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贸易夫衡原因及对策综述

时间:2022-02-25 11:27:00

导语:中国大豆贸易夫衡原因及对策综述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国大豆贸易夫衡原因及对策综述

【论文关键词】大豆国际贸易弊端对策

【论文摘要】阐述了我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分析了我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揭示了当前大豆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缓解我国大豆贸易弊端的对策。

大豆作为人们营养膳食结构中植物蛋白以及食物油的重要来源,在中国食物生产和消费系统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大豆的国际贸易中,中国历史上曾是一个净出口国,最高年份大豆的出口量曾经超过百万吨。进入zo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豆的用途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直接食用为主转变为榨油为主。从1995/96年度开始中国大豆的国际贸易出现逆向发展,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中国大豆供求平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一、中国大豆贸易的历史和产业现状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今,中国每年自产大豆量约1500万吨,其中60%用于食用,40%用于压榨,折合自产豆油约390万吨,豆粕500万吨。中国一年豆油食用的需求量平均在800万吨以上,豆粕饲料需求量平均在3000万吨。庞大的缺口只有通过进口大豆或油脂弥补。从1996年开始,中国对大豆进口仅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虽然有配额限制,但基本上未实施。2007年,大豆进口关税又降至1%。在国内供给不足、市场需求扩大及有力的贸易政策推动下,中国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从1995年的29.4万吨增加到2009年的4255万吨,增加了145倍。中国从传统的大豆出口国转变成为世界头号大豆进口国。

在1996-2000年间中国大豆进口增长并不剧烈。当时中国国内油脂加工企业多为内资企业,约有1000多家,主要原料是国产大豆,进口大豆并非首选。1999年,国际资本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在沿海布局投资压榨行业。国际资本设立的企业远离我国的大豆主产区,意味着要弃我国国产大豆而采购自己掌握的国外转基因大豆。2004年中国大豆加工企业组团前往美国,在大豆价格高位与国际垄断粮商签订期货订单。之后大豆期货价格大跌,由折合人民币4300元人民币/吨回落至3100元人民币/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总额保守估计有40多亿元。国际资本借机在2004-2005年大规模进入中国压榨行业,控制了70%以上的压榨能力。外商独资或外资参股的企业有64家,这64家企业控制了中国大豆进口能力的85%。国际资本注入的附加条件是必须采购其控制的进口大豆,从而完成了对中国油脂加工企业兼并参股,控制了采购权和定价权,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公司转化利润的一个链条,通过中国市场来实现国际贸易环节上所赚取的利润。国际资本利用向南美农民提供种子、贷款以及垄断南美大豆贸易的方式,实际控制了南美大豆的资源;再利用中国的大豆加工能力,向中国低价倾销大豆,通过全球运作以寻求利润的最大化。国际资本从上游的生产地南北美洲,到贸易环节的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再到我国国内的大豆加工环节都已稳操控制权,实现了对中国大豆产业链条的垄断。形成了一种“巴西种大豆、中国用大豆、美国决定大豆价格”的格局。中国大豆贸易自此完全受制于人。

二、中国大豆贸易失衡原因分析

许多学者对中国大豆进出口失衡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就大豆的大量进口问题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1.国内需求方面

(1)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大豆、豆制品及豆油的消费不断增长。(2)大豆的压榨能力迅速扩张,导致对油用大豆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3)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了饲料用豆粕的需求。

2.国内供给方面

(1)大豆种植面积增幅小甚至滑坡造成大豆生产规模不大。(2)大豆单产增加缓慢。由于对大豆作物的科研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相对于其他作物,大豆单产的增加较为缓慢。(3)国内政策对大豆产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造成大豆发展缓慢。

3.大豆进出口政策

关税配额等贸易政策影响。1996年中国开始对大豆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内关税为3%,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几乎全部按3%的税率执行。1999年中国取消了大豆的配额限制,实行3%的单一关税政策,加入WTO后继续沿用3%的关税税率,远远低于加入WTO时农产品平均关税率(17%)。低关税政策反而刺激了加工企业的大量进口。另外,我国大豆进口征收13%的增值税。此项政策的实施实际上完全放开了我国大豆市场,致使大豆进口急剧增加。

4.国内市场价格影响

随着我国大豆国际贸易格局特别是进口格局的变化,国内大豆价格受到很大影响。

5.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较高

生产成本是决定产品价格竞争力的首要因素。中国大豆的生产成本明显高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大豆生产国。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1)种植经营规模小,无法获得规模效益。目前,中国大豆的生产还是以农民的小规模种植为主,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对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的缺失。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中国争取到的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数额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另外,中国农业补贴的种类还非常有限,农业结构调整补贴等在中国还是空白。又由于中国医疗体制、社会保险体制还不健全,农民的生活负担也较重,这必然造成中国大豆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远低于其他国家。

6.国际资本对大豆进口的控制

国际资本在中国加入WTO后迅速进入中国大豆产业,目前四大国际粮商就已控制了中国80%以上的大豆进口货源,通过超额进口国外低价大豆再高价卖给中国企业,实现超额利润,而把低利甚至亏损留给中国压榨业。另外,美国大豆协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通过为中国企业和农民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服务代替直接推销,为美国大豆获得了大量直接和潜在的客户。

7国产大豆销售困难

大豆市场控制和企业利益驱动,导致国产大豆销售困难。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相比有170元/吨的收购成本差距,国产大豆根本无力与之竞争。此外,国产大豆的品质也处于劣势。另外,由于农药使用不透明和采购不便,国产大豆非转基因优势也被削弱,出口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

