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赤字成因及策略

时间:2022-05-27 04:26:00

导语:贸易赤字成因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贸易赤字成因及策略

1贸易赤字回顾

2011年一季度我国出口3996.4亿美元,进口4006.6亿美元,进口的高速增长导致一季度出现10.2亿美元的贸易逆差。2012年4月,我国出现整体出口小于进口的现象,月度贸易赤字达73亿美元。从2001年以来,中国外贸连年都是出口大于进口,积累大量的贸易盈余。其中,2010年,中国全年贸易盈余高达1831.1亿美元,虽然2010年一些月度的贸易额存在一定的波动,但绝大多数月份都存在贸易顺差。2008年以来,除2012年4月这次以外,仅2010年3月份出现过74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其他的月份都是顺差。2012年4月,同比上年同期,进口增长了19.4%,出口仅增长了2.4%,所以本次贸易逆差出现的原因是出口增速极低,而进口强劲增长所致。

2贸易逆差的积极影响

其实适当的贸易赤字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比较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适当的对外贸易逆差能够有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促进人民币升值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升值过程,对整个经济体系造成强烈冲击。其次,适度的贸易赤字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降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外依存度,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第三,贸易赤字有利于扩大我国居民内需,在出口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对拉动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抑制通货膨胀起到决定性意义。第四,适度的对外贸易逆差有助于减少我国面临国际贸易摩擦的数量,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升级。最后,贸易逆差有助于减少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促进我国的外汇储备量保持在合理水平上,从而维持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地发展。

3贸易赤字产生的原因

3.1外部需求萎缩

近期,中国贸易赤字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增长放缓。一直以来,欧美日三大经济体都是中国对外贸易中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出口产品的市场中,这三大经济体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得到一定的缓和以后,欧美日各大经济体的消费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性增长,企业的库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弥补,这种恢复性增长曾一度带动中国出口的增长。但是如今它们都面临着各自的经济难题,国内消费很不景气,这导致其国内消费者对中国出口产品的需求也急剧萎缩。具体而言,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虽然已经取得了恢复性的增长,但是巨大的公共债务和私人债务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的增长。

3.2进口产品价格上涨

从海关公布的近期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数据来看,几乎所有的进口商品的单价都在上涨,其中,原材料价格涨幅最大。美联储推出“二次量化宽松”政策,这个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例如铁矿砂及精矿进口单价同比上涨76.3%,原油上涨22.8%,ABS树脂上涨22%,纺织用合成纤维上涨28.6%,合成纤维纱线上涨23%,废铜上涨26.6%,天然橡胶上涨64.7%。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导致中国进口产品的总额极大的上升。而与进口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相反,中国出口产品的涨价速度显得十分缓慢,所以中国出口金额增速低于进口增速,从而催生了贸易赤字。

3.3企业囤货

由于原材料价格处于上涨的趋势,所以一些企业在这个价格上涨的趋势下预期原材料的价格还会继续上涨,于是企业纷纷囤货,增加自身的进口量。如铁矿砂、原油等产品进口数量都同比增长率都在20%左右,价格涨幅较小的原木、锯材、成品油等的进口数量也分别增长了20%~50%。进口数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进口总额,也是导致贸易赤字产生的重要原因。

3.4政府鼓励进口

早在2007年,中国政府有意控制顺差规模,就提出了“扩进口,减顺差”的思路,推行了以扩大进口为主的贸易政策。但是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的贸易政策也出现反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着外需萎缩的情况,这导致中国出口增幅极大的降低,于是政府为了扩大出口,出台了鼓励出口的贸易政策。但是2010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影响渐渐远去,中国经济的复苏势头较为稳定,政府因此再度推行扩大进口的贸易政策。因此,大型设备、原材料、飞机、高端设备等进口量增长较快。

3.5出口增速放缓

近期,中国出口增速放缓的一大主要原因是工业制成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优势动摇。2010年中国爆发了全国性的劳工荒,导致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极大的削弱了中国制造业的价格优势。中国出口产品的大宗——纺织品、箱包、服装、鞋类、电动机和发电机、家具及其零件等的出口金额增速都比上年同期下跌了10%左右。2010年6月开始,中国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和弥补库存已经基本完成,这时中国出口增速也开始逐步下降,同比增幅从2010年5月的48.4%下降到2012年4月的2.3%。从表1的国别数据来看,中国对多个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增长率都有所下降,其中对欧盟等国家的出口增速下降得尤为明显。

