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建筑空间再造研究
时间:2022-12-03 10:03:36
导语:历史文化建筑空间再造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文化空间最主要的特质是一种历史文化精神,显现出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的多层内在价值,延续城市文脉,成为当地人们的心理归属和精神寄托。下面以淮安市清江浦漕粮仓储历史文化建筑空间为例,初步探讨该建筑空间再造设计的方法。清江浦漕粮仓储空间已受到自然的损毁和人为的改变,几乎消失殆尽。但是其对于淮安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非常重要,因此漕粮仓储建筑空间的再造能够成为延续历史文脉又适应现代生活的景观环境。再造建筑空间设计应不拘泥于历史环境的复原和历史材料的限制,而是注重意向的环境再现,即清江浦漕粮仓储文化精神的表现设计。如国外的法国巴黎雪铁龙公园设计,国内的绍兴书圣王羲之故居—兰亭设计和广东中山市岐江公园设计等。
二、清江浦漕粮仓储历史文化概述
从隋开凿大运河以来,淮安就一直处于要冲地位,大运河的主要功能是漕运。淮安为附近南京、江西、湖广、浙江等省粮食汇集之地。每年通过运河经淮安运输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的三百万石的漕粮。自唐宋以来,漕运实行“江船不入(淮)汴,汴(淮)船不入江”的“兑运”。因此需要在淮安清江浦建立一座大型的周转粮仓,明代初期明永乐十三年(1415)常盈仓就此诞生。不久因漕运实行长运制度,常盈仓中转的漕粮逐渐减少,最后仓库缺少维护以至于被废弃,清代在常盈仓西边重新选址建设丰济仓,但规模远不如常盈仓。此两仓都是漕粮储存和转运的重要粮仓。常盈仓在清江浦的兴旺时期虽然不长,但是对清江浦的建设发展却有重大带动作用,淮安知府金铣《重修清江浦漕运厅事记》称,“乃卜淮阴之地,惟清江浦宜为仓百区,命中贵二人以主之(即监仓户部分司)……于仓之北沿河之滨,立南京及中都、江北各卫船厂……仓之西北建灵慈宫(天妃宫),为祝禧之所……宫之旁稍西为此厅事(漕运厅),便于总制也”。此文说明,由于清江浦常盈仓储区的建立和发展,先带来了淮安清江浦地区的初步发展,后又带来了户部分司、工部分司、漕运分府、督造船厂、天妃宫等一批机构的建立,使得该地区由空旷之地变成了以仓储和造船为主体的城市格局。明代在清江浦建设常盈仓,设立淮安三关之一的户部储粮,实行兑运制度,因此常盈仓为国家的漕粮中转仓。那么作为中转仓,有其一系列的转运程序,分别如下:验粮,从码头搬运粮食到仓库区,晾晒,进仓储存,兑运装袋出仓,从仓库搬运在漕船。此中各个程序都能大量的反映出清江浦漕粮仓储的历史文化。如验粮程序可以反映清江浦漕粮收验过程的收验制度、收验方法和收验工具等。清江浦漕粮仓储区除了仓储粮食外,还有兼做军储仓和预备仓的作用。因为在明清时期,淮安地处淮河和黄河交汇之处,加上淮安雨季集中,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淮河流域72天时间内的降水量一般要占到年雨量40%~50%之多,所以该地水灾频繁。淮安还是长江以北,大运河上的第一座重要城市,位于南北分界的要冲之处,是兵家的必争之地。我们在丰济仓图中发现有多座碾坊、碓房和米作坊等。灾难时,发挥粮仓作坊的功用,将谷类粮食碾磨成麦或者舂米,能够有效的施粥赈灾或者用作军粮。
三、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的功能特点
根据对丰济仓当地居民的询问调查、光绪八年许元琳杨雨蕤绘重建清江丰济仓廒全图(图1)的研究以及对照比较北京南新仓,鄂西北郧县大丰粮仓和杭州富义仓,总结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有以下一些功能特点,参见丰济仓仓廒建筑单体推断图(图2):1、防潮性:仓库墙基为条形石材高出地面,墙体厚实,屋顶为悬山顶,这与当地硬山式民居建筑完全不同。2、隔热性:屋顶较厚。侧高窗和檐廊,从图上我们发现丰济仓的侧高窗开的较大且较低,而粮仓的开窗要尽量避免阳光的直射,因此廊檐的作用正好阻挡了直射的阳光,使进入仓廒的光线都需要二次以上的反射,有效的使室内既能有良好的通风,又能合理的避免阳光的直射。3、通风性和防水性,淮安雨季集中,黄淮并流,水灾频繁。因此,仓廒不仅有较高的台基,地面铺设青砖,其上设置高达80厘米左右的地阁,其上铺设木板。这样既可以有效的防水患,也有良好的通风性。墙基上间隔一定距离有小型的通风孔,屋顶上设天窗。巧妙的使空气形成横向和竖向的立体流通。
四、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空间再造的艺术特征
在建筑中,凡是具有艺术性的作品都符合于形式美规律,反之,凡是符合于形式美规律的建筑却不一定具有艺术性。建筑的艺术美要求通过自身的艺术形象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清江浦漕粮仓储历史文化建筑的艺术美是对于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通过一定的形式反映出来,且符合形式美规律,具有让该城市居民追溯既往,连接过去和当代文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是一序列赏心悦目的美景。因此,具有艺术性的建筑作品需同时具有思想内容和形式美。评价一件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是合理的思想内容能否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让人能够体会到作品应有的性格特征。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空间再造的思想内容应展现朴质、大气、敦实、厚重的性格特征,寓意着国家粮仓的坚实丰满和国力强盛,从展示的历史工作程序和制度中体悟到清江浦漕运文化的辉煌。虽然在实际的功能上,该建筑空间再造已经成为商业空间,但是在文化角度上,它是漕运仓储空间历史文化的载体。同时它也是具有淮安地域性特征的建筑群落,展现当地特色的建筑文化特征。
