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经济贸易发展探究论文
时间:2022-05-17 11:43:00
导语:中印经济贸易发展探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中印贸易往来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原因透析;中印经贸发展前景展望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经历了互补、中断、恢复、增长的过程、中印的政治、经贸关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双边经贸活动越趋频繁、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与各自对外贸易规模很不相称、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宏观因素、中国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印度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使然、微观因素、印度独特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额偏小的重要原因、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增进两国官方的高层次互访、增进两国工商界的了解、加强对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和认可度、实事求是地解决贸易摩擦等,具体请详见。
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近几年来,随着中印政治关系的改善,中印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文拟对中印之间贸易往来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作一分析。
一、中印贸易往来的历史和发展现状
建交五十多年来,中印两国贸易关系经历了互补、中断、恢复、增长的过程。1990年代以前,中印两国的关系是多变的,当时双方都不是对方的主要贸易伙伴,而且两国经济落后,可以互补的空间极其有限,所以双边经贸的规模很小。1950至1962的13年,双边贸易额总共才2.6038亿美元。此后双边贸易中断了14年,到1977年得以恢复。虽然基本趋势是稳步增长,但贸易额仍然很小,1990年才达2.64亿美元。从九十年代末开始,随着双方关系的逐渐回暖,中印贸易、投资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印度总理瓦杰帕依2003年6月访华,标志着困扰两国关系发展的政治坚冰已被打破,中印的政治、经贸关系出现了转折性变化,双边经贸活动越趋频繁。?近几年,中印双边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每年的贸易额均保持了两位数字的增长。2003年,中印贸易额达到75.95亿美元,同比增长53.56%。2004年达到136.04亿美元,较上年增79%,比预计提前两年突破百亿元大关,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05年双边贸易增加到1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2%。而2006年到目前为止,中印双边贸易额已达230亿美元,比去年4月总理访印时提出的到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提前两年实现。而十年前两国贸易额仅为10亿美元,10年内贸易规模增长了220%。
中印双边贸易总额统计单位:亿美元(根据中国海关和WTO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
1990年1996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
2.64103649.475.95136.04187目前已超230
二、存在的问题
在快速增长的贸易额背后,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简单来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中印双边贸易总额与各自对外贸易规模很不相称。2005年双边贸易额虽然增加到了187亿美元,但中国对印度贸易额仅占对外贸易总额的0.8%,印度对华贸易额也仅占印度对外贸易总额的5%。
这些数据并不意味着两国缺乏合作空间。恰恰相反,在能源、电子和家电、机电、制药、矿业、钢铁和化工等领域,两国互补合作的潜力很大。目前遇到的问题之一,是印度的歧视性政策使中国企业在进入印度市场时遇到障碍。无论是销售产品,还是直接投资,它们都受到不公平的待遇。
其次,双边贸易摩擦日益加剧,这是目前中印贸易中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据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从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到2005年年底,印度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立案数量达81起,位居WTO150个成员方的榜首。紧随其后的才是美国、欧盟、阿根廷、土耳其、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2005年4月,印度对中国的粘胶长丝和尼龙长丝反倾销调查案,仅浙江省涉案金额就达近5000万美元。2005年5月,印度对原产于我国的绸缎反倾销案,涉案金额1.8亿美元,为印度历年来对中国反倾销调查金额之最,也是纺织品一体化以后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纺织品发起的涉案金额最大的反倾销案。2006年截至7月份,印度对我国反倾销立案调查就有7起,总计涉案金额达2.5亿美元,立案较去年大幅增加,涉案金额比前三年总和还要高出一倍。
三、原因透析
造成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来探讨:
(一)宏观因素
1、中国经济、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发展和贸易方面取得了非常卓著的成就,对外贸易已连续多年保持顺差,这引起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关注和不满。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国际上刮起了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旋风,鼓吹中国对世界政治、军事、经济的负面影响。印度和中国作为两个发展中大国,在世界市场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这使印度不可避免地把中国看作一个很大的威胁,近年来印度对中国产品提起的种种贸易救济诉讼和投资方面的设限明显反映出了印方对中国的顾忌。
2、印度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使然。印度曾经长期对贸易实行严格的政府管制,直到1991年发生独立以后最为严重的国际收支危机,才求助于IMF并接受其经济改革的建议,开始向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转变,逐渐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是相比之下,保护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到目前为止印度仍然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近10年来印度的对外贸易虽然也取得了一定幅度的增长,但速度较缓,无论是贸易总量还是对外贸易占GDP的比重都低于中国,2004年印度对外贸易总额为1728亿美元,外贸依存度只有近30%,经济的内向性较为突出。而同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为11545亿美元,外贸依存度接近70%。