3.6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导致我国企业出口的成本和风险增加,于是减少了我国企业的外贸出口,从而推动了贸易赤字的产生。最近多年我国持续、巨大的对外贸易顺差是我国面临越来越多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近年对我国发起就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国家地区和案例越来越多,涉及到的出口金额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是世界上遭受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所占的比例更是达到全球一半以上。金融危机之后,欧美等国为了振兴国内的制造业,降低国内的失业率,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出口增长,限制进口数量,对我国更是采取了十分严厉制裁措施,从而导致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和升级。

3.7人民币币值进入升值轨道

随着我国的外汇储备越来越多、西方各国实施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也持续升值。2010年6月人民币与美元脱钩,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已经突破了6.5。人民币持续升值,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我国出口产品以附加价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利润空间较低。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我国的出口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影响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优势,国际市场占有率将会下滑。3.8春节因素每年的春节都在1~2月,春节期间,国内很多企业会放长假,这导致企业的生产减少,同时出口也因此减少,于是导致外贸赤字的产生。

4对未来的展望

4.1贸易赤字不可能持续

由于中国国内的消费疲弱,所以对进口的需求不大,这会逐步缓和贸易赤字。并且政府对贸易逆差也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所以预计贸易逆差将不可能长期持续。一旦贸易逆差进一步增大,并且持续下去,那么中国政府必将会通过减缓人民币升值、调整出口退税等政策扶持出口,从而遏制贸易赤字。因此,贸易逆差是不可能长时间内持续下去的。

4.2全面贸易顺差的格局不会改变

从第一季度的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本身发展可以看出来,一季度时一般贸易的逆差增长比较快,将近460亿美元,但是加工贸易其实还是跟往年一样,维持比较正常的发展,而且加工贸易的顺差增长也是比较高的,25%点多,达到了440多亿美元,但由于一般贸易的逆差增长过快,从而导致一季度出现贸易逆差。从长期来看,我们整体加工贸易还是在中国经济中贸易比重占55%左右,这种大格局如果在短期内不会改变,那么全年的贸易顺差的格局还是不会改变。

4.3贸易顺差缩小将成为必然

从目前的内外部环境来看,虽然贸易逆差不会长期持续,但2011年贸易顺差进一步缩小已成定局。从前面分析的贸易逆差原因来看,外部需求萎缩、贸易条件恶化、劳工荒削弱制造业优势都属于长期因素,都会在长期时间内对外贸出口造成影响,所以长期情况下,贸易顺差必将会缩小。

4.4出口仍然具有优势

中国的出口还是具有长期的优势,就是说我国现在出口竞争力还没有完全被释放出来,并且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基地,这个地位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都会保持,还有我国现在在国际产业链里,处于生产制造基地的地位,所以我国的出口潜力还是非常大的。此外,可能因为我国现在的出口里,加工贸易顺差差不多是40%以上,因为随着我国的配套能力的提升,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技术装备,技术能力的提高,这样在国内采购的这部分,也就是产业链拉长的这部分,会导致我国的加工贸易的顺差可能还会增加。

5应对贸易赤字的对策

从政府和外贸企业的角度来看,只要贸易逆差不走向失控的地步,就不需要过度担心贸易赤字,政府应当抓紧时机推动结构调整,开发内需。

5.1减少国内流通税费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出现劳动力短缺是大势所趋,也是无法避免的,由此引起的中国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削弱也是必然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意味着居民收入增加,国内消费能力也会随之上升,所以在这个时候,政府应当减少国内流通税费,消除“中国制造产品国内比国外更贵”的不正常现象。

5.2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刺激国内消费

必须加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地减轻居民负担,从而实现扩大内需的目的。世界很多国家在20世纪都已基本建立起了社会保障体系,比如20世纪初,欧洲若干国家建立起了公共福利制度;1929年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提出了社会复兴和改革法案,其中一直延续至今的便是社会保障制度;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大量增加社会保障投入;20世纪中后期,韩国也建立了福利国家体系。相对而言,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比较脆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虽然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远远低于城镇。农村已经成为政府社会保障政府财政投入的最薄弱环节。为了刺激内需,在短期内,我们应该完善特定时期的劳动就业政策。长期内,建设无漏洞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完善,能够有效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对于刺激国内消费具有十分明显和重要的作用。

5.3企业应当加快内迁,刺激内需

企业应当面向国内市场,根据国内的消费需求尽量开发能满足国内消费者的新产品,充分利用内地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等优势,逐步建立和加强企业在国内的销售渠道,建设品牌和渠道,满足和刺激国内的消费需求。

5.4走创新之路

一方面,当我国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后,就应该尽力提高我国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应该建立更好的培训机制,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只有这样员工的产出效率才会相应地提高;另一方面,低价竞争的策略正在逐渐变得越来越没有效力,所以我国外贸企业应该积极地走向差异化战略。从2011年开始,我国的出口部门应当考虑从模仿走向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组织和市场方面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