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贸易政策演变及原因

时间:2022-05-27 03:48:00

导语:韩国贸易政策演变及原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韩国贸易政策演变及原因

韩国建国之初,经济十分混乱落后。这一时期经济趋于保守,主要实施的是进口替代的政策。而到了60年代以后,韩国才正式确立了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贸易政策,随后经历的各种贸易政策的改变主要都是以出口为导向为基本路线而做的部分调整。本文主要介绍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并探究各个阶段实施各项贸易政策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希望能够给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些许借鉴。

1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综述

1.150年代的进口替代内向型战略

这一时期,韩国的贸易基本上是对美国的双边贸易,主要实行的是以高关税壁垒和严格的进口限额而实现非耐用消费品和中间产品的进口替代策略。该策略在当时具有明显的保护性色彩。这样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产业的发展,内向型的进口替代策略虽然使得国内一些企业获得了保护,但这些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等严重依赖外国企业,国内购买力低下,出口不振最终导致进口大量增加,赤字扩大。因此,进口替代内向型的经济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造成了很多经济问题。为了改善当时的经济状况,60年代初特别是朴正熙军人政府上台始,韩国经济政策经历了进口替代内向型经济到出口导向外向型经济政策的转变。

1.260年代至今的出口导向外向型政策

1.2.1朴正熙时期的贸易政策(1961~1979年):出口增长第一的理念朴正熙时期,制订了四个五年计划。针对韩国60年代初的经济现状,确立了贸易立国、出口第一的方针。以下根据韩国加入关贸总协定为分水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描述:①1961~1967年入关前的贸易政策。这一时期主要是韩国实施第一、二个五年计划的阶段,韩国正式确立了“贸易立国”、“经济增长第一”、“输出立国”的策略,其实质就是发展“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策略。②1967年入关至1979年的贸易政策。入关之前,韩国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致力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入关之后,在坚持贸易立国的基础上,最突出的特点在于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关于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策略,也预示着韩国要经历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1.2.2全斗焕时期的贸易政策(1980~1988年):大力改善出口结构由于韩国一味的追求出口高增长,经济的发展已经趋于畸形。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薄弱,资本、技术、原材料及中间产品严重依赖国外;侧重于发展出口加工区、重化工业导致国内经济比例失调,国内市场萎缩等等。政局的不稳、经济的恶化是的韩国急于寻求经济发展的转机。全斗焕总统时期,注重改善出口结构,不再一味追求出口贸易额的单一增长,逐步转变为以民间为主导、鼓励市场竞争机制,力争实现经济的稳定化、效率化和开放化。这一时期,逐步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实现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转变。这一阶段,出口贸易额继续增长,1981年出口贸易额为212.5亿美元,进口为261.3亿美元;而到了1986年出口贸易增长到了347.1亿美元,进口贸易额为315.8亿,并首次实现了贸易顺差。

1.2.3卢泰愚时期及以后的贸易政策(1989年至今):政府主导性相对弱化90年代初,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竞争惨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资本利率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价格上升等因素存在,韩国出现了明显的经济下滑。表现在贸易上是连续出现贸易黑字。为改变这种状况,韩国主要是继续强调出口贸易,但是重点转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进口自由化范围,改善国际收支。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企业,出口商品逐步由资本密集型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品。2008年韩国出口额达422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6%,进口为4533亿美元,是世界第11大贸易国。

2韩国贸易政策演变特点及原因探析

综上所述,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概括为进口替代时期,出口增长立国时期,进口自由化时期和出口创汇时期四个阶段。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国家制定并实施贸易政策的目的是能够极大的获得贸易利,增加本国经济福利,改善贸易收支。事实证明,韩国在各个阶段所实行的贸易政策效果是明显的,在一定时期是有效的。韩国每一阶段贸易政策的演变的背后都隐藏着理论的和现实的根据和原由。

2.1出口立国阶段———出口贸易额增长

朴正熙总统上任之后,韩国确定了出口导向经济模式。50年代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美国对国内劳动密集型进口市场是开放的,并且这一时期美国采取的是牺牲部分经济利益的政策。韩国主要利用西方国家不断转移本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国际市场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量增强的机遇,主动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大力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说“,汉江奇迹”的成功与美国这一时期倡导的贸易秩序有很大关系。我们可以看出,此时韩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市场。因此,特定的国际经济关系和韩国适时抓住机遇造就了韩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的成功。另外,在出口导向发展初期,韩国经济基础薄弱,进口仍然受到严格限制。

2.2出口富国阶段———出口导向工业化

70年代以后,美、日等发达国家处于黄金发展阶段末期。此时,日本处于跻身于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时期,欧盟自由化程度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东亚其他国家经济得到发展,更为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引资政策给韩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输出构成压力。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出口加工工业,越来越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输往美国,而美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市场规模有限,韩国就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轻工业产品出口规模增长潜力减弱。韩国单纯依靠出口的增长模式受到了极大地制约,表现在韩国在90年代初期,国际贸易收支严重恶化,贸易赤字加大。因此,单纯依靠出口增长的模式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了。

2.3出口强国阶段———政府主导弱化阶段

出口导向战略能够带来先进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机械设备,带来规模经济效益,带动产业发展等优点。但是,也会有容易对外形成依附,不会带来预期的经济结构优化和易受出口市场的制约等缺点。亚洲金融危机后,世界贸易摩擦频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家间贸易竞争加剧。世界区域化经济发展突出,世界分工进一步细化。东盟地位的增强,中国经济地位的逐步崛起,中国和东南亚各国工业化的加快都给韩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压力。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性措施的更加严厉更具有隐蔽性,加大了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性。严峻的周边形势和韩国本身国土资源的有限性,促使其不断完善贸易政策,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强调出口创汇,发展区域贸易,增强贸易自由化程度。金大中时期已经认识到,一味的政府主导式的经济发展不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逐步强调民主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弱化政府主导作用。承接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加大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的出口。

总之,韩国贸易政策的演变是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而不断调整的,是在不同的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背景下采取的适时的贸易政策调整。当然,韩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优秀的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