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文化历史演变与发展探析
时间:2022-09-06 09:42:50
导语:武术文化历史演变与发展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南江流域村落体育在南北朝时期的融合、明清时期的抗倭自守,民国时期的武馆运作、新中国成立后的机遇和磨难并存几个历史时期进行阐述,并结合双创的发展思路,针对目前存在的现状和特点,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经济上引进,并以东壁武术为个案进行实地调研,为传承南江流域村落武术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南江流域;村落体育;东壁武术;罗定
人类文明的起源大多依河而生,受地理位置和开发条件的限制,许多流域内仍保留着大量的原始村落,南江流域便是其中的一员。南江流域是古代百越族居住的地方,历史悠久,很久以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目前在其流域内曾发现多处旧时器晚期和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如:1983年11月下旬,罗定县文物普查队在罗平区沙头乡横垌村背夫山发现了一座土坑墓(编号M1)。[1]考古学家根据墓中器物的特征推断这是流行于两广地区的越人战国墓。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些原始村落体育项目濒临消失。如何在当今环境下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深思。2014年9月总理提出的双创发展思路,为村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南江起源于信宜、高州、阳春三市的分界岭,流经信宜市、罗定市、郁南等地,最后在南江口注入西江。南江流域处于热带地区,东南面有海拔一千多米的云雾山,西北面有天然屏障云开大山,使这里形成了适宜人类居住的山谷盆地。受地域、经济等条件的限制,南江流域内还保存着大量风格独特的古村落体育项目。南江曾被称为蛮荒之地,自古以来多灾多难。俗话说,寒门出贵子,逆境出人才。南江流域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有关历史故事和建筑物,为当地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1.1南北朝时期与汉族文化融合。说道南北朝时期百越与汉文化的融合,不得不提起一位英雄人物——冼夫人。冼夫人又称冼太夫人和谯国夫人,广东高凉人氏(今广东高州人)。她出生在一个俚族首领家庭。《隋书•列女传》载,夫人幼贤明,多筹略,能行军用师……罗州刺史冯融闻夫人有志行,为其子高凉太守宝(冯宝)聘以为妻。融本北燕苗裔,初,冯弘之投高丽,遣融大父(祖父)业(冯业)以三百人浮海归(刘)宋,因留于新会。自业及融,三世为守牧。冯冼联姻后,两家联手开发岭南、传播文明、收复海南、平定叛乱、安抚黎庶,岭南终成富庶文明之邦。[2]唐代之后俚人逐渐融合了南迁的中原人,形成了独树一格的岭南俚文化。1.2明朝时期抗击倭寇保家卫国。明朝时期,倭寇猖獗,他们烧杀抢夺,祸害相邻。许多仁人志士,投身疆场,抗击倭寇,张元勋便是其中的一员。张元勋自幼爱好武艺,其父张恺抗倭阵亡,他立誓杀倭报仇。1569年,吴平海盗遗党曾一本引导倭寇入侵,千艘战舰直逼广东、福建沿海,他跟随福建总兵李锡会同俞大猷,与敌大小六战,擒斩1700余级,缴获战船360余艘,从而歼灭此股海盗。[3]张元勋因抗倭有功升至广东总兵,镇守广东。明朝中叶,罗旁(郁南县境内)大山一带发生土著人叛乱,长达数十年。张元勋领兵平叛,战功卓著,被明朝万历皇帝敕封为“护国庇民”大将军。陈璘是一位抗倭援朝的民族英雄,他英勇善战,有勇有谋,著名的“万历三大征”,曾参加了两次。在平定罗旁叛乱后,陈璘因功升副总兵,驻守罗旁东山地区。1592年日本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史称“壬辰之役”。陈璘因熟悉倭情,被调往边境。他率水师与日本水师决战露梁海,全歼日军,功居首位;“播州平乱”,他率部出偏桥,智取海龙囤,居功至伟。[4]为此万历皇帝赐匾“开拓第一功”,赐联“辟土开疆功盖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1.3明清时期为了生计结寨自守。南江流域经常发生战乱,当地人民自卫强身。明万历建立直隶州,实行“募民占籍”政策,不少武士入籍建家立业。明末,南明政权覆灭,跟着“三藩之乱”又起,罗定陷于战火中近半个世纪,官兵攻城夺地,乡间盗贼众多,乡民多结寨自守…。[5]一直到康熙以后,武术在当地乡村十分盛行,明清两代有武进士7人,武举人47人,单是罗镜便有武举8人,担任把总以上武官28人。[5]1.4民国时期以武馆形式运营。清末民初,随着资本主义的入侵,一些产业相继破产,盗贼再起,再次掀起武术强身健体的热潮,很多乡村请人教习武艺,武馆应运而生。罗定人梁贵荣在罗城创办了东壁跌打武馆。1928年在同盟会会员黄元白倡议下,召集罗定各区的族老和有名望的人开会,由各区推荐选手表演,选出梁贵荣为会长,其他优秀者作为会员,成立了罗定县(今罗定市)国术协会。国术协会分为甲、乙两馆,甲馆由梁贵荣主持,乙馆由陈乔山主持。1933年梁方伍被邀回到罗定传授武艺,他主持的武馆成为丙馆。梁方伍不仅武德高尚,还擅于思考,将蔡家、李家、佛家等所学拳术相结合。抗日战争期间,有些著名武师流落到罗定。为了生计,他们在罗定开馆授徒,引入不少外地流派的武功,如:著名的拳师叶敬亭、吴瑞松、铁海龙等。与当时罗定著名的拳师双方相互借鉴,相得益彰。1.5新中国成立后机遇与磨难并存。