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纺织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时间:2022-04-01 11:13:00

导语:论纺织品贸易可持续发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纺织品贸易可持续发展

【内容提要】本文从全球纺织品贸易已经进入“后配额时代”的大背景出发,说明我国政府对纺织品出口的“主动配额制”是由当前国际贸易大环境所决定的,同时也是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重点探讨了“主动配额制”对实现我国纺织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

【摘要题】中国经济

【关键词】中国纺织品/纺织品贸易/主动配额制/可持续发展

【正文】

2005年6月11日,中国与欧盟贸易委员会联合签署了《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终止了欧盟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杉等10类纺织品的调查,并决定到2008年,欧盟将对中国“全面开放”纺织品市场;同时,我国政府也作出了对纺织品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的承诺。6月17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发言人也表示,中美很可能达成类似于中欧的协议。本来以为在2005年就能进入“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业,却迎来了一个“前全面开放期”,一个被称为“主动配额制”的措施将成为纺织品出口的一个选择,中国不得不在纺织品出口上以“自限”代替“他限”。对此,我国商务部部长的评价是:协议将为中国纺织品企业创造稳定的出口环境,也为欧盟纺织品企业创造了稳定的进口环境,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

从理论上说,全球纺织品贸易配额制的取消,使世界纺织品市场真正进入了“自由贸易”时代,这为中国纺织品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国凭借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可以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但中国政府为什么恰在此时出台了对纺织品出口的“主动配额制”举措?有人说,这是在欧美等国的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从长期来看,这是我国政府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我国纺织品国际贸易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而实行的。

对纺织品出口实施“主动配额制”,是由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临的严峻形势决定的

纺织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纺织品出口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据海关统计,2004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已达到950亿美元,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份额的20%左右。中国已位于世界纺织大国之首,成为纺织品出口大国。

随着2005年1月1日纺织品配额取消,我国各大纺织企业少了“配额”这个困扰自己多年的累赘,都对国际纺织品出口市场充满了信心,一些企业押宝“配额取消”而盲目数量扩张,部分老板过分看重低价策略,扩大出口似乎成了我国各纺织企业最为重要的目标。据海关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出现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前7个月我纺织品出口达615亿美元,其中6、7月出口均突破百亿美元,单月增幅较前5个月有明显上升。其中上半年我对欧出口共计86.5亿美元,同比增长130%;6月份对欧出口达21亿美元,同比增长85%。美方宣称的初步统计数据说,前3个月期间,来自中国的衬衫、上衣及长裤较上年同期的增幅超过了1000%;内衣进口也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00%。

在目前竞争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我国纺织企业蜂拥出货,这种“井喷”现象必然起美国、欧盟的高度恐慌,“特保措施”、反倾销等措施随即而来。实际上,自2004年以来,纺织产业的“中国制造”已经遭遇到来自全球的抵制。欧盟最主要的担心是,在中国纺织品冲击下导致当地产业的失业问题。因此,欧盟委员会在2004年12月13日明确宣布,2005年全部取消纺织品和服装进口配额的同时,在必要时将启动中国“入世”协定书中的有关纺织品特殊保障机制,以阻止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大量涌入欧盟。2005年4月下旬,欧盟又宣布对进口的9类中国纺织品发起调查。5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表示,欧盟可能会采取更多的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欧盟扩大对中国纺织品进口限制的范围,可能会波及到其他7种中国纺织品。

压力不仅仅来自欧盟。为防止取消配额后中国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进入2005年5月中下旬以来,中美间关于纺织品的摩擦持续升温。2005年5月13日,美国政府宣布对棉质裤子、棉织衬衫和内衣裤3类中国服装产品进口设限;18日,美国政府又宣布对更多中国纺织品设限,受限产品包括男式和男童棉织和人造纤维衬衫、人造纤维裤子、人造纤维针织衬衣和外衣以及精梳棉纱等。6月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公布对中国出口的包括裤子、衬衫、内衣等7类纺织品实施配额限制,并决定将此限制持续到2005年12月31日。接下来实施的“封关”和“清关”更让大量的中国纺织品滞留在运输路途中。

发展中国家也对中国的大量廉价纺织品出口产生了恐慌。2004年12月16日,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签署了两项旨在限制中国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法令,实行严格的进口配额管理。规定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进口量不得超过上年阿根廷全部同类商品进口总量的7.5%和6%。业内人士分析,阿根廷政府的这一举措,为其他国家抵制中国纺织产品作出了一个“危险的先例”。与此同时,65个国家的115个纺织行业组织签署了《伊斯坦布尔宣言》,鼓动并要求延长现行配额体制,限制中国纺织在全球抢占市场……

但另一方面,中国纺织品却出现了明显的出口“量增价跌”局面。以美国为例,2005年第一季度,我国对美国新取消配额的产品中,出口价格跌幅超过50%的有23个类别,涉及金额2.7亿美元,占出口金额的15%,对其他地区出口也有类似情况。

“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全球化之路,开始变得扑朔迷离。我国纺织品出口高速增长引发的问题日益突显,已经到了危及行业生存的地步了。如果不考虑政治因素,纺织品为什么会成为欧美特保的目标?纺织品行业本身是否也有起祸之由?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是怎样造成的?

