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9-20 03:23:41
导语:分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科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客观历史的主观理性认识吸取经验教训,进而帮助人们理解现实问题,为现实决策提供信息。中学生首先要获取一定量的历史客观知识信息并加以理解,在此基础上了解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历史比较法、资料分析法等,获得辨别历史解释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核心
农村历史教学的现状主要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班额
随着城镇化建设加速,人们向城镇化集中,各地涌现出较大的乡镇,于是出现乡镇学生集中的现象。大班额在乡镇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存在着普遍现象,尤其高中,一度高三补习班班额达到130人,高一新生均在100人以上,这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二)硬件条件限制
高中由于处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财政投入相对较少,现代化教学设备存在着非常大的缺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尽管近几年各地都在想尽办法引进人才,但西北农村存在自然条件差,依然留不住人,师资力量十分薄弱。
(四)教学任务重,教学方法传统
填鸭式教授方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进行自主的科学研究,不能发挥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自动性与创造性,更谈不上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历史学科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既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唯物史观(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核心思维)、史料实证(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核心能力)和家国情怀(核心价值观)五个方面。高考对历史学科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考查,那么如何在农村教学现状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以期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奠定较好的基础?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方法,通过小团队共同探究相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兴趣,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在教师的帮助下分析并解决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分组教学模式在大班额高中历
史教学中的应用分组教学模式以著名心理学家库尔特•勒变温的“团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其主要观点是“团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不可分割的单位,通过引起团体变化而改变其个体要比直接改变个体容易的多”。分组教学模式具备了参与度高、团结协作、自主性强等特点。通过课前预习分组、课堂小组发言、问题探究等环节,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对话沟通,共同思考,提出并有效解决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谈谈分组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分组
把全班同学分成三组。第一组收集明清思想家的著作;第二组收集明清思想家的言论;第三组收集明清思想家的生平事迹。收集后每组同学围绕自己材料的主体制作两份手抄报。并推荐同学课堂发言。
(二)课堂小组发言,材料举例:读书做人
自督读书的顾炎武。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1岁那年,他的祖父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书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再次,他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写笔记,写下心得体会。
(三)问题探究
监督别人容易,监督自己难,顾炎武能做到“自督读书”确实不易!你能做到吗?你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分组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和分工,提升了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在情感上也受到了这些大家的熏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分组教学模式的效果与思考
经过分组教学的实践,发现分组教学在高中历史中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加明确的任务,更加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分组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一味的死记硬背到互相探讨,较为客观的认识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逐步占据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使高中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得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在分组阅读史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唯物史观,对历史史实进行客观评价,同时也培养和陶冶了学生的情怀。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高中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和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现代化教学设备不足,课程进度和升学压力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扩大课堂容量,提供给学生可阅读的史料十分有限,同时迫于课程进度和教学压力,教师在课堂中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较少。再来,教师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设计上亦存在问题,或难或易,究其原因,或是能力有限亦或是功夫下得不足。因此,分组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中运用的频次较低,质量不高。
作者:李滋斌 何鑫 单位:甘肃省古浪县第三中学
- 上一篇:互联网个人信息保护与法律规制分析
- 下一篇:体育产业法律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