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9-22 04:24:51
导语: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在学生的高中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好高中历史能够让学生很好地了解本国以及国外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对于全面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有着十分必要的意义。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是每一个高中学生应该做的事。但目前来看,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还不是很强,效率和兴趣有待加强。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改革教学方式成为当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务必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创新
学习历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只有在三观正确的前提下才能形成合格的人格。但现阶段来看,由于高中时期过分注重升学率,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并不是很充分,学校和老师对历史课程的认识程度也不是很高,老师授课方式单一,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可想而知。新课改背景下,需要积极转变这种现存的状态,革新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日常的学习中去。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进一步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力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一步步提升学生的人文历史内涵。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学会把握历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们的历史事件分析能力。同时,也要把课堂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改变过去老师单面讲学生单面听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去。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互动,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多查一些资料,然后课上的时候和老师同学们分享。[1]这种能动的转变势必会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加积极的方式和态度投入到和谐高效的历史课堂中去。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老师所认为的历史教学就是向学生们讲解所谓的知识点和框架,只要达到应试的要求就够了。至于如何让学生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涉及的就相对来说比较少。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高中历史老师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逐渐以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进一步实施历史教学。
二、提倡多元化教学模式
用灵活机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原本可能看起来枯燥的历史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都是老师站在讲堂上给学生们讲解历史事实。倘若换一种方式,以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上播放历史资料,电影,甚至音乐,这种视觉化和听觉化的东西会让学生们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感受。这是一种新型的历史教学模式,在教学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们的情感体验,对于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是很有好处的。
三、创设问题的教学模式
创设问题的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上课的参与度。上课之前把所需要提问的问题提前发给学生们,让他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找资料,展开讨论。但是这种模式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点:首先,要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性,不能让课堂太过严肃。在气氛严肃的环境下,学生们的上课情绪和兴趣是大大降低的。另外,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历史课本的知识点。这就要求老师对历史课本要有很好的把握,同时注意所设问题的开放程度,让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完成对知识点的把握,同时自身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四、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在历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实践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必不可少。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两者具体结合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老师教学的教学素材要与实际的生活所进一步结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的代入感,老师在授课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导入教学的案例。[2]比如说,在对古代的教学中可以加入现代生活的一些元素,比如人们的日常起居,穿着,衣料,舞蹈等等。让学生们有一个直观的比较,这样的对比会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对于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是大有裨益的。再者,学生的学习要将理论与日常生活的实际所结合。在我们熟知的历史学科中有很多教育的资料,然而这些教育的知识需要运用到学生们的日常行动之中。比如说,老师在讲解“爱国”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们进一步举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时爱国的举动?”并且可以让学生举一些历史中爱国的例子,包括民族英雄,抗敌英雄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实践方式,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尤为重要。
五、建立完善的学科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系统是评价课堂效率最直接的表现。传统的评价系统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其他部分占的比列相对较少。这样的评价方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且比较片面。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不仅仅把学生的期末成绩看成是最重要的,还要进一步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这样就能相对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价系统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有一个全面的考察。这样也会让老师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学生有一个比较客观的定位。从而能够更好地实施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已不再适应新的课程教学。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从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爱国热情。老师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去。二者形成一个完美的搭配,老师成为优秀的教师,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转变教育观念,提倡多元化授课,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信高中历史的教学将会是一个崭新的画面。
作者:李珍珍 单位:左云县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谢丽芝.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策略[J].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湾里一中,2015(20):04-15。
[2]郭彩霞.新课改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亚太教育,2013(11):07-18。
第二篇: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探讨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冲击,难以适应今天的教学需要。因此,旧的教学模式需要结合新课标进行改革。面对新的形势,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和技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课改理念,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历史教学
我国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同时我国的历史教学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培育爱国主义情感作出了贡献。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90年代中期制定的新的《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使高中历史课程与时代密切相关,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进入新世纪后,教育改革涉及的面很广,可以说课程改革带来了整个基础教育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一、新课改的特点