“主动配额制”也是解决我国纺织品行业现存问题的客观需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生产总量在世界上居于绝对优势。中国服装、棉纺织品、毛纺织品、丝绸、化纤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位。目前纺织品产量占世界的50%,服装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20%,出口量居于世界第一位,在纺织品服装上充分表现出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

然而,从整体上看,中国并不是纺织品生产强国,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仍然存在着许多深层次的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企业多,但规模小。全国数万家纺织服装企业中,中小企业占90%以上。从出口方面看,目前我国有4万多家纺织品出口企业,但年出口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仅3000家。以涤纶企业的规模为例,西欧是我国的3.5倍,美国是12倍,日本是13倍,韩国是30倍,台湾是35倍。

第二,设计开发能力弱,名牌产品少。中国是一个纺织品服装“制造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品牌小国”,在国际市场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同时,国内服装业目前还没有催生出一个国际性的品牌,这成为中国服装业的一大缺憾。目前,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中自有品牌的占有率不到10%。之所以造成国际品牌缺失的现象,原因在于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薄弱,技术装备实力还不强,纺织品面料缺少新品种,没有领导时尚和潮流的能力。有机构为各国的设计能力打分,中国为2.4,日本4.6,台湾地区4.5,韩国、美国4.3,泰国、印尼2.8。

第三,产品结构上,中低档产品比重大。由于缺乏自己的品牌,造成国内服装业多年来主要以来样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目前,制约服装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我国出口服装类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出口仍然以贴牌为主,出口商品以中低档为主,低价竞销现象严重。虽然我国出口的最终产品已经占到2/3,中间产品、初级产品降到30%,但最终产品出口中,加工贸易占50%,大多数还是给外国品牌做加工。这大大制约了出口服装的价值,也是造成出口纺织品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

第四,行业的组织程度低,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一流设备,二流产品,三流价格”仍是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真实描述。我国纺织品行业在进入市场时,有些方面是无序的,有的方面是靠互相杀价,许多中小企业靠的就是价格低廉来占领市场,纺织产品出口形成了数量大而价格低的不利局面。从总体上看,在国外最终完成的纺织品和服装销售额中,中国的加工费收入占不到10%,90%的利润都属于国外品牌拥有者、批发商、分销商和零售商。但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为了争取出口机会,仍在竞相压价。“不管价格,先抢定单”是我国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的真实写照。现在很多纺织企业以低于成本价20%左右的价格处理产品,比如说棉纱正常价是400元一件,现在很多企业350元左右就卖了。尽管企业受的损失很大,但不这样做,损失可能更大。在历次的广交会上,很多外商挨个摊位谈价格,每次都用上家开出的较低价格来弹压下家,甚至品牌企业也无法幸免地要低价销售产品。这导致纺织服装行业交易成本高,内耗大,形不成良好的企业生态。2004年我国针织衬衫每件平均单价为2.17美元,裤子为2.89美元。2005年1—2月,江苏省棉纺织业利润只有1.42%。

第五,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我国纺织产品与外国产品相比,在质量一样的前提下,确实具有价格低、性价比高的优势,而纺织品成本低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优势。比如中国制造衬衫的成本大约是1.12美元,而最便宜的拉丁美洲国家也要达到1.5美元,最贵的就是墨西哥,大概2美元,美国大约是5美元的生产成本。因此,中国纺织品行业市场竞争过分依赖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那么,中国劳动力的价格优势来自哪里?一是工资极低,二是无福利保障。例如2002年我国纺织业每小时劳动工资成本0.62美元,相比之下,韩国3.63美元,德国21.48美元,美国工厂每小时支付21.11美元,其他30个外国国家每小时平均支付14.22美元。

但是劳动力成本过低,一方面不利于维护劳动者利益,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建立在劳动力价格低廉基础上的纺织品出口低价格,则会冲击国外同行业市场,民众的敌对情绪会影响到政府的态度。从我国服装业所受到的一系列反倾销事件中,我们应当反思:虽然竞争是无情残酷的,但“你失业、我生存,你倒闭、我发展”的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的社会与经济,这是人家所不愿看到的。如果长期维持这样的价格优势,就容易受到反倾销的指控,且极易招致国际上反倾销打击。

