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条件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03:0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历史条件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马克思主义我国化历史条件论文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成立的,因此从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而1945年中国共产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说,“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1]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从党成立也开始了,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特定概念和历史使命提出则是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这离党成立已经过去了近20年。既然中国共产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为什么还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而且是在共产党成立近20年后才正式提出这一概念呢?
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依据
所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而任何事物都各有其特点,而且是千差万别的,这就要求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正如列宁所说的,马克思的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则,而这些原则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2]。第二,马克思主义所提供的只是世界观、方法论和行动的指南,只有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创造新的理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正如恩格斯说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同志也说过:“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3]而不能当作教义;第三,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必须与时俱进。这是因为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所以,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本人就不断强调,对他们的理论、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5]以上这些都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
2、党成立后“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是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依据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背景就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道路。而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道路这样重大而基本的问题上,在共产党内却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教条主义的态度,一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两种不同的态度带来了中国革命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的不同结局。尤其是在“本世纪20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6]正是有了这些经验、教训,共产党人才从切身的感受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极端重要性。正如所说:“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7]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长期探索和思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作了理论铺垫
陕甘革命根据地|历史条件论文
一、注重比较研究,深化对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什么能够“硕果仅存”的认识
要回答陕甘根据地为什么能够“硕果仅存”,我们就要以同志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阐述的规律性认识为指导,把陕甘根据地与其他根据地进行比较研究,找出陕甘根据地有别于其他根据地的特点。从客观上看,陕甘地区有着独特的条件。比如,就群众基础而言,这里的群众素有团结互助和组织起来的传统。由于地瘠民贫、闭塞落后,群众抵御灾荒、匪患、战争的能力很弱,单靠一家一户的力量难以生存和自保,因此,在陕甘地区存在大量以宗亲、姻亲等为纽带的民间组织,同时,这里的人民历来具有反抗反动统治的传统,这就为发动和组织群众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征兵”;又比如,就地理环境而言,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沟壑纵横,交通困难,回旋余地大,有利于“用兵”;还比如,就经济条件而言,这里的人民群众虽然生活困苦,但地广人稀的特点又使它有条件通过大生产解决部队的温饱问题,有利于“养兵”。
而从敌人力量看,这里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地区,虽有杨虎城西北军、张学良东北军、阎锡山晋军、宁夏马鸿逵等军阀武装不时出没,但这些地方实力派之间以及同及中央军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敌人的力量。从主观上看,陕甘地区更有其独特的地方。这里很早就有党组织的活动,党的工作有一定基础。党成立后,在同志为首的北方区委领导下,李子洲、魏野畴等同志在陕甘一带宣传革命、发展党员,扩大了革命影响。大革命时期,在当时支持国民革命的国民军联军中主持军队政治工作的共产党员刘伯坚、宣侠父、邓小平等同志,又在后来长期统治陕甘地区的西北军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培养了一批进步官兵,如王泰吉、张汉民、阎揆要等,播下了革命火种。大革命失败后,党在陕甘地区领导发动了清涧、渭华、旬邑、两当等数十次武装起义和兵变,陕甘地区能建立起有相当战斗力的正规红军,就与此有直接关系。陕甘根据地能够在白色恐怖下红旗不倒、不断发展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有一批从群众中走出来的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群众领袖,他们在陕甘根据地的革命实践中,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重要经验。这主要包括:第一,坚持党的领导,始终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他们坚定维护革命大局,维护根据地党的统一和红军的团结,即使在意见分歧和身陷囹圄的情况下,也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从不动摇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同志为同志“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题词,就是对这种坚强党性的充分肯定。第二,努力排除“左”、右倾错误的干扰,坚持从实际出发创建根据地。他们创造性地开展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以陇东南梁为中心,以陕北安定和关中照金为两翼创建的“狡兔三窟”式多区域战略布局,为粉碎敌人的多次“围剿”创造了有利条件,后来得到同志的称赞。第三,坚持贯彻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扩大了根据地建设的同盟军。他们采用“红色”“白色”“灰色”三种斗争方式,注重发动组织工农群众,积极开展兵运工作,努力争取、教育、改造绿林武装和“哥老会”等帮会组织,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革命武装不断发展壮大。第四,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刘志丹同志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是“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同志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作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的同志多次强调,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一边,边区政府还制定了深得人心的“十大政策”。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坚持勤政廉政,坚持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切实维护群众利益,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为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以上这些,有些是同时期的别的根据地也具备的,有些则是别的根据地所不具备的。其中最根本的是,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与边区实际结合起来,没有犯“左”倾和右倾的错误,根据地建设没有因为自身的“折腾”而大起大落。而正是这些主客观方面的条件,变成了一种合力,融合成为一种天时、地利与人和,使陕甘根据地能够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硕果仅存”的根据地。
二、注重背景研究,深化对陕甘革命根据地能够成为红军长征落脚点问题的认识