新课改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历史教学三大目标,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在课堂上和学生展开积极的互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体现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例如,新版的高中历史教材打破了过去以时间为线的通史编写模式,用专题史的形式把整个高中历史内容展示出来,形成知识体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把一些发散性的知识放在课后,用“阅读与思考”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给学生留下了多重选择,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特点。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是突出强调了活动课,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互动性活动来获得知识,讨论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通过活动提高其学习能力。这也是终身学习理念在教育上的一种体现。
二、新版高中历史教材
新版历史教材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改变了通史的模式,而是以“专题”的形式,将古今中外的历史编成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和几个选修教材,避免了与初中历史的重复,也吸收了当前学界的新理论、新成果。在学习过程中,新教材提倡学生在多样的环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科学态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更灵活的方法和手段,体现了教学相长。在学习评价体系中,教师要改变成绩评价方法,开始运用多种评价手段;问题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回答,而是突出了知识之间的迁移;注重思维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历史课的育人功能。但新版的教材也有不足之处,如初中、高中教材差异性大、衔接性差,显得高中的历史教材内容难度大,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历史课变得复杂难懂,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三、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
面对新课改,面对新教材,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新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主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教育目标,更新教育理论
在过去很长的一个时期,通史版的高中历史教材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教案可沿用多年。而现在的新课改对历史课程的教学理念、知识结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做了新的调整。尽管问题多多,但它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教师要适应形势,首先应明确三维目标,研究教科书的编写特点,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在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讲述,对一些知识进行扩充和具体化,重新建立的学科体系要接近中学生的生活经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更新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新课改的主旨是通过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视角,提高其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所以我们要全面地评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评价的主体不再仅限于教师和课堂,更加注重对教学过程的评价。在标准上,不局限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多鼓励,帮助学生获得创新思维能力。
3.正确运用教材,加入地方课程
好的课程是师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新课改把课程分为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并且十分重视地方课程与校本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比如,笔者所在的贵州省印江县是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有优良的革命传统。在讲解当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当地木黄会师的历史,组织学生去实地参观,通过课外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自豪感。每一次的教育改革都是充满争议的。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师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新课程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优化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作者:陈吉民 单位:贵州省印江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静.历史学习方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三篇: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摘要: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新课改逐渐成为教育界议论的焦点,在众多学科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普遍反映高中的历史教学与初中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的问题,这似乎也越来越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鸿沟,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需要打造一座坚实的桥梁。
关键词:新课改;衔接桥梁;历史
1引言
如何才能自如地应对新课改所带来的“不适应”?如何更加快速地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与应试教学的紧密衔接?面对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问题衔接,需要的就是打造一座坚实的桥梁。这不仅仅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更是对教师教学最根本、最直接的检验。
2兴趣是一把万能钥匙
兴趣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万事万物的发明与创造,无不是源于兴趣的根源。因此,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应该作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对于学生而言,初中的历史课本往往更注重对历史知识的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从较为肤浅的表层去了解历史,认识历史。相对的,更深层的高中历史则要求学生不仅要有量的积累,更要有质的飞跃。这样的教学现状,能否引起学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教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应当适当的将历史变“活”,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可以适当的在课堂中讨论“如果你能穿越回古代,你将如何面对历史上发生的变革,并且如何以现代人的思维生活在当时的社会中呢?”这样,课堂气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活跃起来,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那么接下来的教学也就会很自然的开展下去了。
3重新回到学生时代
面对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环境,教师已经逐步在完成角色的变革,从三尺讲台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中的一员,这也是建立这座桥梁的另一个支点。大部分学生的心中总是会这样定义“高中时代”:严师、紧张、学习,还有无边无际的考试和作业。这样的心理阴影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心理障碍,而老师更多的关心和耐心的讲解,与学生成为朋友,则会降低学生的恐惧心理,逐渐放松下来。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不仅可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明谆谆地传授给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而且我们还有一项无与伦比的绿色通道——可以很迅速地与学生找到共同话题,从历史问题聊到如今的学习与生活。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和了解,我们可以找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问题所在,把枯涩的教学知识通过平时简单的聊天途径教给学生,提高学生平时对历史的钻研和探索的能力,学生课下有一点儿简单的了解,对教师课上的讲解自然就不会再产生强烈的抗拒心理,课程的讲解自然就会轻松、愉悦了。
4构建学习金字塔
学习相应的规律,不论学生处在怎样的学习阶段,对知识的掌握都要有相对应的知识结构性。对于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更应该如此,初中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不过是知识结构的初步构造,而对树干上详细的小枝桠的了解还微乎其微。那么,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期间做充足的准备,并且要理清主次关系,在讲解过程中找对重点和非重点,并且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一环扣一环地紧密连接在一起。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注重学生自我历史学习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抛出一个历史问题,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努力下逐步完成对知识点的了解、认知、比较和总结,逐步完成对自身原有知识的补充和完善。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对待学习上还存在较强的依赖心理,教师应该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把学习作为一种自我管理的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依据学习的能力不同,给予学生正确的课堂学习方法以及笔记的记录方法,减少学生在过渡时期走弯路的可能,也是改变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办法之一。
