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时间:2022-06-27 06:46:24
导语:谈论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地区)旅游从业人员向其它国家(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报酬的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游,又包括本国旅游者的出境游。在我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际旅游业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清楚,仍然有不少问题在制约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国际旅游贸易的国际竞争优势
1.我国具有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从国际旅游主要要素状况看,良好的自然资源有利于构筑国际旅游业发展的平台,良好的人文资源将直接作用于国际旅游业的竞争力。我国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深厚的文化品位、繁多且带有垄断性的资源种类,是一些地域狭小、旅游资源单一的国家或地区所不具有的。我国拥有自然界在特定环境下和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自然旅游资源,有在一定时空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意识、不同风格的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人文旅游资源,有影响的科学技术文化交流、体育赛事、经济发展和建设成就的展示等,这些资源都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人文资源。目前,我国已经有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如甘肃敦煌、北京故宫、陕西延安、四川九寨沟等,都长期保持了对国内外旅游者的吸引力,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王牌旅游产品。目前,我国共拥有31项世界遗产,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意大利(40项)和西班牙(38)项,与德国相同。这些极具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构成了我国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成为发展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才可以促进和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2.我国旅游辅助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与旅游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看,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均得到较大改善,为我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旅游基础设施规模初具,产业要素较为齐备。
3.我国旅游业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从国际旅游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看,当国内其它行业仍在从生产型向经营型、从内向型向外向型的转变时,旅游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摔打了十几年。在运作方式、经营理念、营销观念等方面已逐步与国际接轨,为旅游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现阶段我国国际旅游贸易的国际竞争劣势
1.国际旅游产品竞争力弱。我国的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内容陈旧,缺乏竞争力,现代科技尚未与旅游业发展有机结合,旅游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高,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需要。
2.国际旅游贸易“逆差”过大。最近几年,我国出境旅游业务快速增长,已超过入境旅游业务的增速。长期以来,国内旅游与入境旅游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定位于国际旅游出境游市场,忽视了日益增多的国内游客和入境旅游,市场定位不科学造成旅游业的市场结构失衡。这种偏离的市场结构限制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旅游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依赖于国际旅游的发展,而且更依赖于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正常发展。只有建立起三足鼎立的旅游市场结构,才能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增强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3.国际旅游业实力不强。旅游企业规模效益和经济效益一般都较低,一方面,我国旅游企业在规模、技术和管理经验上实力较弱;另一方面,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饭店业发展迅速,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造成旅游业的区域结构失衡。旅游行业的管理虽有所改善,但无序竞争、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依旧存在;资金缺乏,投资观念落后,对旅行社的质量管理仍有漏洞;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现阶段我国国际旅游贸易的健康发展。
4.国际旅游服务软件建设滞后。现阶段,与我国国际旅游服务相配套的“软件升级”速度不相匹配,如旅游风气不正、服务质量不高、回头客比例很低。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导游追求佣金(灰色收入),有些导游伸手索要小费,带客频繁购物,影响了游客正常的参观游览,严重挫伤了旅游者的游览情绪,也大大降低了我国的旅游业的国际信誉。加之旅游法律、法规严重欠缺,造成游客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也是造成我国旅游业发展受阻的一个原因。
5.国际旅游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益未充分发挥。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很好,但由于缺乏有效和有机的协调机制,限制了发展旅游业的整体效益的发挥。一是在旅游业发展中,市场化的作用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计划性的、政府行为的很多东西仍在发挥作用;二是相当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部门发展旅游的思路还是粗放型的,没有更多地从集约化方面考虑问题;三是在政府部门和各个行业之间尚没有建立一种有效的协调机制。
三、发展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策略
1.优化组合国际旅游生产要素。一是挖掘产品竞争力,实施国际旅游服务名牌战略。迅速从简单的资源要素竞争转入品牌经营战略是当今旅游业界的重要任务。尽快挖掘我国旅游产品的潜力与优势,形成一批生命力极强的旅游名牌产品,拓宽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面。同时,我国旅游产品正处在由团队向散客、由全包价向菜单式服务、由观光旅游向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由标准等级向豪华等级和经济等级的结构转化时期。我国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有我国特色的旅游产品,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增强海外游客对我国旅游产品的选择范围。二是利用现代科技,提高国际旅游服务的技术含量。几年前,亚太地区几乎无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国际旅游营销,今天、国际互联网正成为传播信息和营销的重要手段。可以预料,在不远的将来,在互联网上没有网页的旅游商将无法生存。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充分运用互联网这一新渠道传播旅游服务的新内容,达到吸引游客的目的。三是找准资源优势,形成国际旅游服务的产业优势。从我国接待的海外旅游者来看,大多是来自进入了后工业文明时期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他们已充分享受过工业文明所带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同时也体会到为换取辉煌的工业文明而失去大自然的痛苦,因此,他们出国旅游追求的是回归大自然,体验淳朴的、原始的、不加修饰的风土民情,这正是我国旅游资源的优势所在。我们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必须以这一基本要求为准则,全方位开发我们的优势资源,充分挖掘我国的民间工艺品、民间曲艺、戏剧、传统的体育竞技等内容,树立我国旅游业鲜明的地方形象,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旅游竞争能力。四是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国际旅游辅助服务能力。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它同时对交通、通讯、能源、宾馆等行业都会有相应的要求。因此,通讯和交通是又一大制约因素。这两方面都必须加大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投入,也可以适当引进外资,以弥补国内资金的不足。
2.加速国际旅游服务的“软件升级”。大力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相关行业的人才素质,要提高决策人员的决策能力和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加强对旅游业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形成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体系,尽量使培训标准向国际标准看齐。游客最直接接触的就是服务人员,他们的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际旅游的竞争力。只有真正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际旅游的形象,发展我国的国际旅游服务贸易。
3.重新界定政府在国际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沿袭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的要求。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应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按市场要求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又不能忽视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的调节作用。政府应转换职能,把精力放在旅游市场建设、公共旅游设施兴建、市场秩序规范与旅游法规健全等领域,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 上一篇:谈论第三方物流发展措施
- 下一篇:乡村旅游研究文献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