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因为自身内部经营不规范,决策不到位,营业出差错,流程有缺陷,制度有漏洞,以及贪污腐败等问题造成的损失风险。

二、国有企业控制供应链贸易业务风险的策略

供应链贸易业务风险控制主要是指产品从前端的供应商开始,经过运输仓储等环节,最终到达终端客户的一系列网状结构的风险管理。涉及供应商(上游厂家)、销售商、运输商、仓储商、客户(下游厂家)各个错综复杂的节点。需要制度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执行严格化,全面控制风险。不同的风险需要不同的规避策略。(一)市场波动风险规避策略。市场价格难以研判和预测,供应链贸易业务以赚取贸易差价为主,稳妥的做法是在与下游签订销售合同后,同时与上游供应商锁定进货价格,从而规避风险。(二)供应商及客户信用风险规避策略。主要通过建立、完善、落实客商管理、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等进行有效控制:(1)客商管理。以制度代替人情。客商包括供应链业整个环节涉及的供应商、销售客户及仓储服务商。企业需要制定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客商的资料整理、建档;组织对涉及赊销、预付款及有重大业务合作的客商进行调查、资信评分定级、名录的建立和维护。档案资料包括基本证照、工商登记信息查询表,企业章程,进三年审计报告及最近一期会计报表;有关资产的产权证明或租赁资产的租赁合同;银行征信查询记录及贷款信息查询记录;银行或其他有资质机构的信用评级证明;并定期和不定期更新。尤其是发现客商股东变更、上市或企业性质发生重大变化、重大借贷或担保行为、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质量问题、重大纠纷、重大行政处罚、重要资产被扣押、查封、冻结、破产倒闭或经营严重不善等现象且这些现象有可能影响到合同履行或其他合作时,应予随时更新其档案资料信息。随时关注客商情况,避免预付款项、应收款项及存货风险。根据合作的优先次序,企业客商分为优先合作客商、次优先合作客商、备选合作客商和慎重选择合作客商。(2)采购管理。对采购进行严格监控,控制贸易风险,降低采购成本,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和质优价廉的物资。大额采购须经采购立项、采购合同评审、签订、采购执行、参与采购客户的评价等整个过程。规范采购流程,包括采购方式选择、采购询价、采购定价、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入库跟踪、单据回收、结算及付款等全流程。(3)销售管理。对销售业务全流程,包括销售投标、立项、合同评审、合同签订、合同归档、销售结算、销售客户评价等通过规范化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管理。对每笔销售业务进行效益的分析;依照立项的审批流程逐级审批。各类销售业务都必须完善销售单据的手续,包括销售调拨单、质量证明书等,为销售结算做好准备。出现客户未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付款的情况,承办人应及时向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汇报,需停止供货的由承办人拟定停止供货通知书,由销售部门负责人、企业分管领导签批后下达书面的停止发货指令。(三)存货风险规避策略。存货极易在仓储环节发生风险,建议选择专业经营、资信良好、能够提供增值服务的仓储服务商,防止出现因保管不善而变质、贬值、灭失甚至被盗卖等风险。特别要注意做好三项工作:(1)合同签订后应在企业业务管理系统及时录入合同编号、供应商名称、批次采购订单、物资的交货品规、交货数量和质量标准等。及时在信息管理系统录入和制作采购各环节产生的单据。(2)企业、供应商、仓库方等共同书面确认现场货物及相应的所有权单据,并加盖各方业务专用章,确保交接货物的权属明晰。贸易部按合同编号建立合同执行情况台账并及时更新,设定风险预警提示,按合同条款约定及时催交货物和发票。(3)仓储物资出入库通过ERP系统的,出入库数据必须与货物进出同步录入到企业的ERP系统,即实时在企业的ERP系统上完成。入库物资原则上必须抽样检验,企业仓储成本应在保证物资供给的情况下,尽量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合理布局仓储配送点,实现科学库存管理。(四)资金风险规避策略。要注意两个环节:(1)针对贸易过程中采购合同结算和付款,财务部应严格审核结算资料,包括供应商销售单、企业采购入库单、结算书、发票等。如有仓单或其他相关仓储证明的,应一并审核。发票在结算之后开具的,采购结算后应按合同条款及时催收。对于有担保的预付款支付,应在收到供应商提供的担保后方可提交支付申请。承办人应按合同编号建立应付款台账,台账中应列明批次付款明细,对于已执行完毕的合同,应确保货、票、款一一对应。(2)针对销售过程中的应收账款,坚持要么控制货物要么控制资金原则,属于先款后货的,需在收到足额货款后才能遵照合同下达货物出库指令;属于先货后款的,根据合同的约定、合同的执行进度及时结算货款,并依约向客户催收,制订规范严谨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出现逾期,采取电话、催款函、上门催收、律师函等多种方式降低货款回收风险。(五)操作风险规避策略。主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全流程控制: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大规模供应链业务容易出现因人工问题造成的风险。如果构建一套规范有效、标准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对企业而言尤为重要。从生产、采购到合同以及销售等管理过程入手,进行立体式全方位控制,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做好对接,实现在财务上、供应上、仓储上以及销售上互联互通。特别是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建议从最优业务入手,把系统里的表单,流程图等形式模板化,更有利于强化系统的控制功能。避免出现数据无法共享、财务业务无法整合、业务管理系统缺失、信息存在孤岛等问题。后期可以向既能够有力支持业务整合、跨区域经营管理,又能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的方向上建设发展,努力打造一套与现代企业管理机制相适应、相匹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三、总结

供应链贸易业务的风险控制实际上就是控市场、控上下游客商、控存货、控资金、控人员,通过事先的严格调查、研究、立项;事中的供应商、客户、存货、资金、仓储物流管理,事后定期对已完结或运行一段时间的供应链贸易业务以合同为对象进行后评价。主要评价经济业务的内部控制流程执行情况、风险措施落实情况、风险事项的报告及处理情况;实施效果评价,包括销售业务毛利实现情况、采购及仓储物流业务的成本及费用实际控制与预期对比情况、资金回收、交易数量、质量承诺兑现、货物交付、售后服务、安全及保管责任的落实、违约责任承担等的总体评价总结,总结经验,全流程、精细化强管理,防风险,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一个流程科学、标准规范的风险防控体系,进而推动法务、财务、业务的相互制衡机智的完善,相互制约、共同监督,从源头上杜绝贸易业务中出现的谈判、签约、结算等“一手清”问题,从实质上使得全过程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参考文献:

[1]平焱.运用“合同资产负债表法”评估贸易业务风险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8(04).

[2]常一峰.贸易业务风险防控及研究[J].财经界,2017(07).

作者:罗超英 单位:广西铁投商贸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