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11:16:24
导语:《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针对现在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国家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问题;对策
2014年中国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意味着国际地位的提升和更多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对于经管类专业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尤为重要,但是《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很强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往往会忽略和学生的交流,造成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和程式化。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过于繁杂。《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结算、国际运输与保险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为完成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大多按照书本的知识体系来组织教学,首先从解读国际贸易合同条款来分析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流程,而后再讲授业务磋商和合同履行,如此势必造成学生难以准确把握真实外贸进出口业务的运作程序,难以在教学中锻炼学生实际分析问题、教学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滞后。主要表现在:一是手段相对落后,很多教师仍旧沿用数年,乃至数十年的教学手段,学生早已对其产生了主观情绪的抵抗,无法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仍旧存在机械化的“灌输”教学,教师的教学主动性过高,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严重制约学生的开拓性思维;三是教学气氛死板,国际贸易教学由于理论知识要求较高。
(三)教学缺乏实践性训练。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务操作性,所以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性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前的实务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实务操作上都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动手能力都比较弱。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实务用于实践的硬件设施薄弱。学生不能体验外贸业务中商品进出口的操作过程,如在签订合同、审核信用证、填制相关单据、报关和防范商业风险等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当前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学生动手能力差直接影响了他们在外贸行业的就业机会。
(四)考核考试方法简单。传统的评价方式最常见的是闭卷笔试。由于受出题题型、考试时间、试卷幅面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多考核一些死记硬背条条款款的概念、术语、简单理论、问答、计算,题型呆板。这种评价模式导致的结果是,在教师和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期末轻平时、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倾向。
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国际贸易技能竞赛。国际贸易技能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社会活动,竞赛的内容紧扣当前高校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专业竞赛不仅激发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拓宽了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实践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能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符合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能促进国际贸易教学的改革,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二)更新课程内容,注重知识融合。第一,适当的引用国际教材。虽然我国加入了WTO,但是国内的贸易环境,与国际形势存在着一定差异。教材的编撰者,多是以国内规则为主体,导致现行教材与国际环境不符合,影响学生对于国际贸易的认识。采取国际教材,可以更好的实现国际接轨,与时俱进地把国际贸易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政策纳入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单一理论知识讲解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基础和视野,也使学生的知识更加动态化,同时,外国所使用的教材,多已经完成了丰富的实践,正符合我国急缺人才的需求,也可以减少短期内理论编撰无法与时俱进的问题。
(三)加大实务、实验类课程的比重。国内高职院校对国际贸易课程的设置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较低。国际贸易新形势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的处理贸易争端与贸易纠纷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增设WTO规则等重要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让学生了解国际贸易法律与规则,当外国对我国发起贸易争端时,也可按照这些规则进行处理,争取更好的权益。具体到教学,有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实验教学软件,开设进出口模拟实验课程,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购买此实验教学平台;二是加强与外贸企业的联系,学校应建立几个相对固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将学生带出去,到实际工作单位参观学习,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前有机会亲自了解和认知外贸业务的实际工作过程,使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职院校教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大多是具备较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硕士或博士,他们一般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高校从教,没有外贸实践工作经历,缺乏国际贸易实务的实战经验,在实务课程的讲授上大多只是教材知识的常规讲解,知识相对陈旧,不能很好地结合贸易实践来分析,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如果要达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一只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必不可少的。第一,学校应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教学是根本,一个教师只有立足讲台才能站稳脚跟,科研是动力,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进步,也才能将更新的知识、观念传输给学生,做到教研结合,教学相长;第二,学校应鼓励老师积极外出学习,如提升学历层次、交流访问、参加专业研讨会议等,及时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态;第三,教师应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熟悉了解国际贸易实务流程,促进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更好地向学生传授适应社会需求的国际贸易知识,有针对性地培养符合国际贸易新形势的国际贸易人才。
(五)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虽然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中,并不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学术科研中,不过,为了提升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便利,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降低科研时间成本。在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方面,首先高校应该建立相关机制,使学生具备参与的调解;其次是教师调解课题内容,帮助不具备学术能力的学生,也可以完成部分科研工作;三是开展随机课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所学知识的小型课题;四是鼓励学生独立学术研究,并指导发表学术论文,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重视课外交流,改善考核方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后的交流对于互动式模式实施的成功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课之初,任课教师要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邮箱地址及时地留给学生,以便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及时地向老师咨询。具备网络教学的学校,任课教师要将大纲、教案、练习题等内容上传至网络课堂,通过网络互动,加强任课教师与学生的课外交流。课外交流有助于教师不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教师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质量。此外,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对于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考核往往只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引入互动式教学方式后,对国际贸易理论课程的考核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最终考核成绩相结合,要将学生课外活动中的能力和素质培养的测评结果纳入考核中来,要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案例分析能力、社会调查能力、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合理公平地给出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
作者:魏章友 单位:常德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德光,黄传荣.互动式模式在国际贸易理论教学中的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
[2]任晓娜《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2011(4)
-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意义
- 下一篇: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