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城继承与延续

时间:2022-12-05 10:11:23

导语:历史文化名城继承与延续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文化名城继承与延续

摘要:历史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在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准则、精神信仰等的总和,并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的观念渗透在从古到今的城市营建中。本文将以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市为例,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挖掘广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找寻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营建的契合点,探讨城市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继承延续之路。

关键词:历史文化,文化传承

一、广汉历史文化与城市营建发展

1992年,广汉市列入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名单。广汉,这颗拥有千年历史的川西明珠,融汇了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从三千年前的巴蜀都邑,到汉州故城、古色雒县,再到新时期的天府水木田园城市,广汉人在不断地探索和营造适应时展、体现地域特色的理想城市。(1)古蜀都邑——远古蜀国信仰。位于广汉西部的三星堆遗址本是先秦时期古蜀国的都城,其古城的规划和营建充分体现了古蜀文化的特色,同时又反映出当时古蜀国对中原文化的接纳和吸收。三星堆古城建于2800至5000年前,经历了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王朝,生产方式逐渐由渔猎畜养转变为农耕粮种,氏族聚落亦逐步发展成奴隶制国家,东、西、南、北城墙和月亮湾城墙依次建起,城内划分为内城、祭祀区、手工作坊区、居民房屋区、城外墓葬区等功能区,体现了古蜀文化对三星堆古城营建的引导[1]。而后期三星堆古城的空间形态规划采用了中轴线布局的方式,充分反映了对西周营国制度的借鉴。研究表明,三星堆古城的建设具有先后顺序,最初的古城是具有内外城郭的矩形城,商末周初时期,杜宇夺取鱼凫王位后,以三星堆土台和祭祀坑为中心,对原有功能区重新定位,形成东北向西南贯穿全城的中轴线,建立了极具政治象征意义的秩序[2]。(2)汉州故城——雒水情怀浓厚。广汉,古称“汉州”。据《历代汉州志》记载,汉州作为地名始于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辖雒、什邡、绵竹、德阳、金堂五县,以雒县为州治,直至清康熙的一千年多年里,雒县始终是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雒县时属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因雒水流经县境而得名。雒县古城的起源和发展都与平坦辽阔、众河萦绕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自古形成特有的“雒水汉风”水文化。古城的建设因天材、就地利,城墙东、南、西面依据狮子堰走向沿河而砌筑,借用自然河道作为护城河,北面以江面宽阔的湔江作为天然屏障,形成近似正方的不规则形状城市形态,体现出雒县古城的营建思想既受到西周以来营国制度的影响,又充分掌握该地区独特的水文条件,建造出因地制宜的城市。雒县古城内布局沿“十字街”展开,南北向中轴线上布置衙署、城隍庙、武庙、文庙等重要建筑,反映了城市的发展及由单一的政治军事城堡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转化的过程,同时这些以湔江水面作为大背景的标志性建筑也反映出古城营造对水的烘托功能的运用。除了充分利用水文条件的防御功能和景观功能外,雒县古城的营建还利用“水”这一元素把园林建设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昔任唐朝宰相,房琯被贬为汉州刺史后,绕城凿湖一百顷,开凿了房公西湖,极具林塘水榭之胜,同时又有利于蓄水排涝,充分发挥水的水利功能。(3)古色雒县——多元文化荟萃。自明清以来,巴蜀地区一直是文化大融汇的地方[3]。从广汉地区现存的物质遗存看来,不难发现这片地区曾经是佛教文化、民间信仰以及各地交融文化汇聚繁衍之地。1)佛教文化明朝以后佛教昌盛,峨眉山成为全国的佛教中心,巴蜀这片香火鼎盛之地亦成为佛教建筑最为集中的地区。位于现新丰镇的龙居寺是广汉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建筑,相传为唐代禅宗八祖大寂禅师马祖道一所创建,重修于明朝,寺内壁画绝妙、佛塔众多、古木参天,已被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广汉第一大佛教旅游胜地。2)民间信仰在广汉,民间信仰主要包括对自然神灵、先古圣贤以及家族先祖。据史料记载,第一类祭祀自然神灵的建筑包括城隍庙、广生宫、火神庙等,反映的是人们对天地、日月、山川等的敬畏、祈求神灵保佑的民间信仰,但这类建筑保留至今的为数不多;第二类建筑祭祀的先古圣贤主要是对孔子以及巴蜀地区先贤如李冰父子和部分三国人物,现存有文庙、川王宫等作为广汉地区祭祀先古圣贤的代表性建筑;而第三类祭祀家族先祖的宗祠建筑现存数量最多、分历史文化名城的继承与延续之路——以四川广汉市为例覃子洋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东肇庆526000摘要:历史文化是人类在生存与繁衍过程中形成的对世间万物的认识、在特定地域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准则、精神信仰等的总和,并作为一种城市规划的观念渗透在从古到今的城市营建中。本文将以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广汉市为例,追溯城市的历史记忆,挖掘广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找寻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营建的契合点,探讨城市历史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的继承与延续之路。关键词:历史文化,文化传承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1716017城市规划布亦最广,广汉大部分地区仍存有始建于清朝的宗祠建筑,其中以位于和兴镇的益兰祠与位于雒城镇的溪南祠为宗祠建筑的代表作,反映出明朝以后允许庶民祭祀始祖的制度性改变引起的民间祠堂兴勃。3)交融文化清朝初期,历史上第二次“湖广填四川”使得地域文化相对封闭的四川地区成为了各地文化的熔炉,而地域文化的融合推动了建筑文化之间的碰撞(如由各地同乡或行业所建的展现各地建筑风格的会馆建筑),并促使广汉本土建筑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同时,大量移民的迁入促使了商业的发展,茶楼、客栈、戏楼等商业性质建筑逐渐出现。因此现存的古建筑,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广汉先民以开放的姿态不断迎接与融合外来人群和外来文化并取得成就的历史痕迹。(4)现代广汉——天府水木田园。改革开放以后,大量工业向旧城南面集聚,工业文明引导城市的布局逐步摆脱农耕时期的城市发展理念与模式。1994年修编的广汉市总体规划提出以旧城为依托向南发展的布局思路,城市向铁路线以西、湔江以北延伸逐步突破旧城范围,跨江发展;进入21世纪后,广汉对传统雒水文化进行了新的诠释,2001年修编的广汉总规勾勒了一幅未来城市的“水、城”景观环境,沿湔江发展成为“带状+组团状”的城市形态,构建“水城相依”的城市空间格局;近年,在成德同城化的趋势下,广汉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中共广汉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总结了城市营建的经验,立足于城市的资源禀赋与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天府水木田园城市”的目标,成为新时期广汉的城市规划建设理念。

