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摩擦对策论文
时间:2022-03-23 11:34:00
导语:对外贸易摩擦对策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贸易摩擦的特征
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近几年来,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隐蔽而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引发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由于我国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的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同,以及双方在各自对外贸易中所处的地位不一致,中美、中日和中欧间的贸易摩擦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1.中美之间,由于双方实行不同的政治制度,以及美国推行贸易上的霸权主义,经常在国家贸易谈判和规则制定中打制度牌,因而中美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制度摩擦方面,如中美知识产权摩擦、农产品市场准入摩擦等;2.中日之间,摩擦源于日本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为了限制中国产品对日出口,日本千方百计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因而中日贸易摩擦更多的体现在微观领域,如农产品摩擦;3.中欧之间,由于欧盟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中国在欧盟对外贸易中处于一个不重要的地位,以及欧盟生产技术水平较高、对产品的技术和环保要求十分严格,因而中欧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在技术性贸易摩擦方面。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分析
(一)政治因素
贸易摩擦往往是国家间政治斗争的筹码,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关系对于双边贸易合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双边贸易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受两国间政治关系的影响。虽然中国政府多次重申愿意同所有国家和地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经济贸易往来,但是欧盟始终未能摆脱意识形态的羁绊,仍然对社会主义中国怀有偏见,对我国长期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待遇,在贸易实践中,专横地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别有用心或不负责任,并对我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不久前发生的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就有强烈的政治背景。
(二)经济因素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成为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中国生产的产品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对国外相关产业造成一定的冲击,成为贸易摩擦的“矛头所向”。随着我国全方位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展开和我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进入欧美市场的产品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所占市场份额也越来越大,中欧、中美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从而引起欧美国家的警惕和重视。例如,欧盟便以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过快、威胁到欧盟成员国一些中小企业的生存、导致失业上升为由,对中国产品设限,并且增加其对华反倾销诉讼的数量。
(三)利益集团因素
利益集团是引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力量。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行业、劳工团体等利益集团对国家的政治过程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相关产业利益集团在历次贸易摩擦中都在以各种资源和手段推动政府部门制定有利于他们的贸易政策。贸易摩擦常常演变成复杂的政治问题,在极端的情况下它可能还成为国家间政治斗争的手段。2005年12月,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向欧盟提出中国汽车发展政策的所谓“六大问题”,并在2006年3月份,欧盟还与美国一起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向WTO起诉中国。可见,利益集团对欧盟贸易政策的影响巨大。
(四)出口产品结构因素
除了飞机等少数品种外,我国几乎出口所有的制成品,因此,我国的出口产品不仅与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及其国内产业直接竞争,而且与中等发达国家甚至发达国家也发生越来越多的竞争。然而,不管我国出口的是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玩具等产品,还是机电、计算机等新兴产品,这些产品在我国的加工环节都集中于劳动密集环节,因此,我国出口产品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这些附加值不高、产品差异化水平不大,而价格竞争力又较强的产品出口,并且是大批量的出口,极易引起进口国的警惕,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进口国壁垒的限制。(五)贸易管理因素
我国外贸体制经过改革,增强了外贸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但也导致了对外贸易过于分散和分权放权有余而集中统一不足的局面,结果是使国家利益受损,外商坐收渔利。例如,个别出口企业对国际贸易的规则和国际贸易惯例知之甚少,容易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反倾销的口实;再如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作祟,各自为政,为了能够创汇和争夺客户,不惜高价买进,低价出口。尽管目前由各进出口商会来协调出口产品的价格,规定了最低限价,但由于缺乏强制性手段,而且由于产品存在质量、品种以及其他非价格因素,出口价格很难调控。
三、缓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首先,我国政府要加大对外交涉力度,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为我国企业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国际环境。第二,政府应结合国情完善有关方面的立法,与WTO的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法律体系。第三,政府要强化公平贸易工作,建立起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助机制。要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助机制经验,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我国政府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等与贸易摩擦相关的预警机制的建设。
(二)企业积极应对
企业要练好内功,提高国际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应对贸易摩擦。一要转变国际市场经营战略,积极创新,要在发挥比较优势的同时实行“以质取胜”战略,以良好的性价比和服务占领国际市场;二要建立应对国际市场风险的预警机制。要研究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容量、价格走势,竞争对手的信息,注意理顺出口数量与价格的关系,合理调整出口规模和价格水平;三要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方面积极主动采用国际标准,如贯彻实施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等,提高环境绩效和社会形象,更好地为走向国际市场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相应体系建设
一方面,要健全社会主义经济价格体系。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作用,使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真正主体,独立承担风险,使产品价格与商品价值直接挂钩,建立起市场经济的价格体系。特别重要的是要尽量减少由国家定价的商品种类,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格体系的早日建立;另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贸易救济体系。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加快与贸易摩擦相关的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建设,健全应对贸易摩擦快速反应机制和敏感产业损害预警机制。
(四)重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
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一是要建立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等组织的“桥梁”作用;二是要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及业务培训,提高应对技术壁垒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帮助行业协会等履行好服务职能,一方面要承担起保护企业的职责,及时引导企业规避出口风险;另一方面要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形成利用技术性贸易措施进行出口产业保护的快速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赵晓,柳阳.再论中国崛起之“国际经济摩擦时代”[J].国际经济评论,2005,(4).
[2]王亚飞.贸易摩擦研究文献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4).
[3]赵瑾.应对贸易摩擦的国际经验和中国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