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时间:2022-03-26 03:50:00

导语: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外贸增长方式转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30年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对外贸易总量相当于1978年的105倍,世界排名从第29位上升到第3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据海关统计,200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达到217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这是自200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连续6年保持在20%以上,进出口规模翻了两番。与货物贸易出口的绝对量迅猛增长相伴的是,中国货物贸易出口额占世界货物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和位次也在逐年提高,从1980年的0.89%提高到2005年的7.3%。在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我国外贸依存度也从1978年的9.8%迅速攀升到2006年的66.2%,显著高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46.75%),已经成为高度开放的经济体。

虽然我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但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出口商品数量增长迅速,引发大量的贸易摩擦。1978年~1989年,我国外贸总体上处于逆差,扩大出口、增加创汇是当时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产业向我国加速转移,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出口进入高速增长期。从1990年起,我国外贸持续保持顺差(1993年除外),2007年我国外贸顺差达到2622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47%左右。保持适度的外贸顺差一方面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提高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保持汇率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但另一方面,从2005年起,中国顺差每年以7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增加,令中国宏观经济承受了巨大压力,也引起与美国、欧盟等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

从另一角度来看,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额人均只有1513美元,而据WTO的统计,美国是8427美元,日本是7136美元,韩国是7920美元。可见,从贸易数量与贸易金额来看,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从外贸增长方式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要素粗放投入实现的,增长的效率和质量不高,增长的基础也比较脆弱,我国要成为贸易强国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我国外贸增长方式带来的影响

1.外贸出口重数量轻质量

长期以来,我国采用的是“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过于注重出口数量的快速发展,忽视了出口效率问题,导致我国的产品出口效率低,出口的数量优势远远大于出口的质量优势,产品的价值增值与规模的增长不相称,而且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粗加工产品占了较大比重,而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偏低,使得出口增长质量不高成为制约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矛盾。

以数量扩展为主的增长方式给我国外贸造成了诸多软肋:尽管我国商品的国际市场份额比较大,但核心竞争力不强;尽管我国企业加工能力较强,但是研发和营销的能力较弱;尽管我国货物贸易发展比较快,但是服务贸易发展较慢;尽管我国企业运行成本比较低,但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较高;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左右国际市场价格的能力比较差、因而贸易风险比较大。

2.出口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

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很大程度反映了这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价值链中所处的地位,也决定了该国的外贸效益。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际分工中,中国依然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对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及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有限的,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不高。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在核心技术、品牌、国际渠道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乏,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处于被动地位。我国出口总量的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90%靠加工贸易来完成,不少高科技企业实际上是加工组装企业。虽然从当前看,加工贸易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但是如果长期形成依赖,与国内产业关联不紧密,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必然会影响我国外贸发展的后劲。

3.外贸出口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

目前,我国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是低价格,长期以来,“数量扩张,低价竞争”是我国不少出口商品赢得市场的重要“法宝”。随着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国家一系列外贸政策的调整,靠打价格战占有市场的出口模式已难以为继。单纯依赖低成本进行价格竞争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成效,但从长远看,不计成本追求出口规模增长的模式显然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持续发展和效益的提高。由于企业不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来支持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必然影响其发展后劲。另一方面,以低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出口模式,很容易招致反倾销等多种贸易摩擦,恶化外贸条件,不利于改善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4.外贸快速增长与资源约束矛盾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是“大进大出”,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企业通过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国内外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也推动了我国外贸快速发展。从我对外贸易发展的实践看,我国贸易扩张与资源约束的矛盾日渐凸显。我国人均资源量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和贸易长期实行粗放型增长,使得产出能耗和资源消耗明显高于国际先进水平,国内重要资源及能源国内供给严重不足。此外,经济活动往往具有外部性,一些地方和企业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外贸增长,使得我国的外贸发展不仅没有完全反映生产要素的真实成本,而且几乎完全忽略了资源和环境成本。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出口增长越快,资源消耗就越多,环境压力就越大。可见,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将是我国对外贸易长期的艰巨任务,要实现这一任务目标必须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的方向上来,以实现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长期以来重视出口忽视进口

