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军入闽历史条件与影响

时间:2022-09-06 09:40:05

导语:红四军入闽历史条件与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红四军入闽历史条件与影响

摘要:1929年红四军入闽,是在出击赣南、以解井冈山之围无果的形势下,知悉闽西的革命基础好,又时值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有利契机,加上此间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提供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等诸多因素合力促成的结果。率领红四军入闽,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红色风暴中最具转折意义和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不仅拉开了创建闽西中央苏区的大幕,而且勾画了中央苏区的发展蓝图,并从西向东“波浪式”辐射到福建全境和闽浙赣边区,有力地推动了福建各地苏区革命斗争的开展,对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

关键词:红四军;;闽西;中央苏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有四次重大的“入闽”军事行动,即南昌起义军入闽、红四军入闽、东方军入闽和红十军入闽。这四次入闽军事行动,对福建苏区革命斗争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这四次入闽军事行动中,红四军入闽无疑是历史地位最为重要、历史影响最为深远的。1929年3月至10月,红四军先后两次入闽作战,是中国苏维埃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和重大影响的事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闽西中央苏区的建立,对福建苏区革命斗争的开展也是有力的推动,而且还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发展格局,为中央苏区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今年是率红四军首次入闽90周年,特撰此文,以志纪念。

一、红四军入闽的历史条件

大革命失败后至1929年初,全国各地党组织发动了100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大多失败了,但起义武装相继转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开辟了赣西南和闽西根据地、赣东北根据地、湘鄂赣根据地、广东东江根据地、广西左右江根据地、琼崖根据地、湘鄂边和湘鄂西根据地、鄂豫皖边根据地等10多块有影响的红色区域。在这一红色风暴的推进中,赣南、闽西成为红色风暴的中心,红四军即“朱毛红军”则是红色风暴的主角。红四军成为这一红色风暴主角的标志性事件,就是红四军入闽即拉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大幕。红四军入闽是由诸多因素促成的,也可以说是历史的选择。其一是形势所迫。为了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红四军前委决定采取“攻势防御”战略和“围魏救赵”策略,、、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迫使两省国民党军分兵回援,以解井冈山之围。不料,井冈山根据地失守,加上红四军主力首次进行无根据地作战,接连失利,不得不率红四军沿闽赣边界向南转移,以摆脱“追剿军”的穷追。如果说1927年9月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遭到挫折后,被迫率领部队“上山”,闯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新途径,闯出了中国的第一个农村红色政权,那么,1929年春率领红四军主力被迫入闽,则为中国革命闯出了更大的新天地——创建中央苏区,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革命舞台。其二是福建特别是闽西的革命基础好。1928年3月至10月,后田、平和、上杭蛟洋、永定、崇浦五大暴动席卷八闽大地,拉开了福建苏区革命斗争的序幕,其组织之严密、成功率之高、影响之深远,全国是不多见的。五大暴动后,福建苏区革命斗争呈燎原之势,以波浪式推进的方式,几乎红遍八闽山区农村,使福建成为一座坚强的“红色堡垒”。正如1929年3月12日,中共长汀党组织负责人在四都镇向汇报的:这里群众条件好,国民党地方部队力量较为薄弱(只有2个团),是开辟根据地的有利条件①。可以说,红四军失去了井冈山老根据地,却意外发现了新的“革命绿洲”———闽西,它具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诸多有利条件,如有地方党组织配合、群众基础好,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也出乎意料的好。正如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复信中所说的:“三年以来中央的刊物我们一本没有收到”。“到赣南闽西以来,邮路极便,天天可以看到南京、上海、福州、厦门、漳州、南昌、赣州的报纸,到瑞金且可看到何健的长沙《民国日报》,真是拨云雾见青天,快乐真不可名状。”②1929年6月,共产国际执委会在给中国共产党信中指出:“朱毛的游击队伍,虽然各方面的反动势力都尽量的向他压迫,但是他们不独仍然保特(持)着他的实力,并且最近在福建省还得了相当的胜利”。③其三是契机的推动。历史的发展往往是由契机推动的。1929年三四月间,也就是红四军转战闽赣边之际,国民党的新军阀混战,即国民党军阀蒋桂混战爆发,特别是福建军阀到广东参加粤桂战争,为红四军入闽、开辟闽西根据地提供了有利时机。其四是当时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提供的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这一点,以往论者很少关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至1929年底的两年多时间,是中国革命进入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起步阶段,也是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指导的调整期,即共产国际主导下的中共中央相对宽松的放手阶段。此间,共产国际及其驻华代表由于对急剧发展变化的局势认识不清,一时又提不出有效应变对策,同时也怕再犯错误和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对中国共产党人奋起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一系列暴动起义,采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的观望态度。为此,共产国际执委专门指示“俄国军事顾问、军官都不应参与暴动”,④也就是说当时的共产国际驻华代表“谁也没有领导这个运动”。⑤因此,在这一调整阶段,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主要是以形式上的文件如通告、指导信等的间接指导方式为主。因而,在此期间,全国各苏区党和红军基本处于相对独立的革命斗争状态中。任何的探索都是需要有一定的实践空间和时间为条件的,何况是在共产国际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下开展的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至1929年底,共产国际对中共领导的农村武装割据斗争,尤其是对苏区红军发展的指导更为薄弱,无疑在客观上为领导创建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难得的探索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红四军如果不顾具体斗争实际,一味遵照中央关于“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的指示行动,就很难有红四军入闽后的一片大好革命景象。