党中央选择陕甘根据地作为落脚点,看似因为在哈达铺偶然从报纸上得知那里还存在着红军和革命政权,实际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这就需要从当时国内外政治形势和敌我友力量消长的大背景中去考察。中国民主革命运动兴起以来,革命的中心一直在南方。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十几块革命根据地,除陕甘边、陕北和鄂豫陕外,大都分布于南方省份。这种情况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生变化。随着对南方各路红军和根据地发动的“围剿”日趋频繁,随着中国共产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相继在反“围剿”战争中失利,陆续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南方的革命运动陷入低潮。而长期统治中国北方的封建军阀势力,迭经新旧军阀之间的混战,当时力量已大为削弱。正当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处于此消彼长的激烈较量之时,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陷入空前的民族危机。不甘沦为亡国奴的亿万民众,在中国北方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风暴。
改革开放理论研讨论文通知
各乡镇苏木(办事处)党委(工委),旗委各部委办,旗政府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总支、支部),各群众团体党支部: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政研室、实践杂志社、社科院、党校、党史研究室、自治区政府调研室、教育厅、新闻出版局、自治区社科联决定于*年12月联合举办“内蒙古自治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根据赤党宣通(*)10号《关于征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的通知》精神,旗委宣传部决定,在全旗范围内征集研讨会论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选题范围
1、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关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3、关于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独家原创:中青年领导干部班毕业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在**(指你单位)的精心安排下,在党校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经过四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以优异的成绩从中青年领导干部班毕业,并各自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我向各位领导的莅临表示感谢!向辛勤工作的指导教师和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毕业班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的论文题目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几点思考》下面我就撰写论文中的一些问题与各位探讨,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一、我为什么选写这个题目?出发点是什么呢?
此次论文设计,我从*月**日开始进行定题、撰写提纲、论文初稿、二稿、定稿,直至完成,在各个环节中,论文的选题选择是重要的环节。
文学反映受动性
一、文学活动及文学反应的慨念
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文学活动既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类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1]文学活动是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审美的精神活动。它由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要素构成。而文学的一般性质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社会性的话语活动。体现了文学与反映的关系。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表现了文学反映的受动性与能动性。马克思主义从从哲学的存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与反映。马克思、恩格斯都认为,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2]马克思所阐述的这种观点广泛应用于文学活动性质的解说。列宁首先用“反映”一词说明文学是对于生活的反映。列宁在著名的论文《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中说:“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会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3]其次文学反映的观点在那里,得到了更直接和更鲜明的表述。说:“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4]“文学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生活却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5]把文学看成是主体对于客体的能动的认识。
二、文学反映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的阐释
受动性指的就是作家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制约,他的创作一般不能超越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能动性表现在,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作家还是可以根据其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趣味、生活经验,来选择他所要表现和能够表现的生活、主题、题材和体裁,还可以选择他所熟悉的艺术技巧和方法。
三、《藏獒》这一文章中反应的受动性
作者杨志军1955年5月出生于青海西宁,当过兵,务过农,上过大学,做过记者。1982年春天,杨志军大学毕业进入《青海日报》社当记者,与草原藏族牧民、草原灵犬藏獒共同经历荒蛮而温暖的草原生活,获得深厚真实的荒原体验,成为与荒原休戚相关、血脉相连的生命共同体。在《藏獒》序中,杨志军说:“一切都来源于怀念——对父亲,也对藏獒。”藏獒是由一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巨型古犬演变而来的高原犬种,是犬类世界唯一没有被时间和环境所改变的古老的活化石。它曾是青藏高原上横行四方的野兽,直到六千多年前,才被驯化,开始了和人类相依为命的生活。由此可见,这部小说是对一个特定群体的反映,它是源于现实生活的。
中国特色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体现论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民族特点是指_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但是,马克思主义要付诸实践则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可能的。在这种结合中,普遍的真理被具体化,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被概括和提升,融合为一种体现着普遍和特殊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成为该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打上民族性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文化关系和发展进程,回答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提出的重大问题,制定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战略和策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必然是带有历史特点的,同时又是具有民族形式的。当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就有一个同当时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要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强调,脱离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进程来谈论他们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各国的工人政党要胜利地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z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明确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重要论述,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永远坚持,决不能背离和丢弃。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坚持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必须以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列宁认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时,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求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民族特点是指_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但是,马克思主义要付诸实践则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可能的。