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内贸问题

时间:2022-04-13 11:07:00

导语:跨国公司内贸问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跨国公司内贸问题

一、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产生的原因

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主要原因有:

1.克服外部市场不完全,降低交易成本。市场是企业同外部联系和作用的媒介与渠道,但由于外部市场通常存在着各种因素造成市场不完全,如大企业的市场垄断、政府干预造成结构性市场失效,或者由于信息不对称、人们机会主义行为造成交易性市场失效,往往使得交易成本过高,交易效率低下,甚至使交易无法完成。跨国公司将生产过程中若干环节内部化,在全球最有利地方投资,形成全球一体化生产体系,进行产品价值增值链各环节生产,然后通过公司内部贸易完成最终产品生产,从而回避市场不完全,降低交易成本。

2.垄断技术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技术优势是跨国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如果跨国公司的技术产品与中间投人品置人外部市场交易中,它的技术优势就会扩散,技术或产品就会被竞争对手模仿,公司在市场中竞争力就会下降。通过公司内部贸易向子公司转移先进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子公司技术水平,避免公司技术丧失,延长技术寿命,赚取高额技术使用费,而且提高各子公司协作能力和公司整体市场竞争力。

3.保证特定产品需求,确保生产连续性。在跨国公司国际生产过程中,对有些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在性能、规格、交货期限上都具有特殊的要求,如若通过外部市场交易来提供这些特种生产资料,供给上的不稳定性会导致生产的难以为继,通过向一体化的分支企业的生产或通过水平一体化的分支企业的调剂,即将这些原材料或中间产品的市场交易纳入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可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生产过程连续性。

4.利用转移价格,获取高额利润。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实行转移价格,利用转移价格不仅有助于实现其全球经营战略目标中的公司全球利益的最大化这一最基本的经营目标,而且还可以达到以下目标,获取高额利润:减轻税收,使跨国公司整体税负最小化;回避经营风险,实现跨国公司的自我保护;加强子公司在当地的竞争优势,保证市场的占领与扩张;减少麻烦,回避与东道国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等。

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基本特征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标的物不转移所有权或不完全转移所有权。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虽然采取国际贸易的形式,但由于是在同一所有权企业内部进行,商品或劳务是从同一所有权主体的一个分支机构流向另一个分支机构,并没有流向其所有权之外的企业,因此,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中商品或劳务不转移所有权或不完全转移所有权。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采取转移价格。转移价格是指跨国公司根据其全球战略目标,在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交换商品和劳务所采用的交易价格。这种价格不是按照生产成本和正常营业利润或国际市场价格水平来确定,而是按照子公司所在国的具体情况和公司全球经营战略认为确定。转移价格作为一种内部价格,它与外部市场的正常交易价格即国际市场价格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正如美国经济学家阿潘和瑞德奥所指出的:“公司内部价格不必等于内部成本,它可能远远低于或高于会计成本,在有些情况下它与实际成本甚至没有直接联系。”转移价格反映了公司内部贸易在价格上全部特征,其具体做法有:通过调整半成品或零部件的进出口价格影响子公司成本;通过向子公司收取技术转让、商标使用、管理咨询等费用调整子公司成本与利润;通过内部资金借贷及其利率高低来调节子公司成本和利润等。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实行计划性管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计划性主要指内部贸易的商品数量、商品结构以及地理流向等要受公司长远发展战略计划、生产投资计划、市场营销计划和利润分配计划的控制和调节。由于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经营,以世界市场和消费者为目标,在世界最有利地方进行投资生产,然后在世界最有利地方销售,谋求全球利润最大化。跨国公司全球战略要求各子公司紧密协作,在企业内部实行分工,决定了跨国公司要对整个公司进行计划管理,从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也深深打上计划烙印,以满足跨国公司全球战略需要。

三、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格局

1.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商品结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商品主要由成品、中间半成品和初级产品构成。跨国公司实行全球战略,实行垂直一体化生产和水平一体化生产,将产品生产环节布置在世界最有竞争优势地方,最后又向世界销售。使得成品和中间半成品流动大大增加,其中成品内部化率高于中间半成品,而半成品又高于初级产品。根据海林纳对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资料的统计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进口的初级产品(不包括石油)的内部化率为23.5%,半成品为37.6%,成品则高达53.6写。随着跨国公司企业内国际分工发展,各子公司在产品生产环节联系增强,中间半成品贸易比重将会提高。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地区结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地区结构是指内部碍较少,便于跨国公司组织下属子公司之间贸易在全球的分布情况。总的说来,跨国公司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跨国公司及其子公司内部贸易大多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大多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也决定了跨发展中国家则相对较少。这主要是由于发达国公司内部贸易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国家和地区经济条件较好、外资政策稳定、市区。1992年美国与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内贸易场潜力较大,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有较大情况如下:2001年美国美国商业部对美国与一些国家贸易中美国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贸易所作的分析和统计如下: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国投资生产,越来越多发展中国家纳人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贸易体系,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内部贸易比例会逐步提高。

3.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行业结构。跨国公司内部贸易比例与技术密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在技术密集程度高的行业,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率高,而在技术密集程度低的行业,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率则较低。如1987年有人对全世界32个国家不同行业跨国公司内部贸易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计算机行业为91.3写,汽车为62.4%,机械为52.6%,石油为51%,电子为36.5%,医药化工为35%,纺织为12.8%,食品为9.8%。2001年美国美国商业部分别对美国一些行业跨国公司内部进出口贸易所作的分析和统计如下:随着跨国公司研发规模加大和研发国际化,跨国公司在高技术水平行业内部贸易规模会越来越大。

四、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利益关系

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是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中形成的利益关系,反映到各国的国际收支中则意味着买方所在国的进口增加了,卖方所在国的出口增加了,传统国际贸易中的这种利益关系非常明了。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由于是在同一所有权企业内部进行,交易主体几乎是同一的,贸易利益为同一企业所得,跨国公司由于其跨国性,利益最终归属哪国难以判断,以国家为单位分析贸易所得已不适用。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国际贸易利益关系就变得模糊起来。

1.转移价格的运用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日益模糊。由于内部贸易经常运用转移价格的手段,达到跨国公司全球利益最大化的目的,而使母国或东道国的利益受到损害。跨国公司的得与母国或东道国的失在很多时候构成因果关系,因而跨国公司与母国或东道国的国际贸易利益关系变得模糊起来。

2.进出口国地位的改变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日益模糊。通过内部贸易进行的由子公司向母公司的产品返销使跨国公司母国的进出口国地位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该产品的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而使东道国由原来的进口国变为出口国。这种改变会影响到各国的国际收支情况,从而使各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日益模糊。比如说,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跨国公司的返销造成的,美国国际收支的“恶化”则成为被其用来向贸易伙伴施加压力的借口,但事实上,美国跨国公司因采用转移价格而获取的巨额利润却没有完全计人美国的国际收支,其贸易逆差只是一个片面的统计。

3.东道国制定国际贸易政策上的两难境地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日益模糊。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逃税、利润转移等“特殊功能”,使得东道国在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左右为难:一方面为吸引外资和技术以发展本国经济,必须有鼓励和优惠的引资政策,另一方面为了要减少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给本国带来的损害,又不得不对外资加以限制,其结果是东道国的国际贸易政策既有维护本国利益的一面,又有维护跨国公司利益的一面,这种国际贸易政策的执行也使国际贸易利益关系日益模糊。总之,跨国公司以其巨大经济实力影响着世界,而跨国公司内部贸易一头连接着国际投资,一头联系着一般国际贸易,是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融合的反映,在国际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影响,对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研究将会越来越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