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分析论文
时间:2022-02-05 10:20:00
导语: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分析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初步建成WTO/TBT-SPS信息通报咨询体系
按照WTO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于2003年6月设立了中国WTO/TBT国家通报咨询中心,建设了技术性贸易措施网(即中国WTO/TBT-SPS通报咨询网),负责中国对外TBT-SPS通报、WTO的TBT-SPS通报,并提供在线评议和评议反馈。目前,主要省市都建立了WTO/TBT-SPS通报咨询中心,建设了相关网站。很多省市为了节约成本和尽快启动,将WTO/TBT通报咨询网作为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网站的一个子网建立和运行,如北京、天津、广东、湖南、吉林、贵州等;有的依托标准化研究院网站建立,如上海、广西、安徽、甘肃等省市;而有的则建立单独网站,如广东、河北、山东、福建等省。各级政府利用网上通报咨询制度向本地企业提供WTO成员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方面的信息通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贸易国准入政策及技术要求。
(二)部分省市建立了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
国内首个完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是广东深圳于2004年5月正式推出并投入运行,之后,广州、上海、北京、浙江、山东、江苏等地陆续建立了预警信息网络(见表1)。由于各地的进出口地区和商品结构不同,其预警系统也各具特色:深圳主要搜集欧盟和日本的标准,开发了自动预警信息平台,可自动向相关企业发送预警信息;上海主要搜集欧美标准,建立了预警信息自动判断系统,也实现了通报信息对企业自动发送;福建省主要针对欧盟REACH&EuP建立预警信息平台;广西重点搜集东盟国家的技术法规、标准和质量认证信息;广州市建立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体系”,是第一个集政府、技术机构和企业力量的联合应对体系,成为全国WTO/TBT网站的领先者。
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内容同质化,服务层次浅显化。虽然各省市的预警系统名称不一,但服务内容基本相似,都局限于信息通报、法律法规查询和案例查询,而分析、研究和咨询功能薄弱,企业需要的有针对性的决策服务缺乏,工作停留在表面的粗浅阶段。各地预警系统重复建设,不但造成资金巨大浪费,更造成资源分散,导致提供信息的深度不够,针对性不高,服务层次低下。
2.信息格式不统一,资源共享困难。由于各自为政,缺乏协调沟通和统一管理,各地方预警系统信息格式不统一,缺乏规范,信息资源共享困难。每一套预警信息系统都有自己的数据结构,格式不一,名称各异。许多语义相同的名词在不同系统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影响了不同平台间的相互交流,而且容易引起歧义。
3.时效性不强,预警效果有限。首先是信息收集不及时。往往进口国的相关措施已经开始实施,并且对我国出口造成了损害,有关方面才开始收集信息,没有起到预警作用。其次是信息传递不及时。由于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工作效率低下等原因,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企业,使企业失去了应对的宝贵时机。再次是企业对于信息的反应不够迅速。企业缺乏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别的能力,存在某些顾虑,不能做出快速反应,导致预警效果有限。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体制不合理。这是造成预警系统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我国现行的预警系统以行政区划为单位,没有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统一的管理体制,使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制定、和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造成各地各部门各自为政的重复建设。例如,北京有两套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一套隶属于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另一套隶属于北京市商务局。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预警系统以信息通报为主,而后者的预警系统在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行业专家加入分析、研究和咨询的功能。实际上两套系统有许多职能重叠的地方,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容易出现互相扯皮、企业无所适从的现象。
2.行业协会作用有限。同政府功能相比,行业协会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代表会员企业的利益直接或间接地参与解决国际贸易纠纷,同时它不接受WTO规则的直接管制。我国入世后企业遇到了日益频繁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较大损失,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国的行业协会发展历史较短、组织功能有缺陷、缺乏独立的行为能力,不能与国外行业协会平等对话,在应对贸易壁垒过程中传达信息不及时,不能有效协调、监督和约束企业的行为。
3.企业应对不积极。首先,企业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懂得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出于成本和风险因素考虑,中小企业存在“等、靠、搭便车”等消极思想,寄希望于政府、行业协会或大企业,出面应对不积极;再次,企业在应对贸易壁垒时单打独斗,联合应对的局面尚未形成,应对结果不令人满意。
建设完善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现阶段在预警系统建设初期,政府仍需发挥主导作用,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实现预警机制运行市场化。
1.明确主管部门,形成多层次互动预警体系。主管部门是整个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的神经中枢,是改善预警系统运行机制的关键所在。商务部应该担当起主管部门的职责,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各方面资源,负责组织、协调其它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工作,使各驻外经济商务参赞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在统一框架内协同工作,彻底改变目前各部门各行其是,多个部门职责、职能重复的现象。地方则由商务局联合质监局负责预警机制的架构设计、方案规划、资金筹措和人员管理。
预警系统要想取得良好效果,要将政府部门的主导、研究机构的支持、行业协会的协调和企业的参与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互动预警体系,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应对、直至战略应对的目标。政府、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四个层面要明确分工,通力合作,形成良性互动、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系,共同推进预警机制的运转和完善。
2.预警机制运作逐步市场化。实现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是预警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随着预警机制运行步入正轨,政府应逐步退出具体管理,转由中介机构负责管理,把中介机构提升为标准研究院,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其职能。网站运作则交给技术服务公司承担,采用市场化运营方式,逐步向商业化、专业化网站转变。要改变由国家财政单一投入的方式,通过改革,拓宽筹资渠道和来源,鼓励地方、社会中介机构和企业共同参与投入资金,体现“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激发全社会建设预警系统的积极性。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主体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主体建立预警系统的做法在发达国家非常普遍。首先,行业协会作为企业的代表,在收集信息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预警系统的信息传导枢纽。其次,行业协会从技术和法律层面对国外贸易措施进行科学性和合法性评估,为政府应对贸易壁垒提供科学、合理化建议,协助政府解决贸易争端。再次,行业协会应该与利益一致者(如进口商、消费者)建立同盟,向国外政府和机构阐述我国企业和产业的意见,建立共同交涉机制应对贸易壁垒。
(三)提高企业的应对能力
首先,企业要提高认识,积极应对国外贸易壁垒。企业要增强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克服“怕输、怕难、怕花钱”的心理,当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时,及时向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投诉,并且积极参加应诉,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其次,实施技术创新策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要想从根本上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蓝公华.构建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兰州学刊,2006(4)
2.孙敬水,殷宝庆.发达国家行业协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地位、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管理现代化,2004(1)
3.孙敬水.我国TBT预警机制的架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2)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存在服务内容同质化、服务层次表面化、资源共享困难、预警时效性弱等问题,制约了预警系统作用的发挥。这与预警系统管理体制不合理、行业协会作用有限、企业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要改善预警系统的效果,必须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理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作用,实现预警机制市场化运行等途径加以完善。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系统对策
- 上一篇: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论文
- 下一篇:对外贸易发展策略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