在这种结合中,普遍的真理被具体化,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被概括和提升,融合为一种体现着普遍和特殊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成为该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打上民族性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文化关系和发展进程,回答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提出的重大问题,制定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战略和策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必然是带有历史特点的,同时又是具有民族形式的。当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就有一个同当时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要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强调,脱离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进程来谈论他们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各国的工人政党要胜利地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z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明确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重要论述,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永远坚持,决不能背离和丢弃。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坚持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必须以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列宁认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时,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求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民族特色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论文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总书记鲜明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个重要论断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要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要注意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养分。
一、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民族特点是指_个民族的民族特征和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与其他民族的不同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科学把握。但是,马克思主义要付诸实践则只有同各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是可能的。在这种结合中,普遍的真理被具体化,具体的实践经验和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被概括和提升,融合为一种体现着普遍和特殊相结合的理论成果,并成为该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打上民族性的烙印。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的是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想文化关系和发展进程,回答的是当时的经济、社会、历史发展和阶级斗争提出的重大问题,制定的是当时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战略和策略。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必然是带有历史特点的,同时又是具有民族形式的。当把马克思主义应用于其他民族、国家和地区的时候,就有一个同当时历史条件、发展过程和民族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必须要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马克思和恩格斯历来强调,脱离各个国家的历史条件和发展进程来谈论他们的理论,没有任何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各国的工人政党要胜利地领导本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都必须从自己国家的历史条件出发,制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民族特点相结合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z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同时他们明确强调,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重要论述,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其一,不管情况发生多大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永远坚持,决不能背离和丢弃。其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革命实践的产物,坚持和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必须以当时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列宁认为:“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做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我们认为,对于俄国社会党人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时,不是要求消除多样性,消灭民族差别,而是要求把这些原则在某些细节上正确地加以改变,使之正确地适应于民族的和民族国家的差别,针对这些差别正确地加以运用。
党中央对邓小平发展理论拓展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第三代领导集体;发展理论;丰富和发展
论文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一、提出用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中国特色杜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
邓小平同志精辟地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用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用发展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用发展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3)用发展来应对困难和风险,迎接各种挑战;(4)用发展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5)用发展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6)用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7)用发展来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坚定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同志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正确坚持和贯彻发展的思想,我们就能够从容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不断前进。二十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都与紧紧扭住发展这个主题密切相关。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的十三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理论研讨会征文通知
市直机关各党委:
20**年是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的一年,也是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向深入的一年。根据党工委年度工作安排和市委宣传部《关于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的征文通知》(莆委宣联[20**]6号)的要求,为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推动我市深入研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工委拟定于6月底召开“邓小平生平和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讨会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开成一个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为进一步开展邓小平生平和思想研究,进一步把我市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引向深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研讨会的主要内容
深入研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发展、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邓小平同志的生平活动、革命风格和崇高品德。深入研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与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