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困境金融创新

时间:2022-05-21 04:40:29

导语: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困境金融创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困境金融创新

摘要:中小企业是安徽省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融资难、融资贵极大限制了其发展。从准入门槛、融资时间和金额、风险控制、金融服务等方面分析安徽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困难的原因,提出从构建科学的金融标准化体系、建立省阈互联网金融超市、完善征信体系、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和加强金融科技与银行的协作发展等方面进行金融创新,缓解安徽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困境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标准化;互联网金融超市;金融科技

据安徽省经信委数据,截至2018年6月,安徽省中小微企业超过100万户,约占全省企业总数的99%,占GDP比重超过50%,贡献了60%左右的税收,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1]。2018年上半年,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9.4%,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0.5个百分点[2]。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出货值近年一直占40%以上,展现了较强的活力。中小企业已经是安徽省对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们仍存在一些发展问题。例如,98%的中小企业都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因此,探讨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创新,对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一)融资渠道窄,作为安徽省中小企业最主要的外源融资方式,银行贷款占企业资金总量的30%左右。民间借贷是仅次于银行贷款的外源融资方式,约为10%左右。而股权、债权和其他融资极少且融资量有限,资金占比都不超过5%[3]。截至2018年6月,安徽省在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有28家,而在“四板市场”安徽省区域资本市场路演中心挂牌的企业约为2000家。获得债权融资的企业更少,就中央结算公司数据显示,目前仅2012年由合肥华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安利合成革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紫金钢管有限公司以及安徽桑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四家企业通过联合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了债权融资,发行私募债券融资的中小企业也极少。这些情况表明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二)融资缺口普遍存在,5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经常性资金缺口。资金缺口为51—100万元、101—500万元、1001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分别为21.74%、30.43%和23.19%。而在该金额区间可获得贷款的企业为7%、47%和19%[3]。另据广发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平均每家小微企业的资金缺口约为70.5万元。可见,安徽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缺口,需要外部资金,但在获取资金过程中,一定区间内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匹配。(三)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中小企业的资信等级一般比大企业低,抗风险能力较差,导致其面临较高的风险溢价和投资者要求回报率,因而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安徽省各大行对达到BBB级以上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通常为基准利率上浮30%,有不到2%的企业达到基准利率的2.1倍及以上。而大约85%的大企业能以基准利率获得贷款,一些央企,融资成本甚至为基准利率下浮5%到10%。(四)贸易融资服务日趋多元,以五大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为例,各行对中小企业都开辟了金融服务专区。提供的外贸融资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即除了传统的进出口押汇、出口发票融资、进出口保理、打包贷款、福费廷、出口票据贴现等,还推出了一些特色融资产品,如工行的海外资源开发项目融资、建行的飞机融资等。服务也更加便利化,对部分融资产品提供了线上申请和业务办理,但对贸易融资产品还没有开放。

二、安徽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困难的因素分析

(一)准入门槛较高,许多中小企业不情愿或不能获得融资是由于需要提供大量财务文件和担保要求。在贸易融资中,愿意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银行一般需要审核企业的财务报表、纳税申报单和担保品要求(collateralrequirements)[4],而绝大多数的小企业无法提供全部材料。同时,各大行的贸易融资产品中,企业还需要提交书面申请、境外销售合同和境内采购合同、贸易情况说明等;有的业务还需要申请人提供抵押品或者由第三方担保;大部分的贸易融资要求以信用证结算且信用证中不含无法自主履行的“软条款”,对开证行的信用等级也有一定要求;融资的进出口商通常要求实力较强、信誉良好。高门槛导致中小企业融资被拒的情况在在世界范围都内比较普遍,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一半以上中小企业的贸易融资申请被拒绝,而跨国企业仅为7%。这些融资门槛甚至使有贷款资质的中小企业也望而却步。欧洲央行自2009年至今的一项季度性调查显示,由于担心被拒绝,有2~16%的中小企业从未申请过银行贷款、信用额度或向银行透支[4]。(二)融资的时间和金额有限贸易融资涉及面广,程序复杂,金融机构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国际惯例,每项业务都要按照严格的审批制度,经历较长的审批流程,导致其贸易融资的时效性差[5]。另一方面,对于中小企业,申请资金最长需要六周或更久的时间,但是资金的使用时间却较短。例如,打包贷款的期限一般是自放款之日到收到开证行支付货款之日为止。中小企业能够获得的贸易融资额度也比较有限,金融机构一般要根据申请企业信用等级核定授信额度,贷款金额通常是信用证金额的70—80%(以打包贷款为例)。时效性差、融资金额有限,阻碍了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贸易融资的意愿。(三)风控机制不健全,当前银行对中小企业贸易融资中的风险考察已经开展了系统的监控以及多方监管,但这主要基于静态的截面信息。在贸易融资中,仅凭单纯的静态风险评估应对受多重因素影响的国际市场是不够的,还需要在融资后建立动态指标和预警体系,对企业交易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管理[6]。在对企业的信用评级中,各大行目前采用的是内部评级,即根据企业年度报表进行定量和定性打分,得出企业信用等级,评级结果权威性不足,风险预警效果差,难以在行业内通用。(四)缺少金融服务,安徽省中小企业缺少金融服务尤其是普惠金融服务。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在越来越多地覆盖中小微企业并提供金融服务,但这一趋势需要多长时间和多大程度上使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得到实质性改善,还需要进一步观察[7]。金融服务中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具有革命性作用的普惠金融服务,在安徽省起步较晚,其发展处于全国中等偏下水平,尽管2006年以来稳步提高,但不平衡,城市之间差距较大,普惠金融指数(IFI)最高的合肥达0.82,接近北京的水平,最低的亳州仅为0.21[8]。这导致某些地区中小企业能享受较多的金融服务,而其他地区的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金融服务,极大地影响了融资能力。

