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领域的审视与应付

时间:2022-12-10 05:23:53

导语:贸易领域的审视与应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贸易领域的审视与应付

本文作者:韩彩珍工作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技术标准的概念及相关机构、重要条约技术标准是指让某类产品(或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环保、构成等方面的要求,符合这一要求是该类产品进入市场的必要条件。根据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1年12月4日颁布的《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国际技术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确认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截止到2004年底,ISO认可的该类国际组织有39个)。近20年来,随着技术贸易的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高新技术迅速的更新换代,必须要有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来规范技术的生产与贸易、打破因各国标准的差异而造成的对技术自由贸易的阻碍。因此,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或国际趋同,就成了全球普遍发展的趋势。世贸组织中关于国际技术标准的主要条约包括:TBT、SPS和TRIPS这些协议肯定了国际标准在贸易措施中的合法性,标准的国际化成为了全球普遍的发展趋势。对国际技术标准的评价与认识: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各国对规则的认识和态度,主要取决于规则本身的意义及规则对自身的正负影响。正如国际贸易领域现行的大部分贸易规则一样,国际技术标准、知识产权等规则的产生同样是各国意愿和能力的博弈,在这个博弈过程中,地位、影响力和收益不同的各国也对其持有不同的态度。掌握技术优势的发达国家是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主要受益者因此也是主要推动力量;但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国家”应如何看待和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度则存在争议。不少观点认为,知识产权和标准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引领的一种趋势,发展中国家从知识产权中获得的利益远远小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对此应慎重考虑,应建立适应自身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而不应当盲从。对于我国来说,如何看待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技术标准规则对我国的技术贸易影响?笔者想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国际技术标准的积极意义、存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以及其垄断特征对我国的负面影响。1.国际技术标准的积极意义和存在的必然性。国际技术标准的产生和制定在两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就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发展的角度而言:一方面推行国际技术标准,有利于消除国际技术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往,由于各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不同,技术规定、产品标准方面的制度差异也比较大,因此技术产品在不同国家之间的进出口会受到这些差异的影响。更有甚者,各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往往会成为阻碍进口、保护本国技术行业的借口,使得原本合理合法的技术标准变成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了限制这种情况的发生,各国可以制定和遵循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消除以往因各国技术标准差异引发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因此,国际技术标准的首要意义就在于促进和推动国际技术贸易的自由化。另一方面推行国际技术标准,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保证技术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利益。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包含着技术行业、科研机构等多方面的努力,提供了大量的技术信息和数据,其结果是所有最先进技术取长补短、相互整合而形成的代表最优水平的标准体系。这种“最优标准”的推广采用,无疑会促进同行业相关技术的进步,避免重复开发。从这个角度讲,国际技术标准的推广对发展中国家也是有益的:“国际标准可以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方面做出贡献。”国际技术标准不仅有助于技术行业发展,同时也符合消费者利益。国际技术标准将技术产品在环保、安全、质量等方面的信息和指标透明化、公开化,有助于消费者自主选择合适、可靠的产品。其次,就各国技术竞争力和技术行业发展战略而言:国际技术标准并不是天生存在的。一项国际技术标准的出台,背后是各国不同标准竞争、妥协、整合的过程。因此,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是一个激烈竞争的过程,是一个争夺游戏规则制定权的过程。因此,将本国标准制定成国际标准,或者将本国的国家标准向世界推出并获得国际公认,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优势、先声夺人。通常,专利影响的是一个或几个企业,而标准却会影响整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技术竞争力,因此可以说“得标准者得天下”。因此,统一的国际技术标准作为规范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要忽视或否认它都是不现实的。