五、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空间再造美学角度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方法上,如何把握朴质、大气、敦实、厚重性格特征的清江浦地域性的漕粮仓储建筑空间?1.单体建筑设计在功能上,要满足商业建筑空间的功能需求。同时,单体建筑应吸取丰济仓的建筑功能优点,使建筑室内达到冬暖夏凉且不潮湿的节能低碳式优势。在艺术性上,整体设计注重传承漕粮仓储空间敦实厚重且大气的建筑性格特征。在局部设计上,突出关键节点,通过强调、凸显、夸张或者细化等艺术处理手法,使之成为建筑的个性亮点。如天窗的设计合理加大体量、凸显、精细化等,可以成为该建筑的特征。同时不论是整体还是局部设计上,都要体现淮安地域性文化特征,即提取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作为创作的源泉,将该地域人们认同的文化内涵物化,使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白“所指”,而达到对空间环境的认同。如把握该地域为青砖黑瓦式朴质的灰黑型建筑色彩体系,继承并推敲具有地方性情感的符号,如天窗形式、门窗式样和建筑结构节点设计等。2.建筑空间组合设计建筑空间组合应传承清江浦漕粮仓储空间组合特点。丰济仓建筑从整体布局上看,仓储区部分为四合院布局,中间天井空间相比淮安当地官衙和民居四合院天井空间开阔很多,东西长约16米,南北长约11米,具有作为晒场的功能特点,围合该天井的建筑也相对体量较大。在建筑空间组合设计上,传承该空间功能特点,既有利于突出大气的建筑空间特征,也隐喻了粮仓空间中晒场的功能特征。常盈仓有仓廒八十座,共八百间。胡瓘作《常盈仓周垣记》,称其“俯临大淮”(即今市区里运河),“广凡二百七十八步有奇,袤凡四百九十八步有奇,周凡一千五百五十四步有奇”。规模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之一。由此可以推测,常盈仓主仓廒区为一座大型的联排式的仓储建筑群。此外,还有一些伴随粮仓需要的建筑和设施,如安全需要方面有水井、水龙房、警钟楼、更房等防火设施。企盼安全的祭祀建筑—仓神殿。建筑空间组合集仓储建筑、祭祀建筑和防火建筑于一体,采用联排式和四合院式灵活布局,运用线、面、体各部分的比例、均衡、对称、色彩、质感、韵律等的形式美手法进行设计。3.景观设计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不仅给人带来视觉愉悦的表层意义,还要表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寓意和展现历史精神。清江浦漕粮仓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体现清江浦漕运文化价值,在思想内容上主要有三方面:第一,以漕粮仓储文化为主体,给游客一种特色的地域性文化特征,给当地人们一种认同感。第二、作为国家的重要漕粮仓库,应给予一种大气、浑厚之风,同时给予地方一种骄傲。第三、展示历史的工作状态、程序、制度和事迹等,在艺术设计氛围上,注重体现地域性文化精神的体现,如当时当地仓场劳动人们包括保证国家漕粮运输通畅的名人和作为普通的职员或者搬运、晾晒、碾磨等仓储区各工种工人的劳动和生活气氛,作为国家作出贡献的高尚精神的表现。在仓的周边街巷,与仓储漕运相关的行业应运而生,如大车店、饭馆、铁匠炉、木匠铺、麻绳铺等。通过景观艺术设计,良好的体现出仓储漕运的文化气氛,给人了解并记住作为淮安市中心区发展源头的这一段历史。
六、结论与展望
清江浦漕粮仓储建筑空间再造从美学角度看,适合于文化精神的表现设计方法,通过深入研究清江浦漕粮仓储历史文化,从建筑功能特点、艺术特征出发,初步探讨了方案的各项控制性设计方法。当然,历史文化空间再造在其物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更多更深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只有对清江浦漕粮仓储文化内涵全面深入的理解,才能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淮安的历史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漕文略.漕运通志卷之十[M].第一版.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2]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
作者:朱洁冰 王迪 单位:淮阴工学院
- 上一篇:历史文化教学路径思考
- 下一篇:历史理解策略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