三、创新安徽省中小企业贸易融资路径的建议

(一)构建科学的金融标准化体系,标准化对经济发展具有良性推动作用。据统计,标准每年为英国带来25亿英镑的直接和间接收益[9]。金融标准化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管理水平,规范金融市场,加速金融信息化的进程,为金融机构的管理和业务发展提供明确的目标和依据,使金融机构具有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10]。而这将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时效性、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业与国际市场接轨、降低互联成本等,为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改革、普惠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形成支撑,进而为中小企业外贸融资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安徽省应在金融科技、监管科技、互联网金融、金融基础设施、金融统计、金融信息安全等方面,依据城市间金融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推进金融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逐步实施,着重制定和实施合理的金融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实现金融机构国际、省际、省内的对接,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便利的外贸融资业务。在金融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和推行过程中,要减少市场对政府的依赖,让政府担当引导和协调的作用,让金融标准化研究机构、企业和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其中。(二)建立省阈互联网金融超市,安徽省互联网金融超市处于初始阶段,有些问题亟待改进。首先是产品信息透明度不高,对此,需要建立金融产品的牌价制度,提高网上金融超市的服务效率和透明度。其次,各市发展不平衡。目前,合肥和马鞍山已建立功能较为全面的网上金融超市,但其他市还处于在建或未建状态。由于作为供给方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较大的重叠,而建设和维护网上金融超市的成本和技术等要求较高,建议以发展比较成熟的合肥市网上金融超市为核心,对接各市资源,建立一个省阈互联网金融超市,这既可以带动发展速度较低的市县共享金融资源,形成规模效应,也有利于金融资源的高效融通和平台长期发展。(三)完善征信体系,良好的征信体系是降低金融机构融资风险的重要保障,有助于“银证保”间业务的互联互通。我国征信市场发展迅速,截至2018年8月,央行征信系统纳入信息覆盖了所有银行,累计收录33亿多条信贷信息,建立了9.7亿自然人、2542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用档案[11]。但也存在行业内征信机构水平良莠不齐、P2P网贷机构借款人恶意逃废债、一些游离于传统金融机构之外的个人和企业征信数据亟待补充、政府部门之间数据孤岛亟需打破等问题。安徽省需要在现有征信体系基础上,将征信体系覆盖范围从银行扩大到证券、保险等行业,完善各市征信系统数据库并实现互联互通,建立省内企业信用等级动态评价和联动体系,定期更新数据,这也有利于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四)深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银行拥有大量有价值的数据,却未加以利用。例如,银行数据库中有中小企业业主客户的日常交易数据,这些数据可靠地反映出中小企业实时可见的现金流和偿债能力[4]。然而,大部分的银行未能有效利用这些数据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模型。对此,银行等金融机构要更广泛地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普惠金融领域,(如,建立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贷款模型和动态风险预警监控体系等),深入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升普惠金融的获得性,有效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这也有助于应对安徽省金融服务发展不平衡,金融基础设施有限的问题。(五)促进银行与金融科技的协作发展,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各有竞争优势:银行拥有稳定庞大的客户群、品牌效应、网点覆盖范围广、珍贵的“免费”内部数据、低成本且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及明确的监管。而金融科技公司有卓越的客户体验、简洁的免费应用程序、更多的信贷数据资源、先进的风险模型或基于风险的定价、较低的承保费用和较为宽松的监管。金融科技提供了数据应用的新方法,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信贷速度。一些金融科技公司,例如Remitia和ApexPeak,正致力于运用统计模型预测和管理风险,优化票据融资。近几年,金融科技公司已经向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渗透,例如中国的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澳大利亚的TyroPayments,德国的Solaris,瑞典的Klarna等,已经获得或正在申请全银行执照。而银行也在金融产品中积极引入金融科技。

伴随成本的大幅下降,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进行优势互补的协作发展,具有产生让两者获得可持续和可扩展竞争优势的潜力。但是,这并非定论。金融科技与银行的伙伴关系也面临挑战:两者的文化并不总是契合的,这将产生难以克服的固有竞争性冲突[4]。金融科技公司在速度、成本上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贸易融资的需求,形成了银行融资渠道的有效补充。安徽省需要促进两者协作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更为便利和优惠的融资路径,并注意在发挥各自竞争优势的同时,协调好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内在矛盾,让两者得到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宫能泉 单位:安徽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