二、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展示利用策略

通过梳理广汉历史文化和城市营建的发展历史,结合现存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特色,可将广汉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归纳为:“古蜀文化+山水田园+多元文化”,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价值导向;同时,根据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点,按“点、线、面”进行形态分类,形成空间发展的形态线索,通过“价值导向”和“形态线索”两条主线共同构筑一个完整的展示利用体系。“古蜀文化”作为广汉最核心价值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三星堆博物馆和三星堆遗址为依托,在做好文物展览、遗址保护和考古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星堆博物馆的建设,包括展示内容、形式、旅游开发和配套等,逐步探索可持续的遗址原貌展示方式。在景观设计方面,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对三星堆旅游大道、长沙路等三星堆景区出入干道、湔江两岸滨水绿化公园进行风貌改造,滨水建筑、景观小品采用古朴的传统建筑风格,以城市历史为线索、展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的城市景观。“山水田园”是指广汉全域山水田园城市格局的宏观策略。继承城内古韵遗风,完好保存城墙、城楼、文物等反映历史风貌的重点要素和格局,并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要素,适当融入城市的重要节点、建筑风貌、开敞空间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考虑重建部分重要历史建筑,使城市空间充满历史与文化的气息。依托城外优良的山水田园生态基底,将保保节、松林桃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万亩良田建设和山水生态旅游相互结合,打造兼具川西平原和丘陵特色的山水田园风光,同时开发以生态观光、度假、康体娱乐与节庆活动为主的生态旅游产品。图2广汉市历史文化遗产展示利用体系框架示意图(作者自绘)“多元文化”的特色则可通过佛教文化、民间信仰、交融文化等物质载体向人们直接展现广汉的人文景观,以遗址博览、古城记忆、传统风情、信仰文化、非物质文化等为主题构建博物馆展示体系,选点结合文物和历史建筑等级、分布、特点和文化价值等进行确定,所选资源采取保护基础上修缮、功能转换或置入等方式来进行各类主题文化的展示。

三、结语

广汉的特有文化,自古以来自始自终引导着城市的规划与营建。从远古时期产生于对自然神灵信仰的古蜀文化到新时期基于新的机遇与趋势所构想的天府水木田园城市,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都有独特的文化、理念在指引广汉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而对广汉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不仅仅是对其物质载体的静态保护,而是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对城市发展的积极意义,通过适当的活化、展示、利用,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作者:覃子洋 单位:肇庆市地理信息与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张蓉.三星堆古城规划意匠探悉——兼谈夏商周都邑之制[J].华中建筑,2010,(05):169-172.

[2]张蓉.先秦至五代成都古城形态变迁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88-120.

[3]张新明.巴蜀建筑史——元明清时期[D].重庆:重庆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