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贸易一体化分析论文
时间:2022-12-03 03:58:00
导语:区域贸易一体化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区域贸易一体化如此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和对政治外交安全的审视,各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安排的谈判和缔结均为在国际社会占有一席之地,或避免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或在国际舞台占据领导地位。
关键词:区域贸易经济利益政治安全
区域贸易一体化在乌拉圭回合谈判之后发展的态势众人始料未及:欧洲借助谈判的契机于1991年12月11日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城堡召开会议,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实现政治联盟和经济货币联盟,建成欧洲联盟。之后,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开始谈判缔结,拉丁美洲重新整合,亚洲地区APEC和东盟寻求合作,各个地区的国家均积极参与到区域贸易安排的谈判和缔结,世界开始被区域贸易安排重新划分。区域贸易协定最初是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例外存在,而现今其发展的内容和趋势已不仅仅是例外所能涵盖,区域贸易协定和最惠国待遇在多边贸易法律秩序中的“例外”和“基本原则”的法律定位,越来越变得只具有法律文字和理论上的意义。区域贸易一体化在全球范围内如火如荼的开展,并且成为国际社会合作的一种趋势,必然有其深刻诱因。
一、经济利益的驱动
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区域贸易安排日益受宠的直接原因,各国均在寻求单位经济成本所能带来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建立区域贸易集团最大的优势就是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乃至取消,这给区域内各成员带来了宽松的市场准入条件、充裕的外来投资以及便捷的货物和资源的流通,促进区域内贸易的明显成长。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实施以来,区域内贸易值占全球贸易总值比重由1993年的28%升至1999年的32.8%。其中,美国对加拿大出口增加56%;美国对墨西哥出口增加89.4%;1998年美国自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分别较1993年增加了55.8%和137.1%。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与发达国家之间签订区域贸易安排具有更多的现实意义。发达国家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带动了发展中国家资源利用率提高;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在区域贸易协定中的弱小成员也更易于获得来自发达成员的直接投资,低劳动力成本的弱小国家尤为如此,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另外,与发达国家建立联合市场亦使发展中国家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降低,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增强市场竞争力。区域贸易协定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似乎是一种可以绕开多边贸易体制繁杂的谈判历程迅速从发达国家获取利益平衡的途径。
对发达国家而言,第一,它们看重的是发展中国家潜在的发展机遇和低廉的经济成本。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使得发达国家在该地区的投资大幅度降低了产品成本,附之以自身先进的技术必然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第二,通过区域贸易协定与一部分地区和国家建立大规模的市场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市场的扩大优化了资源的配置,增加了内部和外部市场的整体需求,扩大了产品的销量。第三,也是对发达国家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区域贸易联盟可以实现它们在国际社会谈判力度的提升,为他们在国际社会牟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奠定基础。由于政治经济实力的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贸易集团,在议事程序、制度化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权上不同程度地出现由大国操纵的倾斜局面,亚太经合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呈现出这样的态势,美国在这些贸易集团中的领导力有目共睹。区域集团内的发展中国家变相成为发达国家在国际舞台设阵布局的棋子,在其身后摇旗助威的啦啦队。发达国家在推行其贸易政策的过程中可以以区域贸易集团全体成员的一致意见为口号,如此这般,抵挡国际社会不同的声音,实施符合自身利益的政策和法律。
二、对政治和安全政策的妥协
在区域贸易协定中对政治和安全的追求并不会像经济利益那样明显的体现在协定的条款语言中,但是不得不承认这些因素又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协定的签订,它们体现在对协定谈判和缔结的历史背景、现实压力的考虑,对协定谈判与缔结在全球和本地区事务中所发挥作用的权衡,以及对本国自身综合国力和实力的考量。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被边缘化的危机感。亚洲地区各国一直都是WTO多边贸易体制的忠实拥护者,积极地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全球的推行。但自2002年以后,东亚最重要的三个国家均开始寻求区域间的合作,而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这种心态的转变可以从日本1999年5月21日通产省发表的年度经贸白皮书中看出端倪,白皮书中指出“鉴于世界贸易组织的134个成员方中约9成均置身于某种形式的经济集团保护伞下,只有东北亚国家尚未成立类似组织以抗衡”,因此报告呼吁日本政府采取主动,推动成立自由贸易区,并加强支持在世界贸易组织之下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这一认识促日本积极寻求参与自由贸易协议谈判。亚洲各国的合作,从经济角度上分析,经济结构的竞争性远远大于互补性。但是欧洲的联盟,美洲的合作,使亚洲明显感到一种压力,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亚洲国家不联合起来势必在国际事务中处于劣势。所以,大国通过牺牲部分经济利益以实现其政治和外交目的也是第二代区域贸易主义的明显特征。
第二,维护地区的外交环境。以中国和东盟的合作为例,中国积极倡导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主要是针对美国在全球事务中实施的单边主义而相应提出与之相对抗的多边主义观点。因为单纯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东盟的几个新成员国都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甚至是不发达国家,中国完全可以摒弃这些没有经济互助性的国家而采取与东盟内少数发达国家达成区域贸易协定的方式。但是东盟作为一个集团整体,为了遏制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单边主义的推行,我国作为东盟的外部力量应当从各方面支持这一团体的整体性。同时,选择东盟作为合作的主体也保证了东盟这一整体不对中国产生威胁,同时可以团结其中的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增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领导力。
第三,扩大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国家间的联合更为紧密,国际社会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国家之间的竞争让位于区域贸易集团之间的竞争。面对欧盟的压力,美国迅速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合作对象的行动。欧盟在完成东扩之后,与土耳其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与地中海国家、中东欧国家、南非、墨西哥、智利缔结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与南方共同市场、新加坡的谈判也在进行之中;通过2000年的“科托努协定”,欧盟将用自由贸易区协定替代原有的“洛美协定”。而美国与以色列、约旦、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新西兰东盟、非洲国家和地区之间也已经或正在商谈缔结自由贸易区协议。伊拉克战争结束后,美国基于其中东战略提出了2013年与中东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而在此之前,欧盟已经决定在2010年与这些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典型地反映美国正利用区域贸易协定服务于其全球战略的倾向。
除上述的两大主要原因外,WTO发展停滞也是区域贸易协定日益受宠的原因。WTO的发展将太多的非贸易问题如知识产权问题、劳工问题、环境问题、投资问题等纳入管辖范围,而在130多个国家之间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保护程度各有差异,要在这些敏感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所要花费的谈判成本(谈判时间、所付对价等)较之区域贸易协定也相当高。另外,WTO对区域贸易协定的审查手段不力,区域贸易协定很便利的实施,因此一些大国把区域贸易协定作为规避世贸组织非歧视性要求的变通。通过区域贸易协定,实施一些在多边贸易协定中尚未存在的规则,并向贸易伙伴施加压力,最终将区域内的贸易政策向多边贸易规则转化。
参考文献:
1.曾令良:《区域贸易协定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多哈发展议程的负面影响》,《法学研究》,2004年第5期,P117;
2.刘俊:《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中信出版社.2004.4.
3.刘俊:《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学进路》,中信出版社.2004.35
4.宋伟:《区域主义动机和中国的选择》,《亚太经济》2005年3月;
5.李向阳:《全球区域发展及其对策》,《求是》,2004年第7期。
- 上一篇:信用社稽核员年终工作总结
- 下一篇:贸易与环境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