中国纺织品在世界市场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小,中国纺织业现在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而是增加深加工、高质量的产品。要使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真正从配额取消中获益,纺织服装业就必须强化行业自律,从竞相压价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要根据不同市场和不同时期的要求,积极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服装类产品,从低价经营提升到品牌经营,创出中国的中高档服装品牌。主动配额制”对实现我国纺织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仍然停留在低档次的数量扩张型水平上,这本身就不太正常。越来越多的纺织品贸易摩擦迫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在新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纺织品贸易增长模式进行全面的反思:一方面要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其他国家同行的利益,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最终实现纺织品贸易的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作为国家对纺织品国际贸易宏观调控的手段,“主动配额制”具有透明度高、公正、公平的优点,主要目的是适当调节纺织品的出口节奏,维护世界纺织品贸易的正常秩序,推动纺织品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主动配额制”不仅有利于改变我国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更主要的是通过这种“倒逼式”机制,可以迫使我国企业转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最终实现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生产转型。

首先,“主动配额制”有利于消除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恐惧,减少贸易摩擦。

从出口退税以增加出口量,到主动实施“主动配额制”,中国纺织品出口变“他限”为“自限”,以限制出口总量。中国政府对纺织品外贸政策的态度出现了180度的大转弯,其根本目的旨在缓解一些国家对中国纺织品汹涌而入的担心。我国对纺织品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客观上是为了消除一些国家的疑虑,创造自由、宽松的纺织品国际贸易环境;从长远来看,在国际贸易领域,妥协与退让未必就是贬义词,如果争议双方都通过磋商选择妥协的话,其结果甚至可能是双赢。因此,中国在美国与欧盟联合施压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主动配额制”之举,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立纺织品贸易新秩序,缓解贸易摩擦,这不仅能够将实际贸易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且对外表明了一个欲以对话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积极姿态,赢得了谈判的先机。

其次,对纺织品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有助于纺织品行业提升产品结构,提高出口效益。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传统家庭工厂的低成本生产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竞争的需要。大量“做一单就跑”的小企业不仅扰乱了出口秩序,也毁了中国纺织品的国际形象。从长远来讲,中国纺织品要加强自身竞争力,必须放弃原有的低成本、粗放型的发展模式,走高端纺织发展之路。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技术研发、设计能力不足、产品单一等不足问题,塑造出一批世界知名的纺织品品牌,形成核心竞争力。“主动配额”的分配为中国政府整治纺织品出口行业提供了机会。

在纺织品的出口上,我国政府这次采取的“主动配额制”办法,要控制的是“量”,而不是“价”,其主要目的在于抑制低价恶性竞争,这是一种“倒逼式”的产业变革方式。在这项政策下,对质次价廉的商品压力较大,对质优价高的商品压力较小,这将促使纺织品出口企业改变以往“靠低价优势抢占市场”的方法,转向提高纺织产品的附加值,走品牌经营的路线。

从长远来看,“主动配额制”政策的调整反映了我国政府改善出口商品结构的愿望,其旨在帮助中国纺织企业在“后配额时代”把握时机,走健康有序发展之路,避免盲目追求数量,推动纺织企业向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最终将导致我国纺织业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结构的目的。

再次,“主动配额制”政策有助于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

同许多生产中低档产品的中国生产商一样,低廉的出口价格一直是纺织品占据国际市场的法宝,“中国制造”赚取的只是制造加工环节的微薄利润。我国对纺织品出口采取“主动配额制”,主观上也是改善我国贸易条件的需要。利用当前的有利形势,提高我国的贸易条件恰逢其时。对纺织品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出口量减少,客观上会形成“物以稀为贵”的局面,最终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价格的上升,避免出口量增价跌的现象。与由进口国限制进口相比,我国通过出口数量限制,获得了在进口国以高于世界市场价格销售的价格加成收入;而如果被征收反倾销税,这部分价格加成收入势将落入进口国政府囊中。因此,对纺织品出口的“主动配额制”,不仅可以有利于改变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不利地位,同时可以将以前无偿给外国用户提供的“福利”收回给国内,从而达到改善我国国际贸易条件的效果。

最后,对纺织品实施“主动配额制”政策有助于改善纺织工人的收入和福利。

员工待遇不合理是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企业在劳动力福利等方面比西方企业受到的约束少,我国纺织品服装以价廉物美而取胜,其实是用自己的资源和环境来换取外币。但是,从长期来看,这种以牺牲我国劳动者利益为代价的出口模式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是不相符合的,因为我们的理想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对纺织品出口实行“主动配额制”,将把数量众多的以剥削纺织工人为手段、生产低档纺织品的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而剩余的则是那些科技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管理正规的大中型纺织服装企业。随着众多不规范纺织服装企业的退出,我国目前存在的出口市场恶性竞争的局面将得到改观乃至消失,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将增强,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效益将得到大幅度提高,我国纺织工人的整体收入最终将得到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得到完善。

政策初步效果与预期

我国对纺织品实施“主动配额制”政策以来,目前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从实施的政策效果来看,基本上实现了我国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