5更深、更广的学习与了解
教师自身的职业特点,就是教师应该时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存能力,将最新、最健康的正能量传播给自己的学生。面对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问题,教师应该在不断变换的教学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以适应教学的需要。一些人将历史教师说成最为简单的职业。他们认为,历史老师只需要简单的将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像讲故事一样重复在课堂上就会完成教学任务,因为历史已经是过去式,是不可更改的,所以讲授的知识也只会是一成不变的,不需要太多的课前准备。其实则不然,新课改的历史教学正是针对这样的“死教学”应运而生。它要求教师要一改只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依据课程的需要,查找相应的资料和内容来填充课本中的不足,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也就成为能否讲好一堂高中历史课的决定因素。作为高中的历史教师,更是要充分做到这一点,才能顺利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历史学习由初中到高中的重要过渡,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完成知识的衔接。
6总结
面对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问题,我们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应该时时学会适应,将新课改下产生的初高中历史课的衔接问题作为一项挑战的开端。逐步从以上的几点不断地完善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实实在在地解决好教学中的问题,将初中、高中的历史课连接问题解决地恰到好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阶段的超越和过渡是作为一名合格历史教师的重要责任。
作者:王芳 单位: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立静.浅谈新课标背景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无缝衔接[J].学周刊,2013,15(8):105.
[2]陆亚萍.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知识衔接[J].新课程学习(下),2011,(10):132-133.
[3]杨鸿.浅谈新课改下的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7):70.
[4]王健.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57-58.
第四篇: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与“突破”
摘要:开展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与“突破”研究,对促进高中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方面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历史教学;三维目标;师生关系
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与“突破”一直是困扰广大高中历史教师的重要教学问题,因此,探寻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与“突破”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
1.三维教学目标落实不力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目标与以往存在很大的不同。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以三维教学目标为主,并不是以单纯的知识学习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教学目标确立是以学生的历史素质培养为基点的一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性的高中历史教学目标,同时又包括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除此之外,教学目标的确立还重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素质教学目标的确立既包括情感教学目标,又包括态度、价值培养方面的教学目标。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落实只是流于形式,在实际教学中,依然以知识性教学目标为主,其他的教学目标落实情况并不理想,因此,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教学状况与新课改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2.历史学习的基础薄弱
初中阶段学生的历史基础并不牢固,与高中历史学习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在初中阶段,历史学科被视为是学科教学中的副科,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往往正常的历史课教学都要为数理化等所谓的主科让路,留给历史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另外,由于学校教师对历史教学存在认识偏见,在主观上就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施不够重视,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开展往往是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而新课程主张教学应该是以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目的,历史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薄弱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严重地影响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实施,不利于学生高中历史学习的有效开展。
二、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突破
1.以三维教学目标的确立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有效突破
要改变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实施中教学目标确立的单一化倾向,就需要摒弃原有的应试教育理念,确立新课程的教育观念,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要力求科学合理,要以三维教学目标作为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要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还有教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突破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会感到力不从心。三维教学目标的突破,经常是鼻子眉毛一起抓,这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经常是顾此失彼,不仅知识性的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也很难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在落实高中历史三维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在知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从记忆能力、知识整理能力、历史知识概括能力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
2.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突破
在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实施中,教师就是高中历史教学实施的统帅,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在教学中发号施令,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我们要认识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突破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师本论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要以学生的历史学习作为教学实施的中心目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创造更多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彼此合作的机会,教师要在教学中营造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形成。此外,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落实爱的教育,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尤其是对那些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帮助这部分学生学会学习,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让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以此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更好突破。开展新课改视域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围困”与“突破”研究对推进高中历史教学高效实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开展相关问题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作者:黄文艳 单位:贵州省盘县六盘水市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赵海军.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下旬,2015.
