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方式

时间:2022-05-08 10:38:00

导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方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方式

摘要:文中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意义,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方式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城镇化率突破了60%,2019年,全国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大规模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与此同时,关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也受到了高度关注。

1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意义

历史文化街区是城市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其来源深远并且复杂,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具有重要的艺术、历史与科学价值。城市文化是连续化的创造过程,每个时期发展特点都各具差异,历史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出当地历史的复杂与真实,是某段时期人们的生活载体,展示出人们的创造力和美学取向,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深受地方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1]。与此同时,历史文化街区在凸显城市特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奠定基调,也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如今,各地均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历史文化街区是固有的文化形式,能够被游客感受和体验,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景观。发展特色旅游,可以为当地餐饮、手工、住宿等行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给城市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城市化进程中,做好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改造,不仅是传承城市历史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有效方式。

2城市化进程发展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方式

2.1关注历史脉络

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顺应原有的城市肌理,将具有情感价值、文物价值,可以体现城市精神归属感的材料、场景、空间、图案、植物等继续保留,挖掘其中的内涵与主题,形成可记忆、可持续的历史文化街区,从街道景观、建筑细部、植物选择上,都要遵循这一主题,让人们在看到街区中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时,都能够感受到街区的历史文化与独特性。在保护与改造时,需要对街区现状、历史进行深刻剖析,分析历史文化在街区中的表达和存在方式,将文化内涵注入到保护与改造中。另外,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中,建筑的更新改造是其中的重点,也是最能够体现历史文化街区特点的专属符号,人们对于建筑,有着更为具象、全面的感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建筑物体现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2]。如,针对店面、店招的改造,要融入历史文化街区的专属符号,与建筑形式之间相互协调,保留质朴特色,避免过于商业化而影响整个街区的风貌;在街道铺装上,需要在满足人行、车行基础上,保留历史特色,沿用当地材料,加入地域特色图案与元素;在景观与植物的更新上,要尽可能保留原有景观,尤其是街区中具有标志性的景观和植物,在植物的改造上,要继续沿用当地植物类型,做到适地种树;在街道家具的改造上,要将符号性原则贯通在其中,统一街区整体风格,给外地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2重视公众参与

城市化进程发展中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还要重视公众的参与,保护与改造目的是为了让整个街区充满活力,无论是街区,还是城市,人都是其中的重要元素,如果忽视了公众的参与,那么街区就会变得毫无生气。因此,在保护与改造中,要主动征集当地居民的意见,了解街区历史,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方式,还原街区的场景,重现历史的记忆和味道。具体来看,可借鉴西方国家的措施,如开办历史文化周、降低街区门票价格,引导大众主动融入历史文化,凸显出历史文化街区的教育意义,对于社会大众而言,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往往是软性的,通过循序渐进的宣传,能够让更多的社会大众参与到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中。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条文,弥补当前法律法规的不足,制定一套实用、完整、具有适应性的历史文化保护制度,利用强制化的措施来规范公民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义务。

2.3注重文化提升

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也要高度重视文化提升,发动社会力量,打造专业化团队,精心打磨剧本,根据名人文化、街巷文化、建筑文化、书院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的保护要求,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细致、全面的分类,建档建册,形成数据库,提炼历史文化主题。同时,做好文化植入工作,利用标识、复原等方式,促进文化的再生,借助各类空间来拓展文化展示空间[3]。另外,还要高度重视文化传播,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时代的技术作用,以文史传播作为主题,充分发挥出新媒体作用,上线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讲述当地历史文化的变迁,在周末、五一、国庆等节假期,推出文化活动,吸引公众、游客前来体验、参与。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将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为智能街区,促进传统街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重构商业模式,为公众提供线上互动、自助购票、智能导览等服务,实现文旅产业的融合。

2.4推行精细管理

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上,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模式,现代化的精细化管理强调信息化、制度化,让管理能够落实到各个细节。在街区管理队伍上,整合公安、交警、城市执法、市场监管等各方力量,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对整个街区进行柔性化管理,打破以往的陈旧化管理模式。并借鉴高端住宅小区的管理模式,对街区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利用人脸识别、大数据等分析商铺经营状态。精心管理的历史文化街区可以成为城市的对外展示窗口,同时,相关部门还要联系社科协会、社会团体等,开展一系列的文化展示活动,讲述城市故事、街区历史,邀请越来越多的公众分享当地文化大餐。另外,进一步丰富“乡愁”内涵,恢复街区旧景观,利用多元化的方式来传承当地文化,引入年轻群体,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传播历史文化遗存,在街区设置直播亭,拍摄宣传短视频,将故乡的乡愁传播至各地[4]。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与个性,每一片街区,其背后承载的历史也不同,在街区改造中,不能忽略城市个性,忽略城市个性的盲目改造,会导致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荡然无存,传统的历史文化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沉淀,有人物、有历史、有传说、有故事,是任何现代化的人为景观都无法比拟的。针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造是抢救宝贵历史文化的有效措施,因此,在具体的保护与改造上,要继续摸索有效的渠道,走利用与结合的路线,形成保护、利用之间的良性关系。

3结语

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中,保护与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是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建设历史名城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各个地区出现了一些精品旧城改造案例,但是部分城市在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上,脱离了原有的城市格局,对此,需要从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做到扬弃适度,重视旧城文化的延续,把握好更新范围,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对街区历史文脉、空间格局等进行深度分析,重视公众参与,找出适合城市发展的改造方式。

参考文献

[1]陶丽萍,余钰凡,张国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路径与模式[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37(1):72-76.

[2]陶丽萍,余钰凡,张国超.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中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路径与模式[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8,037(001):72-76.

[3]黄焕,BertSmolders,JosVerweij.文化生态理念下的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以武汉市青岛路历史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0,26(5):61-67.

[4]陈濛,吴一洲,吴次芳.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绩效评估与优化策略——以宁波三大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规划师,2013,29(10):86-90,96.

作者:吴小琴 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