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进口的因素及策略探索

时间:2022-04-20 10:01:00

导语:食糖进口的因素及策略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食糖进口的因素及策略探索

自2008/2009年榨季以来国际糖价一直处在一种波动的态势中,2010年国际糖价的波动更加明显,尤其是2010年6月以后国际糖价开始大幅反弹,整体上看国际糖价处在一种飞速上涨的态势中,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供求格局依然偏高。各国食糖现货紧张的形势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主要出口国巴西虽因旱情缓解发运速度在近期有所加快,但还是不能满足国际市场对食糖的需求。从中长期看国际糖价仍将维持在高位运行,这也必将影响国内糖价走势,国内糖价的低价时代将结束。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糖消费市场之一,按照中国入世承诺,我国对食糖的进口采用关税配额制度,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关税配额为194.5万吨,与2009年持平。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对食糖贸易实行自由化的国家,也就是说中国对食糖进口是没有高关税保护的,食糖进口在配额内享受着优惠的关税待遇,进口产品对国内食糖市场比较容易产生冲击,国内食糖生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食糖进口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一、食糖进口价格走势及我国食糖进口的特点

(一)进口量先抑后扬,进口均价冲高回落

2010年1-10月我国食糖累计进口量为136.52万吨,9月份单月进口食糖35.2299万吨,食糖进口均价为581.79美元/吨。不仅超过8月份的29.8597万吨进口量,也高于7月份创纪录的30.5781万吨,进口金额达到1.779亿美元。前十个月全国累计出口食糖71,632吨,食糖进口量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2010年前4个月,我国食糖进口量明显萎缩,除3月份外,其余各月进口量均在1万吨左右。从5月份开始,我国食糖进口量连续2个月突破10万吨,其中6月进口量达18.6万吨,同比增长1.1倍,环比增长59.9%,为2007年8月份以来的月度新高。与此同时,进口均价在3月份冲高至历史最高点每吨748.5美元后,快速回落,6月份进口均价已跌至每吨476.4美元,相较3月份下降36.4%,回到去年11月时的价格水平。

(二)一般贸易,加工贸易交替上升

今年1-10月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37.1万吨,下降34.6%,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量的90.8%;加工贸易进口3.6万吨,下降19.8%。这与2009年的情况比较类似,2009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食糖83万吨,增长34.1%,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78%;以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方式进口12.8万吨,增长2.5倍。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10.1万吨,下降6.9%。而今年1月份,情况则刚好相反,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口食糖4365吨,增长1.1倍,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51%;一般贸易进口4199吨,下降92.1%,占49%。贸易方式的变化比较明显。

(三)进口来源地出现明显变化

2009年,我国自古巴进口食糖43.8万吨,增长7.4%,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总量的41.2%。同期,自巴西进口23.6万吨,激增812倍,占22.2%。此外,自东盟进口14.8万吨,增长1.1倍;自韩国进口12.4万吨,下降5.1%。今年上半年,我国自古巴进口食糖22.4万吨,下降20.7%;同期,自韩国进口6.4万吨,增长22.1%,超过巴西成为我国第二大食糖进口来源地,自巴西进口5万吨,下降74%,自上述3者合计占同期我国食糖进口量的82.5%。9月份食糖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分别为巴西25.73万吨,澳大利亚5.058万吨,古巴2.95万吨,韩国1.36万吨。进口来源地虽然仍比较集中,但来源国所占份额有较大的变化。

二、影响我国食糖进口的因素

(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价格差异

2009年下半年以来,受印度、泰国等食糖主产国大幅减产影响,国际食糖供需缺口达720万吨,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并拉大与国内市场的价差。2008/2009年榨季出现1170万吨的缺口,2009/2010榨季全球食糖缺口为940万吨,但在进入2010/2011年榨季后,这种全球供应紧缺的状况将再度转为过剩,过剩量约为100万吨。食糖产量的增加将对国际市场的价格产生相应的影响,食糖的国际市场价格出现的下降趋势必然会影响到我国食糖的进口价格,当食糖产能过剩的情况出现时,国际市场价格的下跌,成为国内食糖进口量增长的动力。

进入2010年以来国际糖业形势也不容乐观,世界第二产糖国泰国出现的“糖荒”现象虽然未直接影响我国糖业,却给我国关注糖业发展的各方人士带来了惊慌。巴西的连续降雨也给糖业产量打击。广西糖业网上有关数据显示,泰国进口估算为8652.34元/吨,巴西进口估算为7987.82元/吨。进口糖价走高已成定局。

(二)汇率波动

国内的食糖市场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依据其进口量占消费量的比重而定的,进口越多,对国内食糖市场的影响就越大,进口越少,影响也就越小。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糖的消费需求也将不断增加,预计未来的供需缺口会不断扩大。从长期来看,随着人民币的升值,我国居民购买能力将会增强,进口也将增大;然而,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加上进口扩大,必然会带动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而国际食糖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国内食糖价格向国际价格靠拢,最终带动国内食糖价格上涨。