第五篇: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素质教育在深入扎实推进,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
反思当前的历史课堂教学,我们的老师在处理课堂创新与实践的问题,学生要做的往往死记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不大“参与”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较少。在教学中,教师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按时完成任务,一般不愿意因浪费时间,让学生自主参与,因为不利于教师控制和驾驭教学进程。我们就要大胆革新课堂。课堂既要完成任务,又能放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学生自主参与历史活动过程,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体验、比较、分析、观察等方式,学生之间的合作、倾听、分享、操作等就会发生碰撞,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切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的能力。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与实践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喜欢学生斯文规矩,讨厌质疑问难的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寻找切入点,鼓励学生改变原来自主性差的思维定势,要从多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充分展开想象力,点燃学生勇于创新的火花,发展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放”开,各种奇思妙想,就会自然产生。如学生在了解有关戊戌政变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如果袁世凯不告密,就会取得胜利。这样理解正确吗?为什么?”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根据学生自己总结的答案会有各种情况,然后再完善答案内容;进而设计问题:“上述问题的问题和课本结合起来,你要怎样解决?怎样才能回答得更全面?从另一个角度你能再设计一个问题吗?”通过放开学生的思维,反思学习了过程,提高了能力。
(二)营造氛围,让历史张扬出学生的创新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资料等形式,通过情境,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并适时提出问题。教师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这是在学生全面了解内容体系后,重现场景→角色体验→评价效果→感悟历史,用情景感悟学生。如,学生学习了1919~1929年间美国社会发展状况后,可以设计这样问题:“假如你是一位普通的美国公民,在这种环境中,你能感觉到什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你能表现一下吗?”学生完成问题后,用下列问题让学生评价再现效果:“体验了这段社会变化后,你认为怎样做才能更好?在情景体验中感悟到什么?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说一下?”通过师生互动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三)小组合作竞争,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
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大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教学既有利于引人竞争机制,更有助于合作互助,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对以后进入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基础。小组互动探究式,主要用于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学生自主取得一定的知识后→协作探究,解决问题→反馈内容,完善答案→再创设问题情境,反思解决过程,完善解决方案。如在系统掌握了洋务运动等史实后,通过设计问题,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发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趋势等;反思整个学习过程,大家可以互为补充,总结学习方法。这种通过小组来分析、综合、批判历史观点,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循序渐进,最终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尊重教育规律,追求课堂教学创新
历史课堂教学一定要注重把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尊重规律。现实生活中千人千思想,学生的个性差异构成了每个鲜活的个体。每个活动的设计都应有目的性。比如,设计一个问题,不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个时间、一个地点。这样的问题放没有多大意义,老师不能以自我为中心,重视自己的活动,比如遇到一些历史情节的问题时,老师不要滔滔不绝,要放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利用,相信学生的能力,要注意多了解学生,要抛弃教师不讲,学生不懂的思想。学生自己能学得懂的,教师代讲只会让学生产生懒惰性。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运用学生自主、小组互助、师生交流等过程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作者:孙亚萍 单位:吉林市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陈小年.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创新[J].新课程(上).2011(04)
[2]高日权.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浅谈[J].吉林教育.2008(19)
第六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关键词:初中历史;优化教学;教学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彻底改变传统单一乏味的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本人将结合自身多年实践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提出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新颖素材导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教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节课时,笔者采用了一幅独具特色的历史图片来进行新课导入。该图片描述的是一队侵华的外国军队从一个下水道口大摇大摆地开进村落,聚集在村落外面的围观百姓对入侵的军队却“漠不关心”。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幅图描述的是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画面,学生都感到非常惊讶,并马上提出自己的质疑:为什么外国军队能够如此顺利地开进北京城?为什么看不到百姓的反抗呢?这幅图片一下子集中了学生所有的注意力,马上展开激烈讨论,并提出如下问题:这幅图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经过积极讨论和深入思考,学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观点:百姓漠视战争、百姓内心无国等,我肯定他们的观点,并继续提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回答:清政府对外腐败无能,对内欺压剥削,并得出政府不察百姓疾苦,百姓内心无国家的结论,如此就能很好地导入新课。因此,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思维,就能够得出创造性的结论。