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各行各业,生机勃勃,作为保家护院存在的具有强身健体性质的村落武术的价值反而降低了。长年征战,人口剧减,发展生产,迫在眉睫。随后又经历了十年,不少武术前辈遭受侮辱、迫害。收藏在群众中的武术史料、书籍被抄被毁,武术传承的基础遭受严重破坏[6],中国武术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或遏制。例如,河北沧州的王子平、朱国福、姜玉和等武术名家先后遭到迫害,甚至被抄家;著名宣武体校教练郭双凤老师的师傅宋志平先生的器械及习武资料全部被红卫兵拿走,陈氏太极拳名家雷慕尼当时去了西厂拉煤。很多民间武术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7]乡村武术项目也是如此。1952年之后一个时期,部分领导把练武术和打群架划等号,罗定不准民间开馆习武,“功夫佬”多回乡务农。[8]结束后,武术步入复苏期。1979年1月国家体委下发了《关于挖掘、整理武术遗产的通知》的重要文件,并组织武术调查组分赴山西、陕西、四川等13个省、市、地区开展考察,在1982年12月,国家体委召开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并提出“挖掘传统武术,抢救武术文化遗产,是当前的急迫任务。”于是国家体委成立了武术挖掘、整理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部署全国武术挖整工作,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相应成立了挖整办公室,专门负责当地的挖整工作。[9]习武之风再次席卷南江流域。改革开放后国外的一些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人民群众的注意力也随之发生变化,开始投向经济市场。在这种社会变更下,武术真正的经济价值尚未得到体现,加上村民娱乐方式的增多,村落武术的发展每况日下。
2“双创”视角下南江流域村落武术发展的途径
2.1“双创”特点。“双创”源于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思想。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2018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的文件。由此可见,“双创”是当今和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这一思想同样使用于村落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创新”是社会发展第一动力,在原始村落武术项目的传承中,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创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一套体系。“创业”是创业者对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的过程。这对村落体育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2.2南江流域村落武术发展的途径。南江流域涉及的地理范围较广,本文在讨论其流域内的武术项目时,主要以东壁武术为例。据东壁武术的第四代传人梁仲炘介绍,东壁武术自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创始人梁贵荣老前辈之前几代都是单传,为免受外人欺凌,自幼习武,曾拜梁华周、沈金、颜耀庭、颜殿雄等为师,兼学跌打损伤。现传拳谱:大乘拳、八卦拳、少林正宗一百零八点拆手图解等。由于梁老前辈为人厚道,性格随和,街坊亲友请他教子弟习武,逐渐名声大振。2.2.1思想上重视。“创新”意思是创建新的。首先应从思想上认可,再去积极创新。古人云:“三思而后行”就是这个道理。马克思指出:“人们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村落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在特定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肢体语言,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优质载体。东壁武术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在历史环境变化下,东壁武术的发展之路起起伏伏。据梁师傅口述,曾出现两个发展高峰期:一是抗战期间,全民皆兵,举起拳头,保家卫国。二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结束,在国家“挖掘传统武术,抢救武术文化遗产”的号召下,东壁武术迅速崛起。1987年经罗定市文化局批准“罗定民间艺术团”成立,后更名为“罗定海燕艺术团”,由东壁武术传承人梁仲炘担任团长。当时艺术团盛极一时,他们将传统武术与唱歌、舞蹈、气功等舞台艺术相结合,深受群众喜欢。后来,随着港台音像制品涌入大陆,俘获许多观众的“芳心”。国内这些原生态表演形式逐渐式微。从南江流域村落武术的发展可见,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村落武术起伏波动的关键因素。这种形式也像极了《物种起源论》里的适者生存规律,物种和自然界的关系也适应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想要“永葆青春”,就要适应时代更迭,与时俱进。