我国在长期的出口创汇思路下形成的战略思维,使得进口问题长期被忽视。一方面,中国的出口导向的贸易战略在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长期的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战略也带来了不容回避的问题:出口扩张难度增大、保护国内市场的余地缩小、持续的贸易顺差、粗放型的出口增长、国内产业结构失调、地区间的差距拉大、频繁的贸易摩擦等等。而进口规模的扩大将在资源、技术、市场、机制、体制等多个方面拓展我国的发展空间,重视进口有助于提高国民福利、发挥后发优势,可以为出口提供重要的技术、设备、原材料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还能改善贸易条件,扩大出口市场,有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如何更好地发挥进口对国内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增加消费者福利的作用,是未来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此外,随着我国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我们还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例如,开放条件下的经济安全问题、对外部资源能源的依赖问题等,这些问题都决定了我国外贸主要靠数量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尽快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规模型向效益型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我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对策

1.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增长质量

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由低效益、低附加值的数量型增长,向高效益、高附加值的出口战略转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贸风险,减少外贸的依附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依靠出口劳动密集、资源密集的产品,实现了外贸的长足发展,但现在劳动密集产品出口受阻、竞争激烈,资源密集产品出口也受到我国资源环境的严重制约,而且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为劳动和资源密集产品,出口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必须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产业层次和加工深度,增强国内配套能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尽可能更多地出口加工度高、附加值大、经济效益好的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品。我国应该运用比较优势,实施有计划的战略性贸易政策,一方面要稳定和延续中低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保持出口贸易的数量增长;另一方面还要创造和积累中高端产品或生产环节的比较优势,扩大其产品出口,达到改善贸易结构,提高贸易质量的目的。

2.进入世界产业链高端、提高加工度、增加附加值

我国外贸出口产品长期停留在世界产业链的末端,主要进行加工贸易和贴牌生产,加工度、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呈现出“三低”的特征。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环保产业,向上下两端延伸制造业的产业链,力争进入世界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提高加工度、增长附加值,扩大生产和出口高新技术产业产品、高附加值服务产品、技术密集产品、绿色产品、环保产品,自主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加强专业化协作和产学研结合。

3.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自主自识产权,增强国际竞争力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从长期看,靠廉价劳动力生产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打“价格战”无法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能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持长久优势,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只有大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才能跻身国际产业分工的中高端,实现出口效益最大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相当薄弱。因此,要增强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重点是要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重点企业、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才能有效地发挥科技对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促进作用,促进我国从外贸大国向外贸强国转变。根据我国产业结构现状和竞争力情况,可考虑将电子信息技术、电子通信设备、船舶制造、航天器材、大型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纺织机械、电动工具、新型材料、中药、生物工程等行业作为重点扶持的出口行业。可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鼓励创新,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利的技术、资本、资源条件;形成合理资源价格,加大成本压力,推动由低成本竞争转向高技术取胜;加大科研体制改革力度,增大研发投入,完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机制等。

4.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要实现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不断扩大出口,更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保持进出口贸易的平衡。进口发挥了推动我国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以后要在以下三方面加以强化:一是调整和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做好战略性资源商品和关键技术的进口调控,增加从主要出口市场的进口,促进贸易平衡,推动重要资源进口方式和来源的多元化,确保进口安全;二是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简化和放宽部分进口管理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进口促进体系,建立和完善进口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宣传介绍国家有关进口法律法规,提高政策透明度,设立进口商品供求信息平台。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及时进口信息、提供培训服务、加强对进口企业的行政指导等措施,引导企业更多地进口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和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商品,并引导企业做好进口技术的消化吸收。

参考文献:

[1]陈文玲.加快转对外贸易增长方式[J].宏观经济研究,2007(7):11~15

[2]隆国强: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从何着手[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01~24(2)

[3]赵永清: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几点思考[J].国际贸易,1996(3):26~28

[4]曾铮胡小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高度化与贸易条件恶化[J].国际贸易,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