二、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在教学初中历史时,教师要以合作学习为基础,想方设法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性思维活动,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历史知识。为了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高度重视布置作业这一重要环节,因为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把课堂知识带回家进行复习。如,在教学“赤壁之战”这一历史史实时,我们可以安排各学习小组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并利用互联网搜索、到图书馆查阅、向学哥学姐请教等方式获取相关知识,这个过程需要各组员积极开展分工合作,搜集、整理和归纳,学生在动手搜集查阅和动脑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获取了丰富的知识,知道赤壁之战是发生在公元208年,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战役,其中孙刘联军打败曹操。各小组总结出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中惨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曹军多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曹操轻敌大意,指挥失误;孙刘联军火攻奇袭,战略得当。学生还总结出当时所处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整体态势,还不具备完成国家统一的条件,最终该战役促成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上述内容就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结出的有关赤壁之战的知识。这样到了教师课堂授课时,学生就可以非常熟悉大体内容,找到自己所掌握内容的不足之处。由此得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三、注重优化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积极心理
有位教育学家曾经这样说过:“每个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独特的视、听、触以及思维的方式;每个人都能成为富于思想与创造的人、一个有成就的人、一个成功者。”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相当于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如果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那么会树立学生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活动。反之,学生的自尊心会大受打击,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基础上,真正做到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动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出鼓励式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乐趣,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三国鼎立”时,当教师将魏、蜀、吴三国的分立情况按照时间和建立时间依次以表格形式呈现出来以后,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虽然老师的表格已经非常清楚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充分体现‘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时教师可以让这个学生上台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表格画出来,然后组织学生共同探究和讨论,最终形成更加完善、更加完美的图例。总之,历史教学的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努力和创新,一方面注重转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者:张进 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龙潭中学
参考文献:
[1]魏雅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革新,2009(8).
[2]高建斌.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心得[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第七篇:新课改背景下乡土历史教学探索
基础教育施行新课改后,探索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成为了必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了新一轮课标改革下的学生培养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历史作为一门古老学科,在新课改下也需要散发出弥久清香。新课标强调:“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意见给了历史教师一个启发:乡土历史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育教学材料。基于《纲要》和《历史课程标准》指导意见,笔者主要拟就以广西近现代乡土历史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有效地开展乡土历史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一、资料收集——源于生活,体验历史
新课改提出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的职责由传授知识逐步向激励学生思考方向转变;除正式职能外,教师将更多的是以顾问的形象出现,做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问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地开发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当前全国各地编写了一些乡土史教材,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制约,编写内容不够完善,所以历史教师一定要有的放矢地做好乡土史资料的收集工作,以便为历史教学工作服务。由于史料多且繁杂,靠一个人来收集是不现实的,且有悖于新课标改革意图。因此教师“该放的就放”,但前提要明示学生乡土史资料的收集一定要源于生活。具体的收集工作主要由学生来完成,这样做的目的乃是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对当地的历史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在广西新课标改革背景下,进行乡土史教学乃是未来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乡土史资料的收集,这是必不可少的。广西历史悠久,各地都有一定量的历史遗迹、遗址,在市区还有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乡土历史资料极为丰富。考虑到过程繁杂和经费问题,想一步完成很困难,因此要有步骤、有分别进行。在此主要以广西近现代史为例来论述资料的收集,如对当地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历史电影等进行收集。资料收集范围确定以后,老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此项活动并分成小组,每小组负责一个方面的资料收集。老师组织好以后,学生要开动脑筋利用各种渠道收集乡土史资料。首先,学生要广泛地利用校内外的场馆资源。