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顺差分析论文

时间:2022-01-10 10:47:00

导语:贸易顺差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贸易顺差分析论文

一、导致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原因

国际产业的分工理论说明产业在某个国家发展到成熟期后,都会引起产业外流。从二十世纪70、80年代开始,美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亚洲国家,造就了亚洲的新型工业化国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开始转向我国,与我国丰富低廉的劳动力相结合。这是我国出口大量增加的原因。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口却没有随着国民收入提高而大量增加。

1.有效需求不足

我国进口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近年来我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2005年我国对欧盟、美国的进口增长率仅为5%和9.1%,远远低于2004年的28.8%和31.9%。而2006年由于我国所进口的飞机、集成电路等欧美发达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金额增长较快(较2005年分别增长了71.5%和30.4%),因此我国和欧盟、美国之间的进口增长率2006年呈现回升趋势,但仍低于2004年水平。而同期我国和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进口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我国进口增长率大幅下降深层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容易导致产能过剩,降低企业的利润率,使企业缺乏扩大再生产和技术革新的资金和动力,进而影响了生产资料的进口。另一方面,为解决有效需求不足所导致的一些高能耗行业,如造纸、电解铝等在过去两年中所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

2.国家政策偏向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资金、外汇短缺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发展沿海外向型经济,尤其是1994年人民币汇率的并轨改革更是有力地促进了出口。1998年以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以后出口乏力、内需不振的形势,国家调整了出口退税率,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2001年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5年年初,纺织品配额被取消。这些有利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和体制环境的形成,都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竞争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出口高速增长。

3.全球过剩流动性的输入

2001年以来,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低利率政策,与其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我国资本项目顺差开始持续增长,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国际压力也日益高涨,这些事件均不是巧合。正是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创造了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石油价格和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强行推动着过剩的流动性流入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我国开始被动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

4.客观存在的统计差异

出现统计差距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五方面:(1)香港转口及加价,(2)离岸价与到岸价的差别,(3)统计范围的差别,(4)未统计服务贸易,(5)未统计电子商务等无形贸易。随着外国直接投资和国际生产网络造成的生产国际化,现在的"贸易收支表"编辑已经非常过时,并且有极大的误导作用。虽然跨国公司拥有其自己的资产负债和财务数据,但美国等国政府及政策制定者和国际贸易组织者却并不能准确全面地了解国际间的贸易活动。

二、国际收支顺差影响分析

国际收支双顺差影响国内的整体经济结构,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我国特殊的外汇政策和货币政策,导致我国现有的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

1.外汇储备激增,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压力大

国际收支双顺差引起外汇储备激增,导致"对冲"过多流动性成为央行货币政策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国际收支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在现行结售汇制度下,外汇统一由央行购买。因此,为维持汇率稳定,央行被动地吃进了很多外汇,从而向市场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近年来,由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占款增量和基础货币增量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导致央行"对冲"操作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也越来越大,成本也越来越高。

2.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央行旨在弱化基础货币大量投放的负面影响的"对冲"操作带有很大的被动性,限制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空间和主动程度,也影响了央行的政策调控效果。面对巨额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的"对冲"操作常常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也不可能通过"对冲"完全释放基础货币投放的压力。同时,"对冲"规模激增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在人民币存在很强的升值预期下,外汇会大量流入,从而又抵消了"对冲"的政策效果。同样道理,外汇储备激增导致的人民币很强的升值预期,也限制了利率调控手段的作用空间。所以,"对冲"只能说在一定程度有效,但不应该作为日常政策工具而无限期、无休止地使用。

三、治理国际双顺差的对策

如果一国不主动采取措施校正其经济中的结构性失衡问题,那么,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套利资本的自由流动就可能对其结构失衡进行"强制校正",而这种"强制校正"往往是以国内经济的破坏性回归为代价的。日本泡沫经济及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改善我国国际收支状况,实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势在必行。

1.限制外资流入与投资流域

我国现存通货膨胀的压力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国外流动性过剩的输入。因此要减缓流动性压力,必须在外资可投资领域进行严格限制,对外资流出入进行严格监管。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有关部门已经开始对外资可投资的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进行严格控制,减少外资对房地产行业的投机,减缓房价上升的压力,控制外资对民生严密相连的行业进行投机。另外,国家也可尝试对其他投资过热的行业进行控制,控制外资在大型项目中的比例,对其进行登记备案、严格监管。

2.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限制资源型产品的出口

我国出口的高速增长,目前主要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和资源型产品,而在技术和营销管理方面较为落后,附加值相对较低。一些高能耗产品的大量出口也会进一步加重我国能源的紧张局面,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应从政策上给予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更多的出口优惠待遇,并逐渐减少高能耗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比重,以促进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贸易平衡。

3.鼓励企业使用外汇,进行跨国投资

目前我国海外投资增速可观,但总量仍显不足,相比其他和我国经济实力相当的国家差距也显得很大。而我国由于外汇储备过多,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我国政府应该鼓励企业使用外汇,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投资,完善海外投资的金融服务支撑体系,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把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转移到国外市场。

【论文关键词】:贸易顺差;生产要素结构;FDI贸易摩擦

【论文摘要】: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现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国国际收支长期顺差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使得对冲外汇储备过多而引起的流动性泛滥成为现在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分析我国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的原因和部分严重的影像,可以对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