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对外传播及外译策略

时间:2022-05-25 09:26:38

导语:历史文化对外传播及外译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文化对外传播及外译策略

一、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

1.淮河流域地理特征和生存环境。淮河流域的发源地与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有所不同,桐柏山面积大并且较高,有充足的水源以及大量的积雪。但是,淮河流域的南面是大别山系,西面是伏牛山系,但我国的地貌特征是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所以,淮河流域就覆盖了伏牛山以东、大别山以北、黄河中下游以南的地区。淮河流域是山地与平原并存,但多数以平原为主。淮河流域的主要支流都在黄河中下游以南的黄淮平原。黄淮平原的形成是由于淮河干支流的洗濯滋养及黄河的泛滥冲刷淤积,正因如此,地形地貌也较为一致。这里阡陌纵横、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适合种植稻谷类的植物,并且有助于各种经营和生产的开展。与黄淮平原相比,淮河上游和以南区域是大别山和桐柏山,多为沟壑和山脉峰岭,有着十分显著的区别,在种植物上也由于地理特征产生了较大的区别,该地区更加适合养殖水产品。2.淮河流域生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淮河流域的生产方式及农业耕作由于气候条件与地理地貌造成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有着明显的区别。从原始社会到后来的传统农业文明,淮河流域的农业种植既包括水田耕作,也包括旱地作物;既包括山地种植特色,也包括平原耕作方式;还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以及河塘水域的生产方式,充分体现出黄河文明向长江文明过度的阶段[1]。由于多元化的生民来源也造成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的多样化。此外,由于淮河水系的庞大,降雨量十分充沛,淮河流域的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还体现出与水密不可分的情况,所以,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水文化”性质。通过近些年考古,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本来面目开始被逐渐揭晓。通过分析淮河中下游的文化遗址,得知了当时淮河流域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特色,形成了浓郁的当地土著特色,成为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

一个流域的文化影响力,一方面来自于其具有魅力与特色的内容,另一方面来自于是否具备强大的传播能力与有效的传播途径。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应是政府和政府中的机构来引导进行国家之间的文化合作与交流。不断强化淮河流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高淮河流域在国际上的美誉度及知名度,促使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淮河流域的特色与魅力,就必须加强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对外传播的工作。近些年,各省政府、省委对外宣工作十分重视,并且付出了一定的努力。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逐渐提高,在世界上树立了独具魅力的淮河流域文化形象,同时也向文化强流域的目标不断前进。首先,处于淮河流域中的各省都举办了频繁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运用多样化的文化传播途径。各省都以文化为载体、以对外为空间、以交流为手段,通过社会科学、艺术、文化、科学、卫生、教育、旅游、出版、新闻、体育等领域的交流活动,有效地扩大了各省的对外文化交流。重点构建知名的主打品牌,并且在各个国家举行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周,大量地展示民间艺术、图片展览等,将淮河流域的文化资源魅力更好地展现给世界各国人民,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获得了许多海外观众的喜爱和赞赏[2]。其次,处于淮河流域的各省的宣品制作水平及设计都在不断加强,并且种类别致新颖、丰富多样,是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大亮点。外宣品主要是以光盘、影视片、画册以及图书等形式为主,大量各领域、各行业、各种对外交流的外事交往及外事出访等活动,在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对外传播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外宣品能真实地展现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悠久、自然景观的优美,充分激发国外对其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能最大化地展现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特色与魅力,促进对外宣传的工作,成为对外传播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在传播效果上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不足之处还较为明显。所以,需要通过加强外译工作质量与效率来有效提高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对外传播的成果。

三、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策略

加大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构建行之有效、覆盖广泛及传输快捷的对外传播文化体系。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语言转换促使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走入异域,让他国人民感受并接触到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独特风采和深厚内涵。外译工作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淮河流域中的安徽省、江苏省、湖北省以及河南省必须首当其冲,将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是符合构建文化强流域的大背景,以及对外传播文化的有效途径。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无疑能推进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互动以及共同发展[3]。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以其浓厚内涵及独特色彩成为中华文化中的伟大瑰宝之一,同时也构成了世界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不可缺少的要素。翻译属于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对于文化繁荣与构建具有无法取代的积极作用。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翻译不仅能宣传各省的特色文化,增加淮河流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还能让外国人更加了解、探究、欣赏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有效促进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根据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以及外译工作需要,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活动需要由专业理论作为指导,同时由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现阶段,对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外译的研究和实践依旧较少,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关于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翻译活动的研究较为零散,并没有构建一定的体系。第二,注重培养我国中译外人才队伍,提升队伍的综合素养,解决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外译人才稀缺的主要问题。近些年,处于淮河流域各省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翻译专业硕士教育,并且将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外译课程引入其中,进一步为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外译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第三,为了更好地将博大精深的淮河流域历史文化传出国门,政府力量是必不可少的,相关部门应在资金以及法律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助对外传播以及外译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从提高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不断推进和关注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翻译工作,进一步强化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有效提升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对外传播与外译工作的国际化。

四、结语

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扩展淮河流域在国际上的影响,促使淮河流域历史文化走出国门,向世界展现淮河流域独特的魅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相信能在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认真工作和努力配合下,促使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对外传播及外译工作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尽早实现我国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传播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伟大精神。

参考文献:

[1]曹胜强.基于历史与现实视域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力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4).

[2]樊继群.美国切诺基文化传播对淮河流域弱势文化外宣的启示[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2).

[3]许明武,梁林歆.吸收融合: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作者:方柳青 单位:阜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