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项下热钱流入现状及策略
时间:2022-05-27 03:53:00
导语:贸易项下热钱流入现状及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是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占比大。就河北省而言,资本项下外汇收付相对贸易项下占比较低。2010年,资本项目外汇收支仅占国际收支总量的13%,而贸易项下外汇收支占国际收支总量的87%。因此,只有做好贸易项下外汇管理,防范异常资金借道经常项目外汇收支渠道违规流动,才能实现“打热钱、减顺差”的工作目标。二是贸易项下外汇管理宽松,容易出现管理漏洞。随着经常项下外汇管理政策调整,大部分真实性审核职能由外汇指定银行承担,贸易项下外汇管制较松。在这种管理模式下,一些企业和银行受利益驱动,频闯红线,恶意钻政策漏洞,违规办理贸易项下收付汇业务。只有加强贸易外汇收支监管,加大检查工作力度,威慑违法违规,遏制贸易外汇收支违法行为发生,才能确保省内贸易外汇收支健康运行。三是从监管实践看,加强贸易项下外汇监管十分必要。为防范境外异常资金大量涌入,外汇监管部门对资本项下多次开展专项检查。2010年,外汇管理局河北省分局在全省开展了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业务、转股清算业务专项检查,摸清了资本项下异常资金流入渠道、违规类型、违规规模,有力地遏制资本项下外汇违规行为。但是,经常项下,特别是贸易项下“热钱”流入识别和打击工作相对薄弱。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一些企业和银行存在贸易信贷不登记、货物流与资金流偏离较大等违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异常资金借贸易名义流入的线索。因此,只有加强经常项目外汇管理,加大检查核查工作力度,才能从整体上有效遏制异常资金流入的势头。
二、贸易项下异常资金流入的现状及风险
通过对河北省贸易收入量较大、收支活动频繁的111家对外贸易企业检查,发现有59家企业存在违规问题,涉及预收、预付货款登记、贸易收、付汇逾期未核销、未经审批将境外直接投资前期费用汇出、以人民币支付应当以外币支付的款项和借道“转口贸易”途径向境内转移资金等五个主要方面,违规金额达26511万美元,异常外汇资金正在披着贸易的外衣流入境内,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潜在着巨大的“热钱”流入风险。
(一)异常资金通过“预收货款”渠道流入
主要表现为虚增可收汇额。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出口收结汇联网核查操作规程进行修订,以扣减额度的方式,解决了部分可收汇虚增的问题。但仍有企业利用预收货款登记管理的缺失,虚增出口可收汇额。一些企业出口后,未及时在贸易信贷登记系统注销,虚增可收汇额度,为异常资金流入提供了可能。
(二)异常资金通过“转口贸易”实现跨境流入
1.异常资金通过“多收少支”转口贸易流入。根据现行转口贸易相关政策,企业利用进出口合同即可完成转口贸易资金跨境流动。而转口贸易收结汇环节,无论商业银行直接办理还是外管局核准,很难从单证表面判断是否真实货物交易。特别是不同商业银行办理的同一出口合同的有多笔收汇业务,更加无法确定收支差额的真实性,给不明资金通过“多收汇、少付汇”转口贸易渠道跨境流入提供了可能。
2.利用贸易融资新产品,规避转口贸易新政监管。根据现行外汇管理要求,企业转口贸易的外汇收入,应先入待核查账户,待企业进行转口贸易对外支付后方可凭转口贸易出口合同、进口合同、收汇及付汇凭证,办理结汇或划转。但检查发现,企业利用银行贸易融资性产品,对该政策实施规避。比如银行提供的1天本外币掉期和押汇服务,使企业从形式上先获得了对外支付凭证,再进行收入结汇。但实际企业仍是先收汇后支付,逃避了外汇政策监管。
(三)“境内交货、境外收汇”成为异常资金流入渠道
“境内交货、境外收汇”交易方式,容易造成资金流与货物流路径不匹配。境内外关联交易可通过签订虚假合同、出具虚假交货单证、进行虚假交易来实现异常资金的跨境流动;境外付款方可先行在境内以人民币支付货款,后将异常资金通过“境内交货、境外收汇”方式的货款名义再进行跨境流入。
(四)企业通过“预付货款退汇”实现异常资金流入
进口付汇核销制度改革后,商业银行直接为进口企业办理预付货款退汇相关收、结汇手续。但如退款人与收款人不同,仅凭进口合同、退汇协议、对外付款凭证及企业的证明和原境外收款人资金声明,无法证明代付资金来源的真实性。境外关联企业可通过退回预付货款,实现异常资金跨境流入。
(五)大型国企“资金池”境外循环成为不明资金流动渠道
大型企业集团所属各成员企业境外收入汇入境外资金池,接受集团公司统一调配,这种方式提高了资金管理、使用效率,降低了融资成本。但外汇资金境外集中进入资金池,回流后的资金性质不明,无法按经常、资本等资金项目性质区别管理,给外汇管理监管带来了难度,为异常资金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
(六)“离岸账户”成为潜在外汇资金流动渠道
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中资企业在境内开设离岸账户,使外汇资金游离于外汇监管之外。特别是离岸账户的设立,使得出口关单货物抵运国与相应收汇地区不一致现象更加普遍,容易造成货物流与资金流的不匹配,给货物贸易真实性审核带来了困难。
三、贸易项下“热钱”流入的对策建议
为强化贸易项下外汇监管,堵塞通过贸易项下实现异常资金跨境流动的通道,我们必须以转变外汇管理理念为着力点,进一步完善现有外汇管理政策。
(一)转变外汇监管理念与原则
