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国际贸易改革新思路探索
时间:2022-02-22 10:46:00
导语:高职国际贸易改革新思路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文关键词:国际贾易以岗为纲校企合作
论文摘要:国际贾易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与操作性并举的专业,受到大多高职院校的追捧,纷纷开设,但教学质量、教学效果良芬不齐。因此,国际贫易专业的改革迫在眉睫,文中主要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和评价方式进行分析,突出专业改革的合理性和系统性,使专业与时俱进,符合企业对贸易人才的需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2010年初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出现的“员工荒”,凸显了企业对合格技能员工的需求,同时反映出员工对自身职业发展的期望。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性人才基地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总理早在2009年9月4日北京第三十五中学的讲话中指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目前的教育不符合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他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改革。目前,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体系脱胎于本科教育体系,其侧重理论性教学,而相对弱化实践性的环节,忽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不能全面系统地掌握进出口贸易的操作技能和方法,导致在企业工作中的难以适应,削弱了在企业中的竞争力,甚至减少其就业机会;同时,学生的现状也导致企业在招聘员工期间相对减少了对应届毕业生的需求量。为此,国际贸易专业必须从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做出突破,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给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突破现有教学内容体系.侧重社会及个人职业发展需求
(一)“以岗为纲”,突出教学的实用性
“职业教育要面向市场”、“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思路是新时期新观点,也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中的核心。毕业生的工作现状调查表明,现有教学内容与工作实际差距较大,学生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的工作,并且实际工作能力较弱,不能突出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导致大量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竞争岗位的现象,进一步恶化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因此,高职院校应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使之在工作中突显特色,区别于本科院校的学生。“以岗为纲”的理念正是从职业岗位的角度,分析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的区别和联系,研究和制定符合岗位要求的教学纲目。
(二)“工作任务”驱动.国际贸易流程为导向,提升课程质,
国际贸易教学内容的设置应基于“工作任务”的课程开发理念,突出“以岗为纲”的基本思路。按照实际国际贸易过程中岗位种类需求,如:外贸业务员、国际商务单证员、外贸跟单员等,依据各岗位的规范和技能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必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因此,在核心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任何一门课程都必须具有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应该是实际工作岗位中的映射,即能反映出某个岗位的整个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任务”为驱动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课程设计必须立足于岗位的实际要求,建立一系列工作任务,使学生能“做中学”,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结合.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处理国际贸易工作中一般问题的方法。因此,“工作任务”为驱动课程开发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的开发必须立足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通过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组成的课程项目开发团队,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专业方向;分析特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要求,以此设置专业课程。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的组合不仅能使教学具有系统逻辑性,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点,而且行业专家的介人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更好地吸收最新的外贸政策与真实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清晰地展示了高职国际贸易课程体系开发的流程。
(三)重视学生职位生涯未来发展.侧重培养学生的知识系统性学习
高职院校的教学不但要学生以“够用”为标准,而且应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发的课程主要解决毕业生工作的基本技能问题,即工作怎么做如何做,但忽视了“为什么做”。因此,课程设置中应注意对学生管理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开设管理类、营销类、商务礼仪等理论课程,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工作中例外事件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自我学习意识
目前,高职国际贸易教学方法过于僵化,基本上以理论教学为主,虽然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但实际上割裂了教与学之间的联系,致使实训课基本沦为学生自习课,而理论课的教学也成为一种纯粹的灌输。在这样的情况下,使得学生一方面觉得课程枯燥无误,失去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使得学生即使找到工作,但缺乏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丧失去其他人的竞争机会。因此,只有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树立其信心,才能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以后工作中竞争的祛码。
首先,改革教学方法,就要理解“典型工作任务”与国际贸易中相关原理之间的关系。通过学习领域的分析,将知识点融人到一个较为现实的工作环境中,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点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增强学生有意识的学习。其次,采取多变的方法来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气氛,突破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高质量的教学应该是教学双方互动的结果,要侧重“引、动、导、探”的教学机制启发学生、鼓励独立思考。对于重点难点问题,可以引入典型案例结合典型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相对较为简单的问题,可以通过团队的协作完成规定报告,并上台陈述成果,教师则作为听众评委指出其优缺点。这不仅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推行“课”、“证”融合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
传统的考核方法,主要是通过限时考试的形式来考察学生的书本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虽然满足了教学目标的要求,但却忽视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核,有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国际贸易专业的考核应结合其特殊性,采取全面的科学的考核模式,其结果应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随着我们国际贸易业务的飞速发展,行业操作更加规范细化,持证上岗日益普及。推行“课”、“证”融合的考核形式,在学生获取学校相关证书同时取得行业资格证书。因此,在相关课程的考核中应注重与行业资格考试相联系,增强学生对行业资格考试的适应性。“双证”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处理实际工作情况的基本能力,而且提升了学生就业中的竞争力,使之能更快更好的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
四、结束语
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相互合作,不断探索分析的过程,应根据社会的需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合理改革。其应有利于学生工作的需要和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需要,突出与本科的差异化教学,从而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化的国际贸易人才。
- 上一篇: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的运用透析
- 下一篇:优秀银行领导先进事迹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