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要有步骤地帮助学生学会图书情报检索方面的常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使之更加主动和便捷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广西各地图书馆内珍藏着大量历史人物传记等方面资料,其中不乏广西近现代史方面著名的人物传记,如通过一小组不懈的努力最终收集到《陆荣廷传》《白崇禧传》《李济深传》《韦拔群传》《黄绍竑传》《雷沛鸿传》《马君武传》《刘铭传传》《李宗仁回忆录》等。其次,广西是一个历史文化积淀非常深厚的地区,有着丰富的乡土历史底蕴和资源,各市的档案馆是乡土历史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在开发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最好加强与档案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档案馆与学校的历史课结合,传播博物馆丰富的乡土资源。这样学生不仅学会利用档案,而且正真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乡土资料,如有关雷沛鸿的资料,还有白崇禧、马君武、李宗仁、韦拔群等人的历史资料。再次,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突破各种资源的时空限制,使得乡土资源的收集成为可能。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收集资料,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相对稀缺的乡土历史资源。最后,随着广播、电视电影事业的飞速发展,近年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大量增加,成为一种相对容易获得的乡土历史资源,这种历史资料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此他们往往也愿意去收集相关史料,如《台湾一八九五》记录了大量关于民族英雄刘永福的信息,《台儿庄战役》记载了李宗仁将军许多信息等。通过乡土历史资料的收集,学生感觉到乡土史资料来源于生活,人物也是家乡的名人,让学生体验历史原来是那样的有趣,那么的快乐。
二、资料整合——缜密思维,学习历史
当资料收集初步完成时,由于乡土历史资料形式的多样性,所以还是相对比较零散的,不便利用。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料,就需要对这些历史资料加以分类整合,制作清晰明了的表格。这样在我们日常的历史教学中需要什么样的乡土历史资料时,会随时根据图表进行检索,然后打开历史资料包寻找相关史料。在此主要就广西近现代史乡土史资料的整合为例,指导学生制作一简单表格.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合以后,不仅方便以后教学检索,更重要的价值在于通过图表的归类,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了几点信息:首先,表格向学生展示了原来乡土历史资料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收集时不能拘于一隅,而失去一片森林。乡土历史资料多半来源于耳濡目染历史事件、历史故事、历史人物等。其次,通过分类整合,也倍增了学生自豪感,原来自己身边就有许许多多的历史名人,甚至是民族英雄,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历史的兴趣。再次,通过资料的整合培养学生归纳整合资料的能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学生们不仅从中了解了历史,而且从动手中体验到资料是零散的,进而体会到如何去整合资料,如何选择那些有用的乡土历史资料。正是由于一些列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动手去制作这样的表格,学生的思维缜密能力在无形中得到培养。
三、展示成果——综合学习,享受历史
最后为了有效地贯彻乡土史教学,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即展示所得成果。那么如何展示成果,让乡土历史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从而达到综合学习,真正享受历史魅力所带来的快乐。主要采拟以下几种办法:(1)让参与资料收集和整合的同学介绍心得体会,这样做一方面是让参与的同学得到亲身参与乡土历史教学的机会,锻炼他们的综合归纳能力,且让他们亲自写心得体会会加固他们已取得的成果;另一方面是用参与的同学心得体会去吸引其他同学主动积极地参与,争取做到人人参与,让史学魅力惠及每一个同学。(2)老师亲自展示所得成果,在此,作为老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展示成果。视角不同,学生的体会不同。通常采取先讲述的办法,也向学生说清楚,我们展示的只是部分成果,其实有价值的乡土历史资料还有很多,如档案馆的档案选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碑刻雕刻,名人遗留下来的实物、著作及其亲属的回忆等。然后老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所得成果,让同学们的记忆持久。(3)要同学们办黑板报或者是制作宣传栏,来宣传乡土史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巩固记忆,让历史在脑子里形成“钢铁”框架。如何把已得到的成果展示出来,让全体同学分享是乡土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各位老师在乡土历史教学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一步,否则可能所有的努力会功亏一篑,乡土史教学就不会达到新课标改革的教学要求。总之,新课标改革条件下,历史教学中一直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第一要务,因此要利用乡土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看似枯燥无味的历史知识讲活,把历史学科的趣味性、现实性、情感性和人文性的一面展现给学生。
作者:盛海生 孙国时 单位:南宁沛鸿民族中学南宁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第八篇: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摘要:现阶段课程改革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更加关注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革新,丰富教学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中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使得历史课堂教学在充满生动性的同时教学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新课改的要求相符。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
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机,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发展,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积极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注重中学历史实践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对中学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应用到实际中去,这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
1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的课堂组织对策
