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产品定价权避免贫困化增长论文
时间:2022-05-14 11:06:00
导语:初级产品定价权避免贫困化增长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国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大量进口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以生产设备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我国相对稀缺的原材料资源、我国还仅仅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中国在商品价格上毫无发言权、“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反而导致了国民福利水平的降低、中国对铁矿石等的进口量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相当大比重、中国一直忽略了对重要大宗物资进口进行长远规划和全球战略布局、一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最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福利等,具体请详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按照自身的比较优势参与世界分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以引进外资和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式,专门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或者工序)的生产和出口,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国。同时,我国大量进口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以生产设备为代表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我国相对稀缺的原材料资源。自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以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货物贸易大国。据国家海关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2006年更是高达1.76万亿美元,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增速已连续5年保持在20%以上。
虽然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始终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贸易总额上看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在庞大规模的背后我国的外贸形势并不容乐观——我国还仅仅是贸易大国,而不是贸易强国。这一点在众多重大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定价权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中国要从贸易“大国”转变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强国”依然面临诸多考验。
我国的小麦、玉米、棉花、稀土、焦炭等大宗原料的生产在全球均为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左右国际贸易市场,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在商品价格上毫无发言权。中国的皮鞋、布鞋、球类、伞、鬃刷、热水瓶,在过去10年里出口额增长了50%,而平均价格却下跌了20%以上。近年来中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的同时也进口了大量的原材料,其中铁矿石、铜等重大战略性资源的进口量在全球举足轻重。虽然我国是国际市场上这些原材料的大买主,然而“中国需求”不但没有帮助中国取得国际定价权,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挟制了中国企业,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中被“狙击”的对象。每当中国准备大量进口某种大宗货物时,这种原材料货物的国际市场价格就会随着“中国需求”而水涨船高。
当一个大国因经济增长而恶化了贸易条件,从而导致本国福利水平净下降的情况,这就是所谓的“贫困化增长”。它是印度经济学家巴格瓦蒂于1958年针对当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一国际贸易现实而提出的。其基本涵义是:“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而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外贸增长”,衡量标准就是“贸易条件是否不断恶化”。
经济和贸易的增长反而导致了国民福利水平的降低,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依赖初级产品出口来支持经济的发展中大国,其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相当大的比重,产品需求弹性低。这些国家大量生产产品并扩大出口,导致世界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面对持续下跌的国际价格,该国又缺乏结构调整的能力,即使贸易条件极为不利也不敢紧缩出口,甚至为保持一定的进口支付能力而不得不增加出口,最终导致出口量增加、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及国民福利下降的后果。
然而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却面临着另一种方式的“贫困化增长”的威胁,即近年来我国因大量进口铁矿石、铜等大宗战略性初级产品而发生的贸易条件加剧恶化的情况。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增长,中国对铁矿石等的进口量已占到世界贸易总量的相当大比重。然而我国不但不能利用贸易大国的地位争取到有利价格,反而由于进口量庞大引起进口铁矿石等商品价格不断大幅上扬。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公布的《2005年贸易与发展报告》,2000-2004年间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了6%左右。中国对发达国家贸易条件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口价格单方面上涨过猛所导致的。中国贸易条件的逐渐恶化,加剧了我国经济效益下降和利润流失,使国民经济极易陷入发展中大国“贫困化增长”的陷阱。因2004-2006年国际铁矿石价格连年暴涨,中国多付出上百亿美元,并使许多下游行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加剧了国内通胀预期。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忽略了对重要大宗物资进口进行长远规划和全球战略布局。实际上,在中国对外开放几十年里,外贸政策一向以出口为导向,以出口创汇为第一要务。其结果是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生产规模增长过快,在国际市场上此类产品的供大于求,出口竞争日益激烈,商品价格逐年下降。进、出口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总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近年来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现象反映的正是这一事实。
一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最重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最大经济福利,对外贸易本身不是目的,只是形式或手段而已。贸易大国主要体现贸易规模,而贸易强国体现的不仅是规模,更看重经济福利水平。中国企业目前处于产业低中端的加工生产环节,成为境外企业、国际炒家两头夹击的对象:一头是境外对中国外贸企业所需能源、资源、原材料的价格战,一头是境外对国际市场和营销渠道的掌控。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必须适当调整过去“出大于进”的传统观念,特别关注进口初级产品的价格趋势,努力争取获得这些产品的国际定价权,避免出现贸易条件恶化而导致的“贫困化增长。
- 上一篇:群众集体性上访分析报告
- 下一篇: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