我们作为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参与者,不应也不能排斥这一制度,而是要在积极地认识和融入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以符合自身利益为考量标准,巧妙地利用和影响这一制度的未来发展,不断提高在这一制度体系中的地位,获得自身的最大收益。2.国际技术标准的垄断特征及对我国的负面影响。然而,一项本意是积极的措施,却可能在实际上产生负面的作用。国际技术标准的影响就具有很明显的两面性(这可能是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尽管备受指责但始终进展缓慢的原因,也是我国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并不活跃的原因之一)。近年来,知识产权的全球化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知识产权的国际标准化,而知识产权本身具有公认的垄断性,被视为合法的垄断。这种现象的产生本身没有褒贬之分,是客观的后果,但其带来的影响却是双面的,对我国等技术贸易中的“外围”“后发”国家尤其具有负面影响。在保护创新成果、鼓励创新的同时,知识产权天然的垄断性在融入国际标准后更加在全球层面向整个行业领域扩散,并逐步演变为一种表面看来是合法的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强者而言,比如站在垄断企业的角度,自己的技术标准如果上升为国际公认的规则,而竞争对手采取的标准未被认可,他们的产品要进入市场就很困难了,而进行技术更新的成本也相对高昂。由此,该企业就借助对国际标准的掌握,争取到了对市场的主导和垄断。以微软公司为例,微软公司的个人操作系统长期以来是国际公认的技术标准,因此,电脑硬件制造商只能选择和微软的软件签订合作协议,微软对这项技术的垄断使其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在技术实力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加剧了它们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不利地位。以我国的DVD产业为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DVD生产国,但是,我国却在DVD行业领域遭受美国DVD联盟的垄断。美国公司提出我国必须为DVD的核心技术标准支付专利费,这个核心技术标准就是美国公司主导开发的,标准中包含着他们的专利。我国只能根据这个标准生产出DVD,而且每出售一台DVD就要交1到13美元的标准专利费(有的DVD一台只卖20多美元)。这其实是西方企业的标准策略: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而被动接受标准的我国企业深受其苦。

我国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努力和阻碍我国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参与是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在深受被动接受规则之苦的同时,我们也曾努力影响和利用国际技术标准,以争取规则层面的主动权。但是这些努力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成效很不明显。在国家层面,在整个国际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体系中,我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参与规则制定的活动很少,在整个规则体系中处于较为边缘的不利地位。我国技术贸易规模的扩大并没有转化成在规则谈判领域中的有利地位,主要活动还局限在参与会议、合作召开研讨会议等。这可能有客观能力的问题,同时也反映了主观上我国对待知识产权和国际标准的既要融入、又难以接受的复杂的心态。在技术标准制定方面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截止到2005年,ISO和IEC制定国际标准18468项,其中由我国提交或主持制定的近20项,仅占总数的0.2%,而且基本上是一些非关键性的标准,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尤其如此。除了在中文编码、VCD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有少量标准被纳入国际标准外,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能被动执行国外或国际标准。在企业和行业的层面,近些年来,我国在推广本国的技术标准方面的努力,也因发达国家的阻挠而失败,最典型的几次包括3G手机技术TD-SCDMA、无线电频率识别标签标准RFID、我国自主的383换代标准983、无线局域网(WLAN)鉴别和保密基础结构国家标准WAPI申请成为国际标准的努力,都在发达国家的竞争下失败。显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会对国际技术垄断方和既得利益者造成冲击,因而必然会遭到它们的反对,使得我们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的努力遭遇很多困难。我国的政策选择分析在中国闪联成功申请国际技术标准后,TCL总裁李东生曾指出:“中国企业要成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就必须在产业标准的制定方面有所作为,我们希望从‘闪联’开始,中国不再是标准的缺席者,而是标准的参与者和主导力量。”那么,我国如何打破国际技术贸易市场上的垄断和对我们的压制?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在技术贸易领域的竞争力,以及在国际技术标准制定问题上的影响力,最终是由该国的科技实力决定的。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科技实力的强大,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的技术贸易竞争力自然会提高。当然,这并非短期内可以达到的目标。目前,为了打破垄断,提高我国在国际技术贸易中的竞争力,应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明确我国技术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目标。根据我国技术和技术标准落后的现状,未来我国技术竞争力应达到如下水平:(1)实现整体技术标准的提高,跟上国际水平,在国际贸易中减少我国因技术标准问题而出口受阻现象的出现。(2)我国的技术标准能像美国的ANSI标准、日本的JIS标准、德国的DIN标准那样,成为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标准,能够被很多发展中国家采用。(3)我国能成为参与制定国际标准的一支重要力量,能够参与、推动和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发展。第二,借鉴发达国家技术标准战略的成功经验。尽管国际标准化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但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的参与意识明显早于且强于发展中国家。