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软件产业向国际化接轨
时间:2022-11-30 09:32:00
导语:探究软件产业向国际化接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面临当前这种严峻形势,走国际化道路是带动软件产业的重要途径。加快软件产业国际化进程,既可以在国内市场提高与跨国公司同场竞技的能力,保证在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也可以进入庞大的海外市场。国际化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软件企业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可以了解软件产业的前沿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了解国际软件市场上的客户需求,有效提高软件开发的针对性;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规范软件开发的运作机制,提升我国软件企业管理水平;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我国的高水平国际型软件人才;最终将拉动我国软件产业水平的全面升级,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国际化是我国软件产业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是软件产业化发展的本质的、内在的要求,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将为我国软件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我国软件产业在走向国际化道路的过程中急需处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1、提升创新意识,坚持自主创新,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与竞争,实现更高层次上的自主创新。
(1)要坚持自主创新,真正找到一个有自己特色的“技术创新点”。
这里套用一句老话——“创新”才是硬道理,“模仿”不是创新。软件产业是“求新”的产业。技术和市场变化迅速,机遇稍纵即逝,软件企业必须持续创新,否则就会被淘汰出局。“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优”也是创新。创新不会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当市场出现同类产品时,只有不断的创新提升,以创新带动产品升级,才能与竞争者拉开距离、保持优势,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中国的软件产业绝对具备自主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然而也只有坚持自主创新,我们的民族软件产业才能走上良性、健康的成长之路,进而带动整个中国软件产业实力的真正提高。
(2)加强产业合作,实现共赢。
在国际合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共识,十年前有人在议论“狼来了,中国软件产业怎么办?”,“以市场换技术”等话题。今天我们都明白了市场换不来技术的道理。只有参与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为我所用”,才能提高国际竞争力。
对于国内企业之间的合作,我们尚未找到很成功的道路和范例。根据产业统计,国内有大小软件企业13000多家,成一定规模的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人民币)不到200家。这说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企业间如何加强合作是十分复杂的问题,加上中国传统的“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思想,更增加了合作联合的难度。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软件产业要想和国际化接轨,必须做到以下四点:第一,从产业链的角度,以高、中、低端划分,形成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企业链条,这样做到优势互补、各有所为;第二,以区域合作的角度,形成区域合作共同体,例如已经开始形成的京津冀软件合作共同体、泛珠三角区域软件行业合作联盟、华东长三角地区软件行业合作联盟,根据区域内经济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区域内经济的发展,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第三,根据自愿的原则,通过收购、重组或兼并实现强弱联合,这也是当前的一种趋势,用友、中软等公司在这方面有非常成功的案例。第四,要努力加快完善软件技术创新体制,推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企业建立产学研互动创新的体制,面向产业化、市场化的项目,支持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联合,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集成互动创新。
(3)要在软件组合上实现创新。
开发核心技术产品固然重要,但是利用成熟的软件产品实现组合也十分重要,要在软件组合上实现创新。比如美国IBM计算机的配件没有几件是美国生产的,基本上都是来自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只要能生产出最后产品,适应市场需求,在国际上能够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能够创造更多的效益,就是巨大的成绩。开发核心技术软件和培育一个有竞争力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要。
2、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软件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和服务,帮助开拓国际市场。
(1)造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粒种子,从生根、发芽到茁壮成长,必须有合适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水分。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也需要在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的环境中,才能不断成长、脱颖而出。
要改进科研评价和激励机制。若要着力吸引和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改革完善鼓励科学创新和核心技术创新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在研究机构、大学和企业中建设卓越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基地,在加强政策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科技人员的创新自主权,尊重创新探索的自由。要进一步改革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管理,鼓励竞争合作,完善监督评价,提高创新活动绩效,并为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营造良好的国际交流合作环境。
