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时间:2022-06-27 10:21:57

导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具体体现,更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从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五方面对学生进行历史学科教育,由注重传授知识到侧重素质培养。历史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主线,帮助学生热爱历史、学会历史,并从中收获愉快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教学;学习方法

近年来,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越来越多。中科院吴伟教授在《历史学科与历史素养》一文中,对历史学科素养作了如下解释:“是通过日常教化和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它所表现出来的是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思考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1]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展核心素养必须以教育发展为基石。

一、运用逻辑思维,渗透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事实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念和方法论,它以严密的逻辑结构为依据,以宏远的史学研究为基础[2]。因此,历史教学不只是要传授学生知识层面的东西,更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即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和评价历史,这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可通过探究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来具体运用唯物史观原理,假如设定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吗?”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呢?通过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分析,可以得出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印证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任何历史现象都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各种矛盾相互影响的结果。通过唯物史观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以逻辑思维的形式思考历史,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3]。

二、分析史料实证,解读历史史料

历史学科主要包含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史料在整个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因此,将史料实证说是其最重要的一项素养也不为过[4]。史料实证简单地说就是指学生能够在教师、课本提供或是自己观察的真实史料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历史判断及历史结果的一种史学素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以创设情景、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真正做到史论结合。以“太平天国运动”一课为例,先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自开始以来,便得到农民的拥护,使其迅速占领了天京,但随之而来的便是太平天国发展形势的急转直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在这样的悬念设置下,学生带着好奇心去查资料探索问题。因此,要以史料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此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三、理清历史概念,强化时空观念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的发展关联性”,而历史教学中渗透的时空观念就是建立纵向和横向的历史网络。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加强时间、空间的教学呢?以“辛亥革命”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辛亥革命的爆发历程。从短时段来看,辛亥革命特指发生在1911年的一次大革命,它只是历史长河中众多历史事件的一部分。从长时段来看,辛亥革命从产生、发展到最终的失败,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通过这样横纵结合、点线一体的方式来点明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变化,帮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明确事情的来龙去脉。

四、利用辩证分析,构建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5]。它是建立在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等素养之上,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的新要求。所有历史叙述在实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差别只在于解释的正误和深浅。在实际历史教学中,不仅要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去客观了解历史事物,更要揭示其背后的深远意义。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通过四个思考(抗日救国梦产生的原因?抗日救国梦怎样能够实现?抗日救国梦有什么影响?抗日救国梦真的实现了吗?)和五种记忆(有一种做法叫残暴;有一种精神叫爱国;有一种能量叫团结;有一种判断叫客观;有一种辉煌叫民族)串连起“我们的祖国我们维护———抗日救国梦的思考”[6]。在这节课的课堂评价中,可以看出以史料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刷新了学生对和国民党的认识,也由此更好地理解了教材的“历史解释”属性。在史料的基础上发扬辩证精神,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有意识地引用不同历史解释的最新学术成果,紧跟时代脚步,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培育。

五、运用历史情景,涵养家国情怀

在新课改后,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将注意力从课本转移到学生的情感体验上,不只是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而是能够引起师生双方的情感共鸣。通过渲染家国情怀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以“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为例,学习完课内知识后,可向学生介绍爱琴海的神话传说,使他们在黄金海岸氛围中体验历史。为了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提前搜集相关资料,以实际的学情为出发点,设计更有趣的教学环节[7]。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而实现从教教科书到用教科书教的转变[8]。

参考文献:

[1]吴伟.历史学科与历史素养[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2(11):4.

[2]张华中.基于中学历史教学需求的核心素养培养旨要———以时间观念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5):55—58.

[3]陈超.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与培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111—115.

[4]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2):44—49.

[5]朱能.改变学生的“简陋思维”的历史解释[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3):20.

[6]王少莲.选用“间接史料”需理解“中间入手”的时空与观念[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6(3):8.

[7]唐琴,王光宇.核心素养的学科建构[J].江苏教育研究,2016(32):24—27.

[8]虞文琳.“历史解释”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历史教学,2016(2):10—11.

作者:张雨萌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