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美国对我贸易的对策

时间:2022-07-22 06:14:00

导语:小议美国对我贸易的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议美国对我贸易的对策

1.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1.1美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领头羊。

美国是世界贸易的主要推动者,进口量和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均位居前列。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率先出台大规模救市和刺激经济计划。有关国家紧跟其后,陆续出台了庞大的新刺激经济计划。

1.2救济金额巨大,主要支柱产业是重点救助对象。

1.3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仍是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

1.4外籍劳工成为贸易保护的牺牲品。

面对失业激增,骚乱游行等社会动荡不断的现实,发达国家各个社会阶层在排斥外籍劳工问题上形成共识。去年,美国国会参议院在经济刺激计划中又加入了限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资金的美国银行雇佣外国员工的议案。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国跨国公司减少外包业务,尽量让本国人员就业,要保护好本国国民的生存权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救助汽车商时则要求其承诺不将工作或生产转移到国外,并只雇用本国劳工;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会组织不断指责政府向外籍劳工发放工作签证;外籍员工成为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企业首批裁员的对象。

2.美国对我贸易保护的原因

2.1中美之间存在的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的直接原因

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达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均比历史新高。国济经济学家斯蒂格里茨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2.2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2.3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2.4中国的崛起和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战略

正如克里斯托弗·莱恩指出,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强国地位的上升,对美国的大国地位构成严重威胁,中美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因此,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

2.5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

(1)出口商品结构过于集中。(2)出口市场过于集中。(3)企业低价竞销现象严重。(4)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淡薄。

3.我国的应对贸易保护的策略

3.1加强国际合作

如今保护主义手段并不能解决目前的金融危机。各国应团结一致,加强合作。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也同样认为,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实际上,中国政府已经在尽力履行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社会责任。我国商务部出台的2009年“1号文件”,放宽限制进口技术的审批权,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审批并发放进口许可证。。同时,2009年年初,中国还组织采购团赴欧洲采购需要的设备、商品和技术。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时候,中国这样做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3.2熟练运用WTO规则

金融危机下,中国要以现实主义的态度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发达国家利用反倾销、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限制中国出口增长不是暂时的现象,而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因此,为了克服这些非贸易壁垒,中国必须树立新的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把进出口营销战略的重点从价格竞争转到质量竞争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政府部门和企业,特别是有涉外业务的贸易部门与法律部门,都应该熟知WTO规则,捍卫自己企业的经济利益。另外,在开放经济中应当将行业协会信息协调优势同政府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国家优势相结合,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3.3扩大内需且转出口为内销

扩大内需是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核心策略。在全球经济增速减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口企业开始采取“出口转内销”的策略,期望能借国内市场渡过难关。而企业能否迅速调整生产方向,由出口转向内销将是企业应对贸易保护的重要出路。由于消费层次和习惯有别,中国的出口和内销商品长期以来在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3.4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在吸收外资先进技术的同时,重点培育我国的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和体系建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立我国高技术研发基础,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等领域;建立制造业的自主研发创新体系;在引进大量国外传统先进制造技术基础上的二次开发,促进我国自主开发的能力与体系建设;出于国际竞争考虑,必须通过自身研发来取得谈判主动权的领域方面,也要积极培育自主研发能力。

3.5调整经济发展的战略、体制和政策,消除引发国际贸易摩擦的自身因素

(1)建立和完善政府的权威信息与交换机制,并且建立预警机制。对进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生产量、利润与亏损等进行通报,进行信息交换。贸易主管部门、国内相关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建立联席会议机制,及时相互通报产品国内生产、销售与进出口情况。

(2)完善约束发达国家的规则。

(3)在经济体制和制度方面,应该按照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转变政府职能。

(4)慎用贸易救济措施。

(5)完善约束发展中成员的规则。

(6)完善有关我国加入WTO的法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