以上种种原因,深刻揭示了中国大豆产业自身的弱点和不足之处,促使人们认真思考,实施改进的良策。但过去几年至今大豆产业失守于国际资本的现实说明,仅仅围绕大豆产业自身而采取措施,处理矛盾时站在矛盾之中,是远远不够的。针对中国大豆产业的问题,应该站在矛盾之上,要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各个侧面,即应该跳出大豆产业自身的范畴,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大豆产业所面临的问题,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国际资本利用资金优势,通过资本运作消灭对手,垄断市场,从而操控价格,牟取巨额利润。国际资本使用转基因大豆战胜了国产大豆,控制了我们日常食用油的价格,初步具备了影响中国CP工的能力,对中国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有更大的主导权。中国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面临着威胁。这就是大豆贸易失衡的深层次原因。

三、中国大豆产业当前面临的问题

1.国产大豆种植量缩水影响我国大豆产量

2进口依存度过高,下游产业发展面临风险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没有大豆定价话语权,大豆进口受制于人。一旦国际大豆市场出现波动,国内企业将处于被动局面承受巨大风险,也将对国产大豆下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伤害,削弱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危及国家食用油及粮食安全。

3.国际资本垄断大豆压榨行业,本土企业处于困难境地

国际资本大量涌入造成中国的大豆压榨行业产能过剩,给本土压榨企业及国产大豆带来冲击。国外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的方式,不仅扩大了在中国的加工能力,挤压了国内大豆压榨企业,而且掌控了压榨业的进货权,大量进口国外大豆,对国产大豆形成冲击,给中国农产品安全带来隐患。

4.大豆种子供给变化带来风险

中国每年的种用大豆在54万吨左右。由于国产大豆的劣势地位,大豆种植会发生面积萎缩和改种国外转基因大豆两种倾向,无论是哪种倾向,都会给大豆种子企业以致命的打击,而从事大豆种子经营的跨国公司己对国内市场虎视耽耽。中国已加入WTO,大豆种子市场迟早会放开,若是失去了国内种子企业的抵抗,连大豆产业的源头市场也被外国控制,就会产生更严重的局面。

5.大豆期货交易经验不足

期货市场是一个很好的平衡产、供、销,规避风险的工具。中国大豆加工业缺乏期货交易经验,缺乏准确及时的国际期货市场供求信息,过于依赖美国农业部的产需报告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市场价格,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另外,由于中国参与CBOT不足,没有自己的直接采购网点而依赖跨国公司采购,在国际大豆定价上却没有发言权。

6.美国政府的大豆补贴政策对中国大豆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

受进口美国大豆低廉价格的影响,中国的大豆行业市场、工人的就业机会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都开始受到严重影响。

四、缓解中国大豆贸易失衡的对策

大豆贸易弊端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行业弊端,它己经通过数量方面的极高进口依存度、质量方面的转基因隐患和产业结构的外资高度垄断三管齐下严重威胁中国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防止大豆种植面积继续萎缩,提高国产大豆竞争力,阻止外资全面垄断,保障农民利益,保护大豆产业。这就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及各相关利益方的共同作用。

1.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加大补贴力度,鼓励豆农种豆。

(2)建立基础设施,减少农民种植成本,缩小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收购成本差距,与国际大豆市场接轨。

(3)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协作,消除进口管理上的障碍。发挥整体优势。

(4)加大科研投入,培育高油品种,提高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的竞争力,培育高产品种提高大豆单产,保障自给。发挥中国大豆非转基因优势,提高大豆蛋白含量和质量,绕开压榨业竞争,开拓出亚洲乃至世界市场。

(5)完善政策法规,扶持民族企业,健全市场体系。控制大豆进口速度;削弱转基因大豆的竞争优势;限制跨国公司对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垄断;阻止外资的掠夺式并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组织力量统计并及时大豆产业的相关信息;鼓励企业进入;加强经济立法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有序、健全的市场环境。

2.依靠市场调节机制

大豆加工企业需要发展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包括管理创新、生产技术和工艺创新、产品创新及供销体系创新。要加强行业协作,组建油脂企业集团与外资油脂企业相抗衡。种子企业需要抓住机遇,提升实力。大豆物流体系需要建立和完善,降低国产大豆收购成本,提高其竞争力。大豆期货交易市场需要建立健全,掌控国际大豆贸易定价权。

3.各相关利益方的协作

美国大豆产业从生产到出口每一环节都受到呵护。美国种业巨头为农户提供优良品种和高质量种子,大豆协会致力于大豆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及大豆行业信息数据的,大豆基金会进行市场调控,大豆出口协会协调大豆出口,CBOT降低美国大豆交易风险,ABCD四大贸易商为美国大豆开拓市场,政府对大豆种植、生产、出口各环节进行巨额农业补贴,并依靠农业部的世界大豆市场数据左右国际大豆价格,保护美国农民利益。中国大豆产业急需产业链上各相关利益方密切协作,建立组织体系,使产业链条环环相扣,处于全方位保护之中。

4.从产业链安全的角度

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高度,根据我国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所面临的现状,重新审视我国对大豆这种重要商品的战略规划,明确其对我国经济增长,充分就业,政治稳定的确切影响。从而能够统一部署,在国际,国内市场上,与跨国资本展开公平的竞争,实现我国的最大利益。

中国有1.5亿亩土地适合种植大豆,而且还是大豆品种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拥有90%的野生大豆资源,有适宜食用、加工的3500多种大豆栽培品种。拥有这样的自然优势,我们不应放弃。面对美国大豆的冲击,我们必须走自强之路,努力恢复和振兴大豆产业的全面生产。既要满足国民食品与营养的需求,也要维护大豆种植者和加工企业的利益,更要保证国家粮食油料的安全和经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