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双语教材建议
时间:2022-08-09 08:40:49
导语:国际贸易双语教材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以国际贸易具体流程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该课程涵盖了商品学、国际商法、保险、运输、金融、商品检验等诸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国际贸易业务本身的涉外性质,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日趋明显,对熟练掌握英语又精通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空前增加。实践证明,开展《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双语教学,是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既能让学生达到该课程的专业要求,又能较大地改善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教材是教学的基本材料,对双语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无法满足双语教学的要求。”①国内虽然有些院校开展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但是从双语教学实践来看,双语教学教材开发已成为这门课程顺利进行双语教学亟待突破的“瓶颈”。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进行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模式及其利弊分析
根据笔者调查,市面上在封面或者在前言中出现“双语教材”或“双语教学”字样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约有三十多种。为使研究更具目的性,笔者把明确面向本科的双语教材予以排除,总结分类如表1。“由于我国进出口贸易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尽管双方都是在国际贸易惯例这一共同框架下运作,但是实际操作程序中仍存在很多本国特色的东西”。①所以直接采用原版的英文教材不适合基础稍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会产生与国内学科标准、学生英语能力和高职教育目标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根据表1所列的代表性教材,面向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出版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现一一分析其利弊。
1.原版改编教材改编的原版教材不是简单地减少内容,而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使之更加符合国内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环境。改编版的原版教材选取了原著的精华,删减了一些不适合我国国情的内容,体系与内容保持原版教材风貌。改编版加上了中文单词表与注释,可节省查字典的时间,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但改编只能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无法加入原著没有的内容,不能完全与我国的教学大纲与课程设置相符。根据表1所示,目前只有一种教材,且不是面向高职学生。此种模式对于高职来说,不宜采用。
2.国内自编英文教材自编教材能紧扣教学大纲,从选材到编排体例都由编者自行设计。这样既可以吸收国外先进的学科知识,又增加了符合教学大纲与中国外贸国情的内容,使之更具有针对性。自编英文教材语言更通俗易懂,符合我国学生的认知能力。但编写工作量极大,撰写者尽管在英语方面可能有很高的造诣,但仍然会存在语言不地道的问题,不少地方有中式英文的痕迹。这样的教材给高职学生阅读弊大于利。
3.国内英汉混编教材所谓混编教材,即书中英语与汉语的比例大致相当,英汉的比例取决于读者的理解水平。表1所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主要有以下三种编写形式,归纳分析如下:
(1)全英版本。其章节设计、教材结构与论述方法符合国内师生教学习惯,书后或在章节后列出重要专业术语中文解释,好处是强迫学生接受大量英文,缺点是纯英文教材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掌握,学生要经常查找相关词义,对于基础差、耐心不好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笔者在试用这类教材时常发现学生花很多时间查找字词,从而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中英对照版本。分为两种形式:全文对照与章节对照。好处是有利于自学,能透彻理解原文,但是所有内容都有对应的中文翻译,会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母语的严重依赖。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知识点众多,因为篇幅的关系,国际贸易知识的介绍往往比较浅显,也会影响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
(3)混编版(英文+中文注释),书页左边是原文,右边留出一部分空间对难懂的文句和背景知识用中文作出注释。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不完全依赖译文,又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为确保相同篇幅最大增加专业知识的含金量,笔者建议采取混编注释形式。总体来说,以上选取的双语教学教材主要面向高职院校,但大多数实质还是本科教材,表现如下:其一,在教材编排上按学科理论结构体系编排,不符合高职院校按职业群的应用结构体系编排的原则。其二,在内容上是本科教材的简编删减,高职教材的重点应围绕职业需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为应用服务,以够用为度的原则。其三,缺少职业教育特点,无明显“教、学、做”一体化特征,与职场工作过程联系不密切。
二、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无论何种形式的双语教材,都应该考虑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要达到的目标、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实际外语水平和知识结构。”②笔者所在课题组于2009年开始编写《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校本教材,结合笔者主持的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职经贸类课程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我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
1.立足产学结合,设计教材体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是培养能够适应英语工作环境的高级应用型外贸人才。这要求高职教材编写不能像普通本科教材那样追求学科的完整性与理论的系统性,而应按照岗位要求和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目的构建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教材始终。为跟上外贸一线的工作实际,笔者特地对相关外贸企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外贸岗位要求与最新特点,按照工作流程优化课程结构,结合高职教育的最新理念,开发出教材的基本框架(如表2)。该框架遵循国际贸易业务岗位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设计了以广州某公司一笔CIF外贸出口业务作为全书贯穿式项目,按照国际贸易业务的一般程序,分成贸易准备、出口合同订立、出口合同履行、业务善后四个子项目。按照子项目下涵盖23个具体任务(项目二以出口合同签订所应掌握的知识逻辑安排任务顺序,项目三以出口合同执行先后安排任务顺序),把国际贸易业务能力巧妙地隐含在各个任务中。教材整体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教材设计与编写,体现高职特色,同时能符合教和学的现实需要。在项目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业务洽谈、运输、投保、商检、报关、制单、合同的签定和履行等技能,实现与企业“零对接”。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材结构教材的过程结构设计即遵循职业教育与教学的规律,按照学生心理结构的特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设计教材的教学过程。本科教材结构设计一般采用以下三大步:提出概念→解释概念→举例说明。对于侧重应用高职教材,笔者建议采用新的三大步:提出问题(以任务为向导)→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一般规律或概念。具体来说,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每个任务单元中采用如下步骤:提出任务(任务描述与分析)→相关知识介绍(为解决任务提供知识铺垫)→任务实施与心得(解决问题并提供经验)→独立业务技能训练(巩固实际技能)。先提出具体任务再介绍如何实施,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了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式教学规律。教学实践证明,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教学方式是行之有效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使学生进入快乐学习的状态。
