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保护关键特征以及解决策略

时间:2022-11-25 10:52:00

导语:全球贸易保护关键特征以及解决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球贸易保护关键特征以及解决策略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风潮来势凶猛,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接踵而至。目前这一轮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潮流有什么特点?对我国外贸出口、企业“走出去”和国际经济合作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密切关注和研究。

一、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

(一)美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风潮的领头羊。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一举一动对世界各国都起着示范效用。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率先出台大规模救市和刺激经济计划。有关国家紧跟其后,陆续出台了庞大的新刺激经济计划。

(二)救济金额巨大,重点支柱产业是重点救助对象。

2月13日美国众参两院通过经济振兴方案,使美国政府用于挽救金融危机的总金额达到9.7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3,是美国在伊拉克、阿富汗反恐战争当前累计开销的13倍;德国也通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一项财政刺激方案,规模达500亿欧元。加上去年11月已批准的310亿欧元方案,合计规模约占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5%;美国推出向三大汽车企业提供174亿美元解困方案后,加、日、瑞、英、法、意旋即加入救济汽车业队伍。德日泰等国家对本国重点支柱性产业和中小企业采取广泛的减税、现金补贴等政策,着重培育重点产业的长期竞争力。

(三)传统的关税限制和禁止进口措施仍是发展中国家贸易保护的重要抓手。

印尼宣布对至少500种商品实施进口管制;俄罗斯提高汽车进口关税;阿根廷对进口鞋和汽车配件施加新的限制措施;厄瓜多尔自去年秋天开始全面提高关税,对部分肉类产品征收的关税由25%猛升至85.5%;印度1月宣布将禁止进口中国玩具,此前还提高了钢铁产品和大豆关税。

(四)滥用贸易救济措施仍是贸易保护的主要形式。

2008年10月以来印度密集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17起贸易救济调查,囊括反倾销调查、反补贴调查、特殊保障措施和一般保障措施四种贸易救济手段;1月底,欧委会不顾我国政府和产业的强烈反对,宣布对我紧固件产品采取最终反倾销措施,征收63%至85%的惩罚性关税;一向甚少使用反倾销措施的日本也修改法规,放宽国内企业申请反倾销调查立案条件。

(五)以“标准”为核心的各种贸易壁垒措施的贸易保护作用日益突出。

“使用本国造产品”、“产业回归”、“在外企业回归”是近期美欧媒体高唱的主调,经济民族主义不仅成为当今欧美社会的主流思潮,并且体现在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中。2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总额高达7870亿美元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最终保留了饱受全球抨击的“购买美国货”条款,“意大利人吃意大利食品”运动已从小城蔓延到大都市。

(六)外籍劳工成为贸易保护的牺牲品。

面对失业激增,骚乱游行等社会动荡不断的现实,发达国家各个社会阶层在排斥外籍劳工问题上形成共识,英法德美迅速收紧了对外籍劳工的限制。美国总统奥巴马要求美国跨国公司减少外包业务,尽量让本国人员就业;英国保守党领袖公开表示在经济危难的情况下,各国政府首先要保护好本国国民的生存权利;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救助汽车商时则要求其承诺不将工作或生产转移到国外,并只雇用本国劳工;欧美等发达国家工会组织不断指责政府向外籍劳工发放工作签证;外籍员工成为微软、英特尔、摩托罗拉等企业首批裁员的对象。

(七)金融保护主义等贸易保护措施变身后再度抬头。

冷战时期,发达国家拒绝不同意识形态国家的资本收购本国企业,也限制本国资本流入“异类国家”。金融危机发生后,这种变相贸易保护措施再度抬头。据国际金融协会调查,2009年流向新兴市场的私人资本将由2007年的1万亿美元骤降至1650亿美元,降幅高达82%。美日欧银行纷纷从新兴市场撤出,停止向外国贷款,侧重解决国内问题。法国、德国政府设立基金帮助本国企业免遭外国企业并购。这种金融重商主义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影响经济复苏计划的实施。金融重商主义的结果必然是受害国发起贸易保护以实施报复,导致贸易保护主义重演。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仍看不见底,各国政府为尽快摆脱危机,无疑将更多地采取“只扫自家门前雪”的贸易保护措施,贸易保护主义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将保持惯性,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

