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地方史的渗透

时间:2022-09-27 03:31:57

导语:历史教学中地方史的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学中地方史的渗透

一、初中历史课堂中渗透地方史的作用和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知识带有“过去式”的色彩,很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教师在授课中要有效地利用当地的历史和社会人文资源,让学生觉得历史原来就在自己身边,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把地方史资源引入历史教学,让教学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亲切,更有感染力。在传授学生历史知识、方法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把世界和国家的“大历史”和地方的“小历史”有机地联系起来,教学环节中渗透地方史,使学生认识到家乡也有许多历史事件、名人和古迹,用这些历史感染学生。学生只有了解了家乡,才能热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达到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的目的。

(三)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在进行地方史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行搜集、整理、演示、讨论、探究,思考家乡在历史上的地位、兴衰与教训等问题。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历史思维能力,进而提高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课程的设计

(一)挖掘地方史资源,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中最容易穿插地方史内容的是中国史。如果统编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本地区,就能用地方史料加以丰富和充实。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那些重要的历史事件的具体规模和影响。另外对于一些统编教材有但是内容较简单的部分,也能用地方史进行补充。例如讲到丝绸之路时,课本中只涉及了从长安出发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在同一时期还开辟了一条草原丝绸之路,它是由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开辟的通往西域、欧洲的一条古道,是所有丝绸之路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据说马可•波罗在元朝就是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来到中国。通过补充让学生不仅对丝绸之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二)定期开设地方史阅读课

学生不光要学习“大历史”,也要学好“小历史”。学校一般都会配发地方史读本。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让学生阅读,一方面可以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统编教材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开展“地方文化之旅”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探寻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继承和弘扬地方文化。鼓励学生在节假日参观地方博物馆、名胜古迹,采访革命前辈或老人。这些地方史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以说浓缩了地方历史的精华。学生在参观名胜古迹后,对这些活生生的地方史实际感触后,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革命前辈或老人是地方历史文化的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口述历史,能得到第一手资料。让学生们认识到身边都是历史,以后能自觉地在生活中学历史,从而夯实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进行地方史专题讲座

地方历史知识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讲清楚它的来龙去脉很不容易,这就需要教师把地方历史的教学专题化,根据教程的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专题讲座。考虑到中学生的接受水平,讲座选题不要太深。讲座的内容形式应多元化,采用文字、图片、视频和纪录片等多种方式,有效地提升讲座的效果。开设地方史专题讲座可以使学生更加系统地理解家乡历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进而激发他们热爱和建设家乡的热情。鉴于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让地方史走进初中历史课堂,使学生感到历史不再陌生,而是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从而让地方史在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永清 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三十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