3.按照学生英语水平,设置教材难度Krashen的“输入假设(InputHypothesis)”认为,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是“可理解的语言输入”,①即学习者接触的是可理解的语言材料,其难度略高于学习者当前已有的语言知识。也就是说,要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若输入的语言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高出很多,学生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形式上,而无法应付学科专业知识的吸收,这样会对双语教学产生负面的影响。笔者对120名大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学完《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后关于教材所作的调查结果如下:(1)你认为全英文教材的难度?A太大(40%)B有点大(48%)C适中(12%)D容易(0%)(2)你认为使用哪种教材更好?A中文教材和英文教材并用(37%)B只用全中文教材(5%)C中英文混合编写的双语教材(52%)D只用纯英文教材(6%)以上调查显示,学生普遍认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有很多概念比较抽象,本身就不容易理解,采用全英文更显抽象,学生不易接受。他们喜欢中文和英文混编的教材,或中文和英文对照的教材。笔者认为,采用混编教材比较符合高职学生需要。具体做法如下: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完整准确的基础上,采用较为简练的英文句式和较为常见的英文词汇编写全书。对较难的理论知识与重点句进行翻译,对专业术语、基本概念标有中文注释(具体比例要符合高职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根据笔者的经验,中文注释或译文的总量约占全书内容的20%—30%为宜。当然,专业也是考虑因素,例如商务英语专业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就不一样)。中文注释建议加括号放在所要解释的单词或术语之后,且须与所在句子的语境一致。这样学生可以不完全依赖译文,更直接、更准确地来理解专业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又可以大幅度节省篇幅。实践证明,这种全英加中文注释或者译文的混合双语教材,浅显易懂,符合高职学生特点,适合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当然,在保证专业术语与基本概念准确性之外,还要保证英语语言的规范性,避免中式英语。如有可能,可请国外有关专家进行审稿。
4.把握好教材英语语言与专业知识的权重双语教学的实施并不是以牺牲专业学科知识为代价来提高语言技能。它的教学目标应“使上双语课的学生在学科学习上不亚于上常规课的学生,而在此同时他们的英语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且这是要在不增加学时的前提下做到的。”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要培养的是学生以外语语言或外语技能支撑的专业技能,而不是仅仅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不能为学习英语而降低专业课程的难度,减少专业课程的内容,甚至将专业教材编成英语语言教材,这就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目前一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编写是以英语的知识结构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为主旨,“往往都把侧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培训上,内容设计围绕英语词汇、语法和翻译来展开,对贸易实务知识的探讨点到即止。”①为此,笔者建议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介绍专业知识,确保专业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不输于普通教材。同时围绕外贸专业知识点来设计相关练习,题型设计上建议采用单选、多选、判断等形式,不宜采用中英互译等以考察语言掌握为目的的题型。练习设计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对学生的能力和智力构成挑战,不断引导学生实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目标。
5.突出教材的实践性在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设计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进行设计,使理论知识融入技能操作训练中,实现“做中学”,凸显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高职教育理念。如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教材中增强实践性,笔者的做法如下:(1)加入典型案例项目1(贸易准备)与项目2(出口合同磋商和订立)理论性较强,为此笔者在知识介绍中穿插典型案例,可引导学生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选案例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建议案例放在相关的知识点介绍之后,以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高职教学理念。(2)融合外贸函电知识使外贸流程更具体贸易双方相距遥远,双方主要借助外贸函电进行沟通,借此推动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为增强贯穿式项目的真实性与情境性,在贯穿式项目任务设计中,建议在主要外贸业务节点添加双方往来信函。在跟学项目任务实施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模仿操练。(3)添加外贸单据,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3(出口合同的履行)无不涉及到单证的处理,单证的制作质量决定着外贸业务的成败。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引入相关单证制作内容,可以增加外贸流程的连续性,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优化课程结构。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制作、商务英语函电应成为一体,不可分割,但国内教育界考虑到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教学组织的方便,把它分成三门课程。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引入函电与单证内容,主要为增加贯穿式项目的真实性,增强“教学做”一体化服务。因此在添加相关单证与函电内容时要把握好“度”,即知识点介绍不要过全过细,只作为一般的认知;实操要求不要过高,只做基本的操作,以免喧宾夺主,主次颠倒,影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目标的实现,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操作还得由单独开设的课程完成。
三、结语
本文探讨了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材的建设模式,并提出一些具体的编写建议。随着双语教学的蓬勃发展,双语教材建设的步伐也必将加快。从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高职双语教材问题,各高职院校应通力合作,组织一批课程专家、英语专家和具有一线丰富实际教学经验“双师型”教师对原版引进的教材或国内现有的英文教材进行改编、选编或整合,共同编制有高职教学特色的双语教材,使高职双语教材走向成熟和规范。
- 上一篇:发展中国家间国际贸易与投资关联
- 下一篇:国际贸易校企结合现状及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