1.加强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资金的均衡监管。我国现行外汇管理框架,资本项目部分管制,对资本项下流入资金监管严格,尤其对外商投资企业资本金流入与结汇管理,都有严格的核准程序和真实性审核要求。而对经常项目管理而言,贸易便利化是最大特点,随着贸易进出口核销制度改革,对企业贸易外汇收支逐渐实行总量核查和监测,贸易外汇收支量大、笔数多、贸易方式多种多样,异常资金混入其中,更具有隐蔽性。因此,不能忽视经常项下贸易收支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要注重非现场数据的分析、比对和筛选,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现场检查。
2.进一步探索对企业实施主体监管的途径。近几年大型专项检查的实践证明,不论是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专项检查,还是贸易收结汇检查,都是通过企业的外汇行为,对某种外汇业务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进行检查,外汇检查还停留在行为监管阶段。其实,企业的外汇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经常项下外汇收入,有可能转为资本项下贸易信贷收入,资本项下收结汇资金,也可能用于企业贸易项下生产经营,不能割裂开来。在贸易项下专项检查中,不仅发现了一些企业贸易项下收汇资金的违规问题,同时也发现了与贸易收汇相关的资本项下违规问题。因此,充分掌握企业的非现场监测数据,大力推进主体监管,对全面了解企业异常资金运作手法,严防异常资金跨境流动,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加强资金跨境流入和流出的均衡监管。近几年,国内经济形势向好,人民币持续升值,跨境资金流入监管压力越来越大,防止和遏制异常资金跨境流入国内房地产行业和股市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但是,2011年,国内经济形势有所变化,国家对房地产等热门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显现,国家外汇管理局“减顺差”相关政策的出台,促使我国国际收支趋于平衡。从河北省2011年进出口情况看,出现了增速放缓迹象;同时,我们在监管实践中也发现了另一种迹象,一些集团企业境外收入实行境外统一管理,外汇收入存放境外的意愿强烈。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境内跨境资金的流动情况,加强资金跨境流入、流出的均衡监管,防止在国内经济形势变化时逐利资金大量跨境流出。
(二)完善贸易项下外汇管理政策
1.完善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系统。现行贸易信贷登记系统注重对企业货物贸易项下(T/T和托收)预收、预付货款和延期收、付汇的登记操作,缺少对上述项目登记或注销的查询、汇总统计和其他事后分析功能。因此,建议继续开发完善贸易信贷系统的查询、汇总统计和其他事后分析功能模块,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部贸易信贷情况的查询,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设置预警指标和提示,对异常企业实行重点监测;增设预收货款子模块银行端功能,使银行在办理预收货款结汇或划转业务时,核查企业是否按规定做了“合同登记”和“提款登记”手续,保证系统中预收货款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进一步完善“转口贸易”操作规程。随着转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企业在主体交易、资金收付等形式上呈多样化、复杂化。目前,企业转口贸易收付汇只需外汇指定银行审核合同或协议、发票,其真实性难以确认。因此,建议转口贸易应进一步审查物权凭证的真实性,保证单证相符、单单相符、要素相符,达到对贸易真实性的审核;对一年内转口贸易收支达到一定金额或若干频次时,需由当地外汇局进行现场核查并形成报告备查。
3.加强境外关联公司同境内公司的资金收付管理。境内外关联公司通过贸易项下相关操作,可以实现资金境内外划拨,致使境内账户、离岸账户随时成为可以内外调度的资金池。建议对境内机构及相关法人设立的境外机构实行备案管理,形成数据库供外汇管理机关联网查询。进一步研究境外关联公司同境内公司的资金收付途径,制定相关政策,实现全国企业基本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
4.完善“境内交货、境外付款”交易方式的相关规定。为确保企业资金流与货物流匹配,建议进一步改进付汇核销手续流程:一是境内供货商办理出口报关手续,通过海关特殊区域将货物出口境内使用方,货权是境外采购商,货款由境外采购商支付境内供货商,境内供货商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二是境内使用方通过海关特殊区域办理进口报关手续,境内使用方将货款支付给境外采购商并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5.及时对一般贸易可收汇额度进行清理。企业预收货款不及时注销,容易导致部分企业一般贸易可收汇额度冗余,为异常资金利用冗余可收汇额度,实现跨境流入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建议及时清理企业冗余可收汇额度。
- 上一篇: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透析
- 下一篇:区委助困扶残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