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历史文化特点与保护
时间:2022-02-28 08:25:12
导语:延安历史文化特点与保护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延安的历史文化遗产特色优势显明,种类较多,时代跨越较大,上至年代距今约3.5~5万年的黄龙人,下至明清,各个时期都有人类在此活动。文物资源不可再生,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只有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大家共管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延安;文化;特点;物馆建设
延安是著名的中华民族圣地和中国革命圣地,是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黄帝部落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物遗迹,其品位和存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延安又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革命圣地,中共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之久,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党中央2015年两次来陕西,高度评价陕西文物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和重要作用,他说“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陕西是“天然历史博物馆”,文物点密度大、数量多、等级高,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民族文化风格和传统风貌,并对文物安全工作提出了“严格制度、严格把关、严加防范、严厉打击”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有更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大力宣传,保护好历史文物,让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文物资源不可再生,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只有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大家共管齐下,才能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才能真正实现文化遗产传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重任。延安历史文化深厚,经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全市13个县区共普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点8545处。其中有古遗址4900处,古墓葬960处,古建筑769处,石窟寺及石刻335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其中革命文物点445处)及近现代代表性建筑1502处,其他文物点79处。可移动文物62008件,其中等级藏品15814件,一级品231件,二级品2988件,三级品12595件。延安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延安是“黄龙人”的故乡和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20世纪40年代,在陕甘高原北端发现了“河套人”及其文化。70年代,又在陕北高原南端发现了“黄龙人”化石。其年代距今约3.5~5万年。近年来,在壶口瀑布附近发现的龙王辿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群,出土2000余件石制品和动物骨骼,发现石磨盘和有使用痕迹的石铲,与黄龙人的年代一脉相承,距今1.5~2万年,处在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填补了陕北原始社会进化中的一个缺环,对研究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地带细石器文化的谱系、黄河中游地区古人类的生存形态和自然环境变迁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演进关系、中国北方旱地农业起源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延安还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的故乡,延河、无定河、洛河两岸星罗棋布的旧石器、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0多处,平均每24平方公里就有一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大批的仰韶、龙山文化遗址以及丰富多彩的彩绘变形鸟纹、堆塑鸟纹的装饰形式,使得黄帝部落在延安的活动踪迹更加清晰、详实可靠,被认为是黄帝时代的文化遗存。位于延安宝塔区李渠镇的芦山峁新石器时代遗址,20世纪80、90年代,在这个水土流失、破坏十分严重的遗址内,陆续出土了几十件只有当时部落首领们才可能拥有并使用的玉刀、玉琮、玉璧等大型祭祀所用玉器。其玉材经过有关专家检测,有的来自江南的良渚文化(浙江杭州余杭,良渚文化存续之间约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属于新石器时代),有的来自青藏高原。这些精美“高贵”的玉器是否和黄帝部族有关?黄帝部落联盟北逐猃狁,沿黄河向东发展,融合了蚩尤、炎帝等部落集团,地域也由陕北高原发展到河南、河北、山西、山东一带,从而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基础,对黄帝文化的研究和华夏文明的起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延安是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交汇之地,戎风狄韵,民族融合,是其显著特色
商周以至春秋战国的两千年间,猃狁、鬼方、土方、戎狄等西北游牧民族部落,先后活跃在陕北高原。他们和中央王朝之间既有征伐争战,也有文化上的交流影响。延长、延川、宜川等黄河沿岸及纵深地区,既发现商周的青铜器,也发现一批草原游牧文化的鄂尔多斯式的青铜器。延长县华家原出土的一把铜壶,刻有“史子鬼”三字铭文,被认为是鬼方文化的遗物,陕西省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藏品中的羊首匕、卧驴纹带钩等都是鄂尔多斯式的青铜器,带有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充分反映了各民族互相融合的历史信息。
三、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文物遗迹等级较高
延安境内现存的魏长城、秦长城等,都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延安境内的长城主要有早期长城和明长城。早期长城分别位于黄龙、黄陵、富县、吴旗和志丹;其中黄龙段全长约8公里,黄陵段全长约7公里,富县段全长约30公里,吴起、志丹段全长约235公里。明长城位于陕北北部吴起县,全长约18.18公里,几段长城总长约298.18公里。秦统一六国后,为了抗击匈奴,专门修筑了通往长城的军事大通道——秦直道,延安境内长约385公里,路基一般宽20~60米,堪称古代的“高速公路”。就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反映出,延安境内的秦直道是全境保存最好的路段,秦直道富县桦树沟遗址考古项目获得了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也是陕北地区首次获得此项殊荣。这些遗迹2001年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甘泉、富县发现了古城址和大型宫殿建筑遗址,又为探索雕阴古城所在地之谜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四、佛教文化遗迹较为富集
延安现存大量的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石窟、造像、造像碑、寺院、古塔等,都证实了延安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地。同时,延安也成为全国石窟寺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据初步统计:陕北石窟有600多处,而延安就占据一半。具有代表性的“富县石泓寺石窟、黄陵万安禅院石窟、清凉山万佛寺石窟、子长钟山石窟”被称为陕北四大石窟,都为国保单位。而安塞县大佛寺新发现的西魏石窟,是我省时代最早、保存最好的石窟;黄陵县寺湾北朝摩崖石窟造像,形制奇特,国内所罕见。富县的开元寺塔、福严院塔、柏山寺塔,洛川的万凤塔、延安的岭山寺塔等都是佛教在延安盛行的见证。
五、与战争有关的文物较多,全面反映了延安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延安保存了大量古城址,延安的三山五城、保安军城、丰林古城、三川古城、塞门古城、金明寨、狄青古寨、吴起铁边城、白豹城、宁塞堡、把都河堡等古堡、古城遗迹默默记录着历史战争的硝烟,范仲淹、沈括、刘光世、韩世忠、李显忠等历史名人、名将遗留的著作,以及全市库藏大量的弩机、剑、戈等兵器文物都证实延安各代经历的频繁战火。
六、宋金画像砖成为延安库藏文物的一大优势特色
几千年的战争厮杀与联姻混血,形成了陕北民俗文化的多元性特征,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仪礼、民间信仰、民间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文物资料,也可谓丰富多彩。特别是近些年,在甘泉、安塞、宝塔区、子长、富县、洛川等县区陆续发现的宋金画像砖墓葬,其中出土的各种图像反映了宋金时期军事、文化、腰鼓、秧歌、戏曲、宗教、民俗、花卉等内容的画像砖,陕西省延安市文物研究所收藏量最多,有680块,全市目前共收藏画像砖1000多块。给我们展现出这个时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画卷,画像砖墓葬在河南、山西晋南、甘肃陇东、四川有所分布,而在延安市已经发现此类墓葬近百座,志丹县在2010年成功地将一座保存完整、规格较高的金代画像砖墓进行了整体搬迁保护。可以说是延安文物中的又一个优势特色。不论数量之多,还是类型、内容之丰富,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或者说是无法比拟的。
七、结语
从远古时代直到新中国成立,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为延安留下了灿烂夺目的文化遗产资源。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延安的历史文化遗产生存、保护、发展遇到了很多新的问题,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虽然地方政府在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但现状仍不容乐观,保护和开发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从延安地区历史文化遗产的拥有量和其保护开发状况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国现在对于文化遗产,强调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并实施分级保护制度,即将国家级和省、市、县各级文化遗产代表记入名录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其普查摸底,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应将文化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作者:张华 单位:陕西省延安市文物研究所
- 上一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 下一篇: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战略与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