二、红四军入闽的意义与影响

红四军入闽的意义与影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红四军在困境中打出希望,揭开了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序幕。红四军两次入闽,消灭了军阀郭凤鸣部,横扫了长汀、上杭、龙岩、永定、连城等地的反动民团,解放长汀、永定、龙岩等闽西要地,并帮助成立长汀、永定、龙岩三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还把闽西长汀、永定、龙岩、上杭四个县的地方武装升编为红四军第四纵队。正如中共中央指出的:“闽西各县农民群众受朱、毛的影响,必然要起来猛烈的斗争”。⑥至1929年7月,闽西党员数发展到近3000人,占当时福建全省党员总数3700余人的80%以上⑦。1929年秋,有感于闽西工农武装割据一片大好形势,奋笔所书“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诗句,生动反映了红四军在绝境中入闽、开创出革命新天地的喜人景象。(二)闽西苏区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新舞台,成为思想的重要发祥地。率红四军入闽,对闽西苏区革命斗争的推动是直接的、全方位的,从苏区的开辟到苏维埃政权的成立,从群众的发动到红军的组建,涉及军事、政权、文化建设等方面。更重要的是,闽西成为探索红色割据的重要实践地和建党建军思想的奠基地。1929年7月,亲自出席并指导中共闽西一大,赞扬闽西革命多做点成就,指出闽西党组织和红军今后的任务是巩固和发展苏区,同赣南苏区连成一片,建立中心工作区域,还在总结闽西土地斗争经验基础上规定的土地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此前在井冈山和兴国制定的《土地法》。1929年12月,主持召开党和军队建设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古田会议。古田会议不仅是“四军党第一幕重要历史”,揭开了红四军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奠定了朱毛红军的崇高历史地位,古田会议决议总结和创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党委制、集体领导、民主化、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等根本制度,使红四军的建党建军经验成为“红军建设的纲领”。(三)率红四军入闽不只是单纯的军事行动,还勾画了中央苏区的宏伟发展蓝图,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发展格局。不论是在出击赣南还是在转战闽西过程中,以为书记的红四军前委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时机,没有完全按中央的指示向西即“粤赣湘闽”方向发展,而是根据敌我形势发展变化和具体斗争实际,适时调整和确定苏区革命斗争发展方向。如在入闽之初,1929年3月20日,在长汀辛耕别墅主持召开的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上讨论时局和红军的行动方针时,就研究了南方各省的政治经济状况和革命的主客观形势,特别是针对蒋桂战争即将爆发的有利时机,勾画了创建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蓝图:“前敌委员会决定四军、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之行动,在国民党混战的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致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4月5日,主持召开的红四军前委会议,讨论中央二月来信中关于“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的指示,认为这“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都太悲观了”;主张利用蒋桂两派军阀争夺江西的时机,积极进取,采取“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方针。历史事实证明,中央苏区的发展轨迹基本是按上述的战略规划进行的:赣南、闽西二十余县成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闽西北、闽北和抚州大部分地区及闽粤赣边地区均纳入中央苏区版图范围。红四军入闽是继南昌起义军入闽之后的第二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进入福建,其影响和意义均超过了前一支的革命武装,也超过了后来的东方军入闽和红十军入闽。