(三)国内市场供应情况

作为重要的食糖生产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和棉花。我国食糖产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界第3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据中国糖协数据显示,2009/10年制糖期全国共生产食糖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少产糖169.29万吨,截至2010年9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销售食糖1042.13万吨,累计销糖率97.05%;另外,为稳定国内糖市,自2009年12月份以来,国家连续三次抛售国储糖,累计抛售86万吨,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紧缺的局面,导致进口需求相对减少。2008/2009年榨季,我国食糖产量1,243万吨,较前一榨季减产16.24%,消费量为1,390万吨,较前一榨季增长2.2%,产销缺口147万吨;2009/2010榨季食糖产量1,209万吨,消费1,460万吨,产销缺口251万吨;连续两个榨季减产、新榨季库消比下降以及国际糖价低于国内糖价等因素为进口增长提供了动力。

(四)食糖消费水平

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食糖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根据国际糖业组织的统计,人均GNP在2896至8955美元的中高收入国家人均年食糖消费量为41.0kg。我国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目标的逐步实现,使得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食糖消费需求将处于增长期。此外,居民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食糖个体消费量的增加。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食糖消费量必将随之提高,从而对价格产生影响。2008/2009榨季,我国人均食糖消费10.7千克,与消费结构相似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食糖消费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食品加工业飞速发展,带动食糖总体需求稳中有升。中国糖业协会对我国食糖消费需求量增长情况的预测表明,我国的食糖消费量2015年将达到1600至1800万吨;2030年可能接近世界消费水平,达到2600至3000万吨。国内食糖消费水平的提升也会影响我国食糖的进口。

三、我国食糖进口策略

(一)提高国内食糖生产效率

中国食糖要想改善目前的进口贸易格局并在竞争激烈的国际食糖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努力降低糖料种植和食糖加工成本。可以通过在食糖产业链上推行规模制糖;通过科技创新提升食糖生产品质和调整优化糖料作物的区域布局来提高国内食糖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同时建立高效率的食糖物流体系也是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径。制糖企业实现规模经济的途径不是扩建或新建一些大型的糖厂,而是要通过挖潜改造,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能力。中国糖业成本高是由于制糖与糖料种植两个环节及糖业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提升中国糖业竞争力的关键在糖料生产环节。应该从制糖环节与糖业政策两方面入手,以糖料生产为核心,降低食糖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糖分和企业的总回收率可以显着地降低企业制糖成本,从而提高利润率。

(二)国内市场为主进口调节为辅

作为世界食糖生产及消费大国,我国是一个食糖的净进口国,出口优势不明显。2010年1-7月我国进口食糖71.4万吨,同比下降17.3%;出口食糖6.2万吨,同比增长60.6%,进出口差额很大。2010年我国食糖进口配额为194.5万吨,商务部9月底公布了2011年我国食糖进口配额与2010年持平。我国的食糖消费应继续坚持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以适当进口调节为辅的原则。食糖进口贸易的重点应放在调节国内总量平衡,进一步发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优势等方面;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把握好食糖进口的主动权。

(三)食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策略

要保持国内食糖市场的稳定就必须保障国内的食糖进口安全,一方面要保证充足的供应,在国内供应不足时,还要保证有可靠廉价的进口来源。另一方面,食糖进口剧增也会导致短期内国内市场供求失衡,引起国内糖价剧跌,这可能严重影响国内制糖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造成国内市场混乱,从而威胁我国食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应该采取必要措施,一方面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近年来中国食糖进口总量的近80%来自古巴、泰国、澳大利亚和韩国,进口来源地单一,进口集中程度较高,不利于保障食糖进口安全。在不断加强和巩固与传统食糖进口国如古巴的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食糖来源,增加从糖价较低的巴西等国的进口量,努力实现食糖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

(四)利用食糖期货市场规避风险

在国际期货市场上,食糖是成熟也是活跃的交易品种,从90年前世界上第一份食糖期货合约诞生至今,国际食糖市场的交易经验表明,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紧密相连有利于提高食糖市场的效率。因为期货价格反映了未来的供求关系,糖料种植者和食糖生产者可以根据期货市场提供的关于下一生产周期的市场供求情况和对价格变化趋势的预测,决定下一个生产周期的种植规模和产品结构,通过减少或增加市场供给量,使市场供求基本平衡,抑制市场价格剧烈波动。我国借鉴国际食糖期货市场的成熟经验建立食糖期货市场,有助于深化食糖流通体制改革,提高国家宏观调控决策的科学性,也有利于糖料种植者、食糖生产者和经营者、消费者各方规避市场风险,调节市场供求及现货市场价格。

(五)建立食糖进口预警机制

面对的是波动剧烈、竞争激烈的国际食糖市场,国外廉价食糖将对我国食糖市场和食糖产业造成巨大压力,我国食糖生产面临的市场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加大。通过建立起一套功能齐全、反应灵敏的食糖市场监测预警系统,为政府宏观决策和食糖生产者的生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食糖市场变化信息,并在市场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提供适当的防护和支持,从而抵御和减缓市场风险冲击,保护食糖生产者利益,促进食糖业稳定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对食糖的需求、价格、库存、进出口贸易进行经常性监测,及时提供分析报告,在市场情况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进行预测,及时相关市场信息,引导食糖生产者规避风险,在国内市场价格由于进口急剧增加而下降时,采取不违背世贸组织规则的政策扶持措施,减少食糖生产者的损失等。

参考文献:

[1]解读糖价持续上涨背后,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11月1日

[2]龚学武,武戈,我国食糖进口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03

[3]徐雪.中国食糖国际竞争力分析[J].农业展望,200611

[4]徐雪,未来5~10年我国食糖产需形势与对策思路[J],农业展望,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