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述评

时间:2022-11-02 03:13:25

导语: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述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国内外历史文化保护述评

摘要:历史文化保护事业,对于我国来说,是新时代初生的新鲜事物,而对于世界而言,则是已经拥有数百年历史沉淀的成熟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形式日渐增多,历史文化资源不再是孤芳自赏的阳春白雪,而更成为能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生机的一种力量。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新时代,习特别重视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我国所崇尚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理论也将开辟出一条适宜国情的独特而崭新的中国道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保护;历史名城;市政规划

近年来,我国特别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无论从落实党中央精神、文化传承的意义,还是从实际应用价值出发,保护历史文化资源都已经成为当下热点。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问题的研究,国内而言,近二十年来,学术界有着大量研究成果诞生,从历史文化的传承、立法、文物管理与保护、市政规划、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等角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学术层面,吴良镛先生提出对历史名城“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理论,成为现代中国城市保护历史文化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周岚,作为江苏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厅长,在江苏省二十年的工作实践中解读了该理论,进一步拓展为“八论”,即城市发展论、历史资源论、科学保护论、渐进更新论、整体设计论、文化传承论、发展协调论、社会支撑论,为历史文化保护提供理论支撑。

城市发展论旨在打破静态化的历史文化认识,城市在发展,在创造新的历史,保护历史文化,不是泥古不化,而应当符合时代的要求。历史资源论旨在破除狭隘的认识,更多注意到历史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既可以成为当代人精神上的宝贵财富,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物质利益,在适宜的物质利益刺激下,历史文化的保护水平也会提升。科学保护论旨在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不仅是对历史文物,还应当对许多非法定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遗产进行保护,要有宏观的战略布局,不应孤立地保护少数文保单位,而应当将这些单位结合为一个更大的整体,在布局上协调一致。同时,在保护过程中,应当结合每一个文保单位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订保护计划,从科学的调查研究出发,应当以科学的态度与理论、实干的作风与行动进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渐进更新论旨在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具体地方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的状况相结合,处理好文保地域的产权制度引发的问题尤为重要,应当在小尺度范围内渐进工作,在渐进理念的指导下,用试点——总结——完善再实践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历史文化保护的工作。切忌“一刀切”,贪大求全的不良作风。整体设计论旨在在具体的历史文化保护中,要有整体意识,整体布局,整体规划,整体设计。历史文化不能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孤岛,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物要与城市融为一体,不可突兀。要有新老空间的联动,在历史城区中形成可以深入感受历史文化气息的环境,建设经过精心设计,串联整个城市历史地标点的历史文化廊道等。文化传承论旨在推动人工建造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建立、历史空间的继承和文化的包容发展、重要空间的设计和场所的塑造、继承并弘扬整体城市规划设计的营建传统。

发展协调论旨在进行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时,必须与本城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地理区位条件相协调,不能做超出经济、社会承受限度的保护与开发行为。社会支撑论可以说内容最为丰富,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因为这种理论是基于对传统保护工作问题的反思,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是把保护工作视为专门人士的一项技术工作,而忽略其社会属性和公共政策属性。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大体上是在国家的保护体系的基础之上,主要还是由少量专家和单位来推动的,保护工作过于专业化和缺乏群众基础,就必然会影响到保护工作的社会实效,现实中完全依赖专家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在这种理论支持下,作为主导力量的政府首要就是加强法制规范的建设,要推动地方相应法规的制定;要按照制订的规定,积极推动重要历史建筑名录的分期分批公布;要针对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不同环节、层面工作推进制度化、规范化;更应当制定更具体切实的历史文化保护技术规范,历史文化街区内不应简单机械地照搬现有的各种标准,而应该采取不同于一般地区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来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在地区交通组织、市政配套、建筑安排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应结合本地历史文化保护的实际要求与实际情况来制定。为了提供相应工作的资金保障,政府完全可以尝试建立和创新历史文化保护的财政扶持机制:建立起一种历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每年可从地方财政当中投入一部分资金作为资本金注入该基金,该基金重点资助历史文化保护的项目。同时逐步健全社会性保障的配套制度,出台适应历史文化保护地区人民需求的居民安置措施,明确旧城改造后市民的回迁率,改造前后的人口密度等问题。借鉴先进经验,在城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在服务设施、教育设施等方面尽可能保持原有结构。关于保护行动的计划,保护规划的实施,应该分时序、分区、有重点地在政府主导下,以项目形式逐年加以推进。政府相应需建立并明确年度实施的制度体系。以上便是国内学术界对于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些代表性观点。从保护还原历史原貌,到积极开发已经消逝的历史文化遗迹,二十年间,中国上百座古城都进行了适宜自身的规划与改革。在当下已经有着相对完善的保护模式。中国的历史文化保护,是一个从弱到强,从接受他国经验与援助到开辟自己道路的过程。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人民意识的提高,学术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历史文化保护在中国是有着光明前景的。

欧美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进入21世纪后,不仅在国家立法等宏观层面予以支持,尤其鼓励普通市民与NGO参与历史文化的保护,从法规的强制到自觉的行为,经历漫长但切实的进步。美国的联邦与地方立法相互配合,联邦政府建立了完善的文物保护激励机制,州与地方政府则有着较大的自主权,结合本地特色与实际,灵活立法保护。美国的经验是基于其历史文物多为个人私有的国情,然而其灵活全面,调动社会各界的历史文化保护运行机制,有效克服了效率低下、资金不足、缺乏科学指导、盲目开发造成遗迹损害等其他国家常见的文物保护问题,确实值得借鉴。美国重视民间力量,日本亦然,同时日本更有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的特点,通过政策与经济的扶持,培养高质量的民间修复技术人员,建立了官督民营,官助民办的民间工坊体系,保障了文物修复与保护技术的高水平。

总之,欧美与日本等先进国家在历史文化保护上有着丰富经验,较完善的体制与法规,学术研究更为扎实、与社会联系更为紧密,国民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也更有自觉。但是西方国家的经验也是基于本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必当借鉴,但不可以削足适履。最后,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之所以面临巨大挑战,在技术上,历史文化保护问题对于现代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技术经验尚不充分,机制有效运行与政策的真正落实也有较大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张杰.深求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小规模改造与整治——走“有机更新”之路[J].城市规划,1996(4):14-17.

[2]杨俊宴,吴明伟.城市历史文化保护模式探索——以南京南捕厅街区为例[J].规划师,2004,20(4):45-48.

[3]林楠,王葵.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北京南池子历史文化保护区(试点)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3(11):7-11.

作者:于道文 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