这是因为,红四军入闽不仅拉开了创建闽西中央苏区的大幕,而且勾画了中央苏区的发展蓝图,对福建乃至整个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发展都具有奠基性和导向性意义。(四)红四军入闽的影响不只是在闽西和闽粤赣边,还从西向东“波浪式”辐射到福建全境和闽浙赣边区,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等各地苏区革命斗争的开展。仅从福建的视阈来看,红四军入闽和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极大地鼓舞了福建人民奋起投入到苏维埃革命运动洪流,对福建各地红色割据的形成和苏区的创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红四军入闽后,有力地推动了福建的农民武装斗争在闽西、闽南的“普遍的发展”,为福建其他各地“发动地方暴动,以便土地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1929年8月,率领红四军二、三纵队出击闽中,对漳平、大田、德化、永春等地的革命斗争是一个有力的推动。192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福建省委:要加强“扩大朱毛红军和闽西红军的宣传”,“加紧发动广大群众日常的斗争,使这些斗争很迅速发展到武装斗争”,扩大红军力量;同时“要深刻的应用朱毛红军的经验到这些新编的红军中来,使之日趋健壮与发展”,把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等“一切武装的农民群众,编成红军,统一指挥”。⑧并且特别强调,红四军在闽西的活动不能只局限于闽西,而要面向福建全省,并且要派出代表到其他各地开展指导工作,指出:“你们的任务是要扩大到全闽的土地革命,只有全闽的土地革命能保障闽西土地革命的胜利。自然,你们用种种方法扩大闽西土地革命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你们应当多搜集闽西关于政权、红军、土地问题的材料,供给全省作宣传资料,应当在全闽扩大援助闽西苏维埃、援助朱毛红军的运动,应当督促闽西派代表到各地宣传,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达到扩大全省的土地革命,而不要使全闽民众将闽西放在特别的地位来看待他。”⑨中共中央还强调指出,福建各地党组织要“特别发动群众自己起来斗争,自己起来推翻豪绅统治,解除民团武装,决不要到处都依靠朱、毛的武力去打”。⑩为此,闽西党组织提出“要自己变成朱毛红军”輥輯訛的口号。1930年1月16日,中共中央致电福建省委,强调指出:“游击战争与苏维埃区域的发展,史海钩沉SHIHAIGOUCHEN将不仅限于闽西,必须深入扩大到漳、泉各属,以至闽北。”輥輰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福建省委和后来组建的厦门、福州两个中心市委都作出了相应的部署。在督促闽西派代表到各地指导工作方面,红四军和闽西苏区派出邓子恢、蔡协民、曾志等得力干部到厦门、福州等党组织加强指导工作,特别是对闽中、闽东、闽南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此外,1930年春,中共中央鉴于“闽北工作最近亦有新的发展”,还指示军委南方办事处“应在闽红军学校毕业生中调一部分人去当干部”,并“打通闽西与闽北的交通路线”。輥輱訛而且,在政治影响上,“朱毛红军”远播到闽北、浙西南的闽浙边一带。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失败后,余部组成的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浙南开展游击战争。当时“围剿”红军挺进师的国民党军就“到处大造谣言,说朱毛红军已投降了,为了要打日本,首先要‘剿灭’共党和红军”。輥輲訛红四军在闽西创建中央苏区对福建其他地区的苏区革命斗争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但同时福建其他地区的苏区革命斗争的开展也有力地配合和保障了红四军在闽西的革命行动。

总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如果说上井冈山伟大,那么下井冈山同样伟大、甚至更伟大。因为,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而下井冈山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并发展成为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

作者:吴明刚 单位:福州市福马路988号省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