针对科研管理及成果评审制度落后、不正之风和浪费严重等现象,要尽快建立与创新型国家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评审制度,加大投入,争取海外学子回国服务,营造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科技创新氛围。
(2)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教育入手。
基础教育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基础教育要克服单纯灌输式、加时加量式的教育方法,提倡鼓励青少年与儿童的创造性思维。改变将一切可以讨论的命题变成呆板的选择题的考试方法。改变小学生讲话就念老师代起草的充满套话稿的八股气。鼓励讨论,鼓励切磋碰撞,鼓励殊途同归的探索与另辟蹊径的尝试。鼓励在学习中掌握规范,尊重规范,同时也鼓励从小有主见,敢想问题,敢发言。
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应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出努力,高等学校应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家创新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此,首先要改变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和科研的结合,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活力;其次要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再次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还要着力创新人格的塑造。
(3)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要培养敢于创新的氛围,敢想外国人没有想到的;要培养敢干的风气,做前辈和外国人没有做过的事情;要敢于支持创新,敢于承认创新成果,特别是理论成果。
在创新的问题上,谁也不愿失败,但谁也避不开失败。宽容失败,不怕失败,才能促人踏心实干。倘若急功近利,今天投入了,恨不得明天就成效显著、立竿见影,则往往事与愿违。倘若急于求成,看到失败就气急败坏,则必会令人心灰意冷。倘若心浮气躁,搞短平快,欲一鸣惊人,最终也只会适得其反。苛求成功,无异于给人戴上“紧箍咒”,于无形中造成对创新的压力,导致人们因循守旧,裹足不前,甚至不择手段投机取巧,仿造假冒。“科学是讲求实际的,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需要付出艰巨的劳动。”承认失败,允许失败,宽容失败,才能倡导一种锐意创新、勇担风险的价值观,才能提供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精神,才能营造一种摈弃浮躁、踏实创新的社会氛围。宽容失败,不是要纵容不负责任、无目标的行为,而是要激发人们的挑战精神和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把失败变作铺路石,永葆创新的激情,向科学高峰不懈登攀,最终必有收获。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舆论宣传,在社会上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创新不可能总是成功。要建立创新人才的保护机制,对取得成绩的,要大力鼓励;暂时失败的,也要给予理解和支持,从而调动他们的创造力。
3、要注意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软件盗版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软件市场秩序,为中国的软件产业向国际化接轨扫清障碍。
(1)企业要注重自有知识产权的创造。
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企业创新说到底就是要利用自己的特点和技术力量,努力创造和开发新产品,以保证长期稳定地占领市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努力创造自己品牌,开发出一些只有自己企业才能生产的特色商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创造与自己的生产和经营密切相关的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同时要特别注意商业秘密的保护;三是走出企业自己的特色,利用企业的信誉和文化理念,创造独特的知识产权,不断地在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下功夫,力争以产品特色、产品优势、优质服务等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2)企业要深入学习和了解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知识,学会运用法律方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一般来说,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大多数都拥有一定知识产权。比如酒厂可能需要注册一个有意义的商标,可能拥有相当好的、有特色的配方,可能拥有酒瓶外观的优秀设计方案,可能是拥有一个稳定的销售网络等等,这些都可以列入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因此,企业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弄清楚对不同的知识产权采取那些不同的保护措施,是实行专利保护,还是商业秘密保护,或者实行商标保护。同时,企业内部一般要有专人或者有一个专门部门,来负责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企业应该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否则,一旦商标被其他人抢注、商业秘密泄露或者遭遇不正当竞争,就会感到束手无策。
(3)企业要遵照法律和政策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也要受到相应的法律保护。
应该说,不侵犯别人的知识产权,也不让别人侵犯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原则。但企业往往在市场运作和产品营销的过程中,并不了解自己是不是实施了不正当的竞争,或者对方是否采取了不正当竞争的手法。这一点对于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了解这一点,企业就很难运用法律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对方企业在竞争中可能采用了压价排挤对手的行为、也许采取了利用行政手段限制竞争的方法、或许还采用了损害他人商业信誉等不正当竞争方法,造成了自己的企业在经营产品上的困难,甚至失去了已经开拓的市场,对企业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或者运用法律的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软件产业国际化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但只要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政策的实施力度,引导保护好软件产业的积极性,扶持重点、骨干软件企业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腾飞指日可待。
- 上一篇:安监局年终工作报告及明年打算
- 下一篇:工商局党组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