1.1充分做好教学课前准备: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原有的教师素养需要进行相应的提升,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都在产生着变化,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所在。在知识讲解及情感体验中都需要围绕重点展开,可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避免出现蜻蜓点水或者面面俱到的情况。在教学知识点的讲解中还需要形成一定的联系,使其能够系统化的呈现出来,形成知识链,然后在教学中按照学生的掌握状况去选择合适的知识链条展开讲解,对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也能够做出不同的应对。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需求进行了解,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及障碍等进行估计,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1.2对新课改教学理念进行深入贯彻:要想尽快的实现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提升,首先需要中学历史教师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陈旧教学观念[1]。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持续进行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学习与理解,在思想层面进行完全的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该只把提升学生历史成绩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是应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加强重视,让学生可以把课本中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实际的利用,并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种的历史现象及历史事件去展开分析与反思,让学生能够以史为诫对当今的社会实践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总体来说,教师只有先对自身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才能推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进行更加顺利的发展,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最终完成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新课改形势下丰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
历史学科内涵丰富,其中包含有华夏五千年以及国外几千年来的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故事以及历史文明等,其内容是包罗万象的,还综合了许多其他课程中的内容[2]。比如语文学科中的一些古代诗词及诗人等也会出现在历史教学内容之中,诗人同时也是历史人物,这些诗人的诗词写作背景同样是历史事件;还有数学教学中包含的一些古代数学家和其成就、音乐学科中的一些古代乐曲家及其作品、美术学科中所涉及的一些古代画家、书法家及其作品等,这些都可能会在历史教学内容中呈现。所以,中学历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联系,让学生在理解历史内涵的同时去记忆知识点。教师在讲学中将知识进行拓展能够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比如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一些小故事,活跃教学氛围。也可以通过语文课程中的杜甫诗词《春望》去加深学生对安史之乱的理解与深思,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安史之乱事件。
3加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
中学历史学是与生产、生活、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一个学科,因此,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课题[3]。首先,需要注重导入环节中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比如在《罗马人的法律》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导入,教师提问学生班级内有哪些同学未来的梦想是做一名律师?会有一部分的学生举手;接着教师说,即使不把律师作为职业,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离不开法律?同学们都赞成。然后再直接切入教学主题,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可以称为“法律的始祖”———罗马人的法律。这样可以充分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认识当前使用的法律起源于几千年前的古罗马,因此会更想去一探究竟,去了解当时的法律与今天有什么异同,求知欲会增强,也使得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被缩短了。其次,通过乡土史实的引入也可以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比如在《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中,讲解晋商相关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晋商发展历程与当地发展历史之间的渊源关系,这样可以立即引发学生的关注与兴趣,也会更加积极的去对教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不过在中学历史联系现实的教学中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的:比如联系过程应该自然,不能存在牵强附会的情况;而且不能过分的去占用课堂时间去探讨相关的现实问题,这样容易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历史课也容易变为“时政讨论课”;在教学中应该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并且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现实问题;教学还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共同提升。
4结束语
新课改形势下要想获得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努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使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不断的创新,针对学生的特点去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也要认识到教学中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主观能动性,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的联系,这样就教师就可以在掌握教学目标及教学节奏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孙明泉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方平.新课改下提高中学历史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杨新.新课改下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12:183-184.
[3]周威.新课改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73:171-172.
- 上一篇:物业管理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建设探讨
- 下一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思路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