(二)微观因素
1、印度独特的产业结构是造成双边贸易额偏小的重要原因。在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构成中,服务业所占比重一般比较小,而印度是一个例外,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比较大的份额,与发达国家相似。2004年印度的服务业几乎占其GDP的一半。印度的工业化程度相对滞后,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都很落后,在制造业方面不具有优势,从1990年到2003年,印度GDP的工业比重基本上停滞在27.2%的水平。因此,工业在过去13年的GDP累计增长中只占27%。一般来说,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较高的国家更容易扩展对外贸易。工业部门的发展一方面会扩大制成品出口的数量和产品种类,另外也因为需要大量的进口投入导致进口的增长。印度因为以服务业为主,无法通过工业的发展带动贸易的增长。
2、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的相似性导致贸易摩擦频发。按照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和赫克谢尔-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的观点,每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但是中国和印度作为经济尚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都属于劳动丰富的国家,两者的比较优势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制造业而言,彼此的优势产品均为劳动密集型,所以两国在贸易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竞争关系。相比之下,中国的劳动力素质较高,生产效率优于印度,因而商品的生产成本具有更大的优势,物美价廉,在印度市场受到消费者欢迎。而印度虽然高等教育比较成功,但基础教育落后,文盲率高,熟练技术工人的数量比较少,低效率的生产导致产品的价格与中国相较缺乏优势,质量也较为低劣。中国产品对印度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地市场,印度的生产企业增加对从中国进口产品的反倾销指控反映出他们保护自己的生产利益,保住国内市场的强烈要求。
3、中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出口企业的恶性竞争。目前我们出口的商品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如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因为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内部竞争激烈,加上企业自律性较差,所以在国际市场相互压价出口现象比较多,竞相低价争取订单,也造成了部分事实上的倾销。
四、中印经贸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和印度是世界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在双边贸易往来中有竞争,但更多地呈互补关系,经济贸易前景是比较乐观的。但要实现两国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还有赖于两国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对此,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增进两国官方的高层次互访,在发展双边经贸往来的宏观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可适当制定一些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时间表。在这点上我国已做出积极姿态。2002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率领中国企业访问印度,当时双方提出的目标是在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但是这一目标在2003年即被突破。2005年4月总理成功访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6年11月,国家主席又出访印度,设定了双边贸易的最新目标,在2010年贸易额要达到400亿美元。官方的互访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舆论攻势,而时间表的确定可以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
第二、增进两国工商界的了解,消除误会和成见。在很多印度工商界人士看来,中印出口产品结构相似,且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互补性并不很强。而印度由于国内的一些问题,如缺乏灵活的劳工市场、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使印度很难向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实际上双方优势有很大的互补性,而且印度最近几年对华贸易已从逆差转为顺差。2001、2002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大于进口,从2003年开始,中方的进口开始超过出口,2003年、2004年、2005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顺差分别为9.1亿美元、17.5亿美元、8.3亿美元。所以中印之间不可能是单向交通,与中国的贸易对印度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第三、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和认可度。其中相互参展办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参加展会既可以使双方保持联系和接触,搞清彼此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关税等对外开放政策,为进一步探讨合作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也有利于宣传自己的商品,为扩展贸易打下基础。我国在印度参、办展,不仅了解了印度市场的需求情况,而且显示了我国商品在技术上的优势。为拓展中国市场,印度也可以到中国参展办展,让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印度产品。
第四,实事求是地解决贸易摩擦。随着中印贸易额扩大,经济合作不断发展,产生的贸易摩擦和其他纠纷也自然多起来,这是正常的,关键是采取妥善的方法解.决。目前两国尚未缔结司法协定,使一些经贸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所以两国应尽快缔结司法协定。对于印度方面出于贸易保护目的提起的贸易救济案件,要积极应诉,必要时可诉诸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中方也要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减少恶性竞争,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公平地参与对外贸易。
- 上一篇:公路局民主生活会情况汇报
- 下一篇:通信公司先进性教育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