近十几年里,发达国家都没有放松过标准化战略研究和执行。相比之下,我国的标准化战略还在起步阶段,很多情况并不熟悉,因此,我们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在这十几年里积攒的经验,避免走弯路。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战略主要有以下特点:将国际标准化战略放在整个标准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将信息及技术、健康、安全环保等作为标准化战略的重点领域;强调科技开发政策和标准化政策的协调;积极促进企业联盟向国际标准的转化。在上述几点经验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国特色进行选择和借鉴。首先,发达国家的标准战略重视健康、环保、信息技术,而我国的标准化战略则可以倾向于对本国经济社会意义重大且已有一定成就的农业技术领域,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和技术出口起关键作用的制造业领域,同时,还可以适当考虑一些民族特色产业,如中医,这些特色领域多为我国的优势领域。其次,加强安全环保领域的标准制定,这对我国技术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也很重要。近年来,针对中国技术出口产品缺乏安全保障、环保不达标等质疑声,都曾给我国技术出口造成损害。第三,加大国际标准化活动和标准化组织的参与力度。发达国家一向积极承担着重要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秘书处工作,客观上有助于扩大它们在国际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声音。我国未来要更深地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就应该积极参与各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并尽量承担更多的职位。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经验,在人员培训、活动经费方面给参与标准制定的我国代表提供更多的支持。何况,在这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收益也是很明显的,本国的一项标准如果成功晋级国际标准,对本行业利润、对国家财政的好处不言而喻。以日本为例,日本每年用于标准化活动的经费约为60亿日元,而日本曾经将本国的铁矿石标准推广为国际标准,这一次就为国家赚取了数百亿日元。第四,有效利用国内市场,用市场赢得话语权优势。一国在技术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和本国科技技术实力是分不开的。而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和国家对技术出口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日益重视,都是我国开展国际技术贸易的有力后盾。但本文重点强调的是国内市场对提高我国技术贸易竞争力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开展贸易的最大优势就是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我国的市场潜力也正在高新技术领域显现出来———我国成为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固定电话用户居世界首位、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等等,这对我国技术贸易有着非凡的意义。标准要以技术为基础,技术要以产业为基础,而广阔的国内市场则为技术形成标准并实现产业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国际市场国内化的今天,我国的市场优势是我们的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宝贵的战略资源。我国自主无线标准WAPI申请国际标准败给英特尔在这方面的教训就应该汲取。作为唯一可以同国外WI-FI标准垄断的数百亿美元大市场抗衡的无线局域网国内标准,WAPI从一问世就遭到国际利益团体的敌视和打压。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以压倒性的多数否决了我国无线局域网安全技术标准WAPI成为国际标准的提议。在WAPI申请国际标准失利后,中国方面仍然启动了WAPI的市场化运作,将WAPI作为国际标准在国内加以承认和推广。据当时的新闻报道称,早在2005年2月,中国WAPI代表团在德国法兰克福国际标准组织特别会议期间,SC6(国际标准评议会)主席、韩国金峻年教授曾向中方代表团成员表示:“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在国际标准组织内推进,甚至不惜和美国进行激烈斗争?中国有那么大的市场,国内标准就等同于事实上的国际标准了!”事实上,WAPI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竞争对手英特尔利用其强大的产品推广渠道,已经使得其标准实际用户一举超过1亿,通过市场获得了话语权的优势。当时就有很多业内人士表示“上了美国人的当”,WAPI走了弯路,放弃偌大的市场不去做,却跑去苦争国际标准。在整个国际标准申办过程中,WAPI产业中坚力量大部分被用到了写作各种抗议声明和与国际标准组织人员周旋中,最后还是失败,而且还浪费了大好的市场发展机会。试想,如果当时,WAPI已作为国家标准在国内得以广泛推广的话,1亿的用户数量并非不能突破———事实上中国就是全世界互联网使用者最多的国家,占领了本国市场,就相当于占领了大半个全球市场了。因此,有效开拓国内市场,为本国技术发展用户,实现本国产业的优先发展,相关技术的竞争力也会相应提高。四、结论我国的技术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技术含量不高、外资主导、缺乏自主创新等问题。除了这些自身存在的问题外,我国技术贸易对外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垄断。国际技术标准作为国际技术贸易领域公认的重要规则,尽管有其存在的积极意义和合理性,但客观上不利于我国技术贸易的出口和发展。我国对待这一规则的态度,是在接受的基础上尽量影响和利用规则,但我国在这一规则体系中目前还处于较为边缘的位置,与发达国家争夺标准制定权的努力受到很多挫折和阻碍。但是,掌握游戏规则、提高对标准制定的影响力仍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目标,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制定国际标准战略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参与力度,并从根本上立足国内市场这一巨大优势,不断扩大对国际技术标准制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