二、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我国外贸进出口双下滑。

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我国进、出口分别同比下滑43.1%和17.5%,这是我国进出口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为十年来首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1月份我对美国、欧盟、香港、韩国和东盟国家等主要贸易国和地区的出口同比分别下滑9.8%、17.4%、35.4%、29.1%和21.9%,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同比下滑20.9%和28%。与此同时,我国进口初级产品大幅下降50.3%。其中,铁矿砂、原油进口量分别下降11.2%和8%,进口额分别下降37%和53.3%。

(二)吸收外资困难增多。

2009年1月,全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为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96家,下降48.73%。

(三)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我国曾连续十三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2008年全球共有21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93起,涉案金额63亿美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5%和35%。奥巴马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劳联产联等工会组织和美国纺织业界、钢铁协会等产业组织在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劳工福利、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上对我国指责的调门再度升高,不仅要求美国新政府加强对中国等国输美纺织品、钢铁等产品的监测,通过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防止上述国家产品对美出口激增,还要求新政府在对外贸易中更多强调环保和劳工标准等。事实上,美国等国早就开始把上述“标准”作为限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具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入其市场、保护其“夕阳产业”的重要抓手,并以此作为为其高科技、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入发展中国家开道的利器。更应注意的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很多领域尤其是中低档生活消费类产品不可能不从中国进口,所以只能在打开中国市场,提高出口方面去寻求平衡。今后一个时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可能会表现为采取进攻性措施,即对中国的市场开放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此外,近期我国进口降幅远大于出口降幅,我国与有关国家贸易失衡问题再度成为热点,我国与有关国家的贸易摩擦有可能进一步激化。整体上看,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领域广、危害重,对我国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呈现多样化、综合化、隐蔽化和长期化趋势。

(四)我国产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当前欧美市场消费需求锐减背景下,西方国家企业对我国市场的需求和借重明显上升。有关国家优势产业为转嫁危机,在对欧美出口受阻后,转而以倾销等不公平贸易方式加剧对我国市场低价出口,对我国部分基础性支柱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导致我国企业大量停工减产,生产设备闲置,裁减用工人员。不仅危及国内产业安全,也干扰国内市场秩序。仅2008年第四季度,70%国内石化企业停产或半停产,部分企业生产装置负荷降至近一半,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垂直下滑。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对虚拟经济进行反思,着力重振实体经济,重新加紧对全球全产业链的控制。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凭借其在新能源、Ⅱ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加速对我国市场的渗透,极力扩大市场份额,对我国新兴成长型产业构成巨大威胁。

(五)我国承受巨大就业压力。

我国每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目前全国约有2000万农民工因全球金融危机失去工作,约占全国1.3亿外出农民工的15.3%。2009年610万名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比例可能占到1/4。近年来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资金技术、信息、营销渠道、人才等方面处于竞争劣势,与发达国家跨国企业争夺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容易在不公平竞争下遭受重创。2008年约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近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

三、切实防范与应对

首先要积极开展政治外交交涉,采取反倾销调查等必要的反制措施,遏制有关国家对我国滥用贸易救济措施的行为;要依照WTO规则,加强对有关国家新出台各类补贴政策措施监督和分析,依法及时发起反补贴调查等措施,丰富我国贸易救济手段,维护我国出口市场稳定。

其次要积极参加多哈回合谈判等多边谈判,促使其向着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增强我国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促进我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第三要密切与产业的联系,加强进出口预警监测工作,畅通预警信息渠道,对可能发生的贸易摩擦做到早预警、早防范、早应对。

第四要以全球化眼光全面审视我国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问题,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品牌建设、开辟营销渠道等方面下功夫,逾越形形色色的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