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
时间:2022-09-27 09:01:16
导语:历史文化街区的地域性改造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是指对其的再度开发利用,对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质环境部分进行改造,使其整体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城市发展的大环境围绕着商业中心不断的展开,老、旧的商业街及其建筑的改造成为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如何在保留原有历史街区建筑特色、民族元素的同时,改善旧有建筑的生存弊端,实现新旧结合,延续城市发展命脉,是当下城市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
2.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形成及现状
2.1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概况
塞上老街是呼和浩特市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区域,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全长约380米,街道宽约25米,是一条保留了400多年历史的老街,在这里可以充分体现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被誉为呼和浩特市旧影的浓缩。塞上老街(又名通顺街)是目前呼和浩特市体现草原文化重要的旅游景区。在这条街上,有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缩影的博物馆、文物店、老字号;有呼和浩特市36个民族民俗缩影的文化艺术、地方特产、风味小吃;有草原召城的代表作大召寺、乃春庙、观音庙;有康熙、慈禧太后、李鸿章、吉鸿昌、傅作义等历史人物的行踪;有革命先辈乌兰夫、多松年、杨植霖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巧尔齐召和土默特学校;有康熙私访月明楼、御马刨泉、御泉井、刘统勋(刘罗锅的父亲)私访归化城的传说故事……。塞上老街拥有丰富的历史价值,是最能体现呼和浩特市老市区建筑风格和历史文化积淀的传统街区。
2.2塞上老街现状
有着400多年历史,历经沧桑古韵犹存的塞上老街,由于年久失修、日常风化、人为损害等原因,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2013年,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政府对塞上老街进行保护性环境整治修缮,此次修缮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传统建筑、文物古迹按照“整旧如旧”原则进行整修,配置完善的给水、排水、供电、供水、通信、消防、供暖等基础设施以及公厕、垃圾转运站、停车场、绿地等公用设施,在修缮工程中尤其对街区的道路恢复原有的青石、青砖。整治修缮后塞上老街不仅恢复传统景观古朴风貌,还能让游客体验到现代化的便利。此次对塞上老街的整治修缮将按照保护修整外观、更新改造内部、配套各种市政公用设施的原则进行。
2.3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日常风化,年久失修,人为损坏等原因,再在加上老街基础设施薄弱,没有给水排水设施、消防设施,同时电线路乱拉乱接,垃圾收集处理困难,而且还存在道路不畅等问题,给原本应该能体现旧时风貌的老街大大降低了风采,而且还影响游客对我市的印象。在以前改造过程中,有大量民族特色的明清住宅风格的四合院被拆除,在历史上十分著名的大盛魁等走西口的商号店铺荡然无存,部分老建筑传统风貌受到破坏,一些极具历史价值的建筑逐渐被现代风格建筑所取代,形成“百街一面”的格局。这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传统商业街的历史文化价值,对城市历史记忆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大规模的改造势必会使城市的传统文化意向丧失,使得这一地区历史感逐渐消失。街区整体风格形象欠佳,个性装饰改造破坏了建筑的原有风格及周边的环境协调,街区店面、路灯、标志、路牌、广告等不够完善。道路设施及绿化明显不足,缺乏休憩及景观节点。夜景照明不专业,不能完善地体现出街道夜晚的繁荣景象,不能充分展示出商业老街繁荣、繁华的商业氛围。
3.呼和浩特塞上老街改造策略
当前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都在进行老街区的历史性改造,在我国有“古城卫士”之称的著名学者阮仪三曾提出四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原则,即“原真性、整体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笔者认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改善不是纯粹的文物保护,而是在保护真实遗存的历史遗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全面真实的保护,针对呼和浩特塞上老街的历史改造策略上,应当在街区改造的地域性传承、街区内外部交通联系、街区内居民生活适宜性三方面进行:
3.1街区改造的地域性传承
秉持“修旧如旧”原则,塞上老街在修缮过程中完全保留街道原貌。街区重点改造了地面铺装,道路铺装中完全恢复了青石、青砖的面貌,建筑立面最大化的还原铺贴方法。由此可看出,对于历史风貌区的改造,最好是完全保留原样,只做适当的增补,在特色符号或是细节方面进行统一。街区内部风貌的统一应与城市区域相协调,在空间设计层次上有一个延续。
3.2街区改造中城市定位明确
历史街区虽然作为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但其功能与城市不应割裂。除了承担主要的旅游及历史考察等活动外,还应与城市其他功能区衔接,以保证历史街区内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保证旧城中心的空间活力。呼和浩特市早期城市中心位于回民区与玉泉区,随着城市发展,城市中心北移,老城区附近逐渐萧条,成为居住条件较差的旧城居住区。塞上老街现有功能多样,改造后要最大化的保留老街原有功能与面貌,街区内的学校、教堂等都按照本来方式继续工作,原有居民会继续在这里生活。目前塞上老街偏重的是旅游和附属服务功能,对居住功能的改变不大,在某种程度上有将该区从城市中孤立出来的趋势,并且新增功能与居民的生活方式之间存在一些冲突,如何将服务功能与居民的居住功能结合起来,协调老街在城市发展中得关系,是在老街改造中应加以重视的方面。
3.3街区内居民生活适宜性
塞上老街不只是一个凝固的城市历史博物馆,而是城市中特定的功能区,街区内应具备各项完整的配套设施,如休憩设施、服务设施、指示系统等。笔者调查走访时发现塞上老街内的空间设施相对较为缺乏,主要存在几个问题:(1)公共活动空间少,缺乏相应服务设施;(2)缺乏公共绿化,街区内缺少绿化;(3)对有历史意义的老建筑缺乏有效的整修和重新利用;(4)景点说明与景点的联系不足;(5)缺乏基础设施。由于日常风化,年久失修,人为损坏等原因,再加上老街基础设施薄弱,给水排水设施、消防设施老化,同时电线路乱拉乱接,垃圾收集处理困难,这些都对老街居民生活带来不利。
4.总结
本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塞上老街商业建筑改造中地域文化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现方式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种在保护与大规模改造之间适宜旧城区传统商业街建筑的改造模式和改造策略。研究成果会对加强保护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现有文化传统和民族风貌,展示城市特有地域文化特点起到一定的作用。当我们都认识到了改造的重要性,才能参与改造,使我们的生活的环境更加的美好,塞上老街要合理的运用先进的改造技术,做到保护老建筑、修复老建筑,发挥老建筑的历史背景,拉动区域文化、经济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出其历史文化的价值,推动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
作者:赵赫 李丽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 上一篇: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 下一篇:农村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