从心里认同村落体育文化,有武术文化自豪感,自信心,自觉去学习传承,重新回归“原生态武术”那种自愿自发的心态中,增强文化认同感。“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认识,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10]这才是村落武术的根,参天大树无根则“衰”。村里武术项目应认真分析自身的特点,并找出与其它项目的不同之处,利用自身的优势发展自身的强项,将其它表演项目,表演形式符合自身发展的地方引进出来,创新出符合自己的发展模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2.2行动上主动。“创业”指创办事业,需要创业者组织、技术、思考、判断等行为。世界万物优胜劣汰,谁都想生存,不想退出历史舞台,就看你如何适应历史潮流。圆明园的柱子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对于众多的村落武术项目而言,如何顺应时展,除了思想上重视外,还要积极行动。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主动出击。在南江流域村落文化调研过程中,梁师傅还向课题组展示了蛇形虎爪拳和刀术,并带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器材室。从其招式可见,东壁武术是典型的南派武术,动作技术以快打慢,器械有棍、刀、枪、叉、剑、藤牌等器械。藤牌现在很少见,据说用手指头大的山藤织成,舞起来如风车般转,前进可象车轮一样快速转过去,防守时整个人都可罩在藤牌之内,是攻防具备的武器。[8]在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下,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提出“六进”作为推广武术工作的重要目标。2004年与教育部联合颁布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在体育课中适量增加武术内容。对于村落武术的发展而言,这无疑是个机会。新农村建设以来,以村委会为代表的自治组织、以农村合作社为龙头的非盈利性组织、以乡镇事业单位为联谊的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得到较快发展,已经在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的一些具体事项方面显示出其特有的生力军,蕴含着巨大的体育文化管理功能。[11]东壁武术所在的七和村属于罗定市管辖。罗定市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有龙龛岩摩崖石刻、文塔、蔡廷锴将军故居、罗定学宫等。岭南所发现的三座大型战国墓葬,两座在罗定。可见,对于东壁武术而言,除了利用自身项目的优势,重新推广特色项目藤牌,还可以与所处城市的特色相呼应,形成旅游与表演一体化服务。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曰:文化是脆弱的,一旦脱离了其生存的文化圈就会走向衰亡;文化又是坚强的,走出去还能走回来。2.2.3经济上合作。目前许多村落项目衰败的原因就是缺乏经济支持。俗话说,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而武术传承人对武术自身所蕴含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例如,“1991年11月,湖北举办了武当文化武术节,在短短四天时间里,仅贸易活动的成交额就达7亿人民币。”[12]“郑州于1991年、1992年、1993年、1995年举办的四届少林武术节,经贸成交额分别为8、24、32、52亿元”。[13]远的不说,在南江流域郁南县连滩镇有个南江文化艺术节,引入飘色、禾楼舞、曲艺等项目。每年周边都有许多人慕名而来,当地人们也摆满了许多特色物品,供游人观看和购买。观光者的交通和餐饮等方面都为当地带来不少的经济收入。南江历史文化贯穿于人们的精神世界,英雄的故事激励着后人继续奋斗。为了缅怀先人,后人用不同的方式纪念他们。冼夫人一生顾全大局,功勋卓著,深受后人敬重,被尊称为“岭南圣母”。为了纪念冼夫人作出的贡献,后人建有“冼夫人庙”。张元勋抗倭有功,广东百姓为了纪念他的丰功伟绩,特建“张公庙”。张公庙座落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郁南县连滩镇,至今已经400多年。1985年连滩张公庙被列为郁南县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璘抗倭援朝,在三罗地区流传着大量有关陈璘的民间传说,“陈璘传说”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举措从不同的方面让后人纪念先烈。对于南江流域的村落体育而言这是一个天赐良机。我们要充分挖掘体育旅游资源,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利用这些古建筑群和当地舞龙舞狮,武术表演相结合,将理论研究和实践宣传相结合,将思想与行动相结合,在物质和精神双赢。
作者:姜喜平 黎宇 刘少青 陈灿 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 上一篇:红四军入闽历史条件与影响
- 下一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