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与对策透析
时间:2022-05-10 10:58:00
导语: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与对策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贸易地位的提升,反映了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并不高,外贸结构和外贸增长方式还属于粗放型。因此,我国外贸应着力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积极转变增长方式。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2004年我国外贸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达到11547.4美元,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三位。2005年,我国外贸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3.2%。2006年,我国外贸总额达到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3.8%,我国已经成为了贸易大国。国家信息中心预计2007年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增长26%,进口总额增长19.5%;预计全年外贸顺差将高达27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
一、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主要依靠低价格竞争,大多存在“三高一低”的现象。“三高一低”即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是依靠低成本采取低价竞争的方式。目前,我国的平均工资是主要发达国家的140左右,广大农民工的待遇更是低下。土地也是这样,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低价出让土地,没有完全反应土地的真实成本,扭曲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高物耗和高能耗加剧了国内能源的紧张,甚至使得世界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且对多种战略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上升,如对原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为35%、36%和46%,镍和天然橡胶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5%以上。我国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
2、和货物贸易相比,我国服务贸易比较落后。我国是一个商品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规模却并不突出。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表明,2005年中国服务出口世界排名第八位,占同期出口额10%以下,且长期逆差。2006年,在全球经济总量中,服务业已占60%以上。在全球服务贸易增长最快的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行业,我国仍处于较低水平。
3、缺乏自主品牌。目前我国有700种产品的产量和出口居世界第一,但我国几乎没有世界性的自主品牌。目前,我国自主品牌培育方面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企业自主研发投入不足。2005年中国企业500强投入只有1%,比世界500强低一个百分点。二是一些企业尚未建立“搞开发,树品牌”的意识。我国50个最著名的商标有一半在境外没有注册,很多商标在境外被抢注。三是政府扶持政策不配套,没有形成促进品牌树立与发展的体系。四是还没有想成有利于品牌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很多消费者还没有建立起对民族品牌的消费认识。
二、外贸增长方式路径依赖的原因
1、体制约束。我国现行的外贸政策强调顺差,在评价地方政府业绩时,也就把对外贸易额的大小和逆差与顺差作为其中的一个标准,导致很多地方政府千方百计的促进出口,更多的关注出口创汇,从而导致很多不良影响。各地政府急于建功立业,只注重经济的短期发展,不考虑经济的长期发展,从而导致各地产业结构雷同,技术含量低,再加上管理混乱,导致出口市场集中,为了争夺市场,很多地方企业甚至以低价竞销为手段,造成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低,出口市场结构单一,出口价格持续下降,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等问题。
我国的煤、电、水、土地、天然气等资源产品的价格长期由国家管制,价格明显低于市场均衡水平,且企业不需要支付环境污染成本。这就导致了企业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不仅客观上容易鼓励资源低效滥用和浪费,造成生态恶化,还无形中鼓励企业满足于依赖资源来获利,从而失去创新动力,长期依赖于价格竞争。
2、产业水平及产业结构的约束。我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明显,即传统部门(如农业)比重过大、现代经济部门发展不足,城乡差距明显。我国的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生产效益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些导致了我国农业对二三产业的拉动作用非常有限。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2%,仍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低30%左右。
我国第二产业的发展也处于附加值比较低的环节,从出口商品结构上看,高技术产品的比重仍然偏低。据统计,中国光纤制造设备的100%,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和石油化工设备的80%以上,轿车制造、数控机床和纺织机械的70%被外国产品或外企挤占,多家跨国公司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垄断地位。
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值一般都在6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达到50%左右。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相当低,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我国的服务业存在供给不足、比重偏低、结构不当、竞争力差等问题。
3、企业营销渠道及技术创新的制约。我国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产业链较短及创新动力不足,缺乏新产品的研发与推广能力。另外,我国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还没有完全形成,存在着国内外企业待遇不平等、信息服务不充分、法律法规不完善、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我国大多数出口制造商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差,主要是为国外企业做加工,没有自己的品牌;企业没有自己的营销网络,主要是为国外企业做加工出口贸易,大部分企业的出口营销活动还停留在国内,在海外没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主要依赖外贸公司海外商或合资中的外方销售渠道;企业促销方式单一、实力弱、没有能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出口的产品没有品牌,也仅仅依靠低价促销等营业推广手段来促进商品的销售,没有实力综合采用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销售服务等促销手段。
三、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建议
1、转变观念,改变对外贸业绩的评价机制。建立以出口效益为主结合资源利用率、污染程度、职工福利、技术含量等的综合考核指标。在出口退税上,实行差别退税政策,对于出口效益好的企业,给予较高的出口退税率;对于那些出口效益差,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企业降低其出口退税率甚至取消对其的出口退税。同时,主动调控过大的贸易顺差,改变顺差偏好,重视进口的积极作用,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
2、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目前仍然是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方式,要发挥比较优势,推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在价值链中的地位。应提升加工贸易的水平和档次,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和产业带动效应,鼓励发展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应逐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以增加就业和满足现阶段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东部沿海地区应鼓励和扶持加工贸易向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延伸和发展,逐步积累比较优势。要针对“中国制造”所存在的产品安全问题、质量问题、环境问题下功夫,朝高技术含量、高产品品质、高环保品质、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及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的方向发展。
3、加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企业首先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及时准确的调研,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各种手段广泛了解市场供求状况、价格动态、竞争情况以及有关国家的进出口政策、法规、措施和贸易习惯,以使企业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寻找并发现新的市场营销机会,择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制定合理的出口计划和市场营销方案,扩大企业的产品出口。
同时,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争创优良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政府也应给予优惠政策,对于研发投入大的企业给予适当的减免税等,建立有效的出口品牌建设政府支持体系,推进品牌展会建设,为中外企业提供开拓国际市场的信息、采购和合作平台。
4、发展服务贸易。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与之相关的许多服务业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海外开拓市场,形成服务出口。但许多服务业的发展主要靠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所以应当创造和提供相应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及各类服务标准和条件,同时转变传统观念,把有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为了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国家政策应向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倾斜,提供税收、设施、信贷等方面的便利;另一方面应以专门人才培育为基础,提高国内现代服务业生产力水平,扩大服务业开放,引导外国企业投资服务业,改变过去只重视投资制造业等一般产业的做法,提高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的能力,使中国成为全球服务业外包的重要基地。
还要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推进服务贸易的立法,大力发展来华旅游、承包工程、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国际服务贸易,加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金融网点建设,增加对重要贸易伙伴的运输航线。加快服务业的对内和对外开放,提高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抓住国际服务业外包快速发展的机遇,积极承接新一轮的国际服务业转移。
【参考文献】
[1]杜玉平:从国际营销角度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型企业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9)。
[2]耿协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6)。
[3]李玉举:转变外贸增长方式面临新考验[J].经济导刊,2005(11)。
[4]裴长洪: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政策思路[J].改革,2005(1)。
[5]杨正位: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J].中国经贸导刊,2005(6)。
- 上一篇:小议绿色包装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 下一篇:深究国有企业如何提高风险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