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举例法
时间:2022-07-09 02:58:39
导语:历史教学举例法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对一般人而言,意味着是过去的事情,是一种过去式。因此,一般人对历史所感兴趣的、所津津乐道的,不外乎是一些评书、影视剧和稗官野史,对严肃的正史则鲜有兴趣。在学校里,就中学生而言,情况也大抵如此。相当一部分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历史课很容易,只要认识汉字就能学好,缺乏主动性,缺乏思考精神,不主动→不思考→无兴趣→不学习,长此以往,致使历史教学很难取得好效果。如果老师再不能将课讲得生动、活泼一些,学生就会听得兴味索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一种方法———举例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创设意境,避免枯燥,化难为易,使学生提高能力的同时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现举几例加以论证。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原理
在历史课中经常要讲到变法、改革,这些变法、改革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生产关系不适应并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要巩固统治就必须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需要进行变法或改革。对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因其理论性强导致学生很难理解,这时就可运用举例教学法说明此问题:将社会发展比作一个人的成长,把生产力比作人的脚,生产关系比作鞋。随着人不断地成长,脚长大了,鞋小不能穿了,就要换鞋。正如社会发展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了,就要变革。人成长中不断换鞋的过程就类似于社会发展中不断变革的过程。可有如下图示:人成长脚长大了鞋小了换鞋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滞后变革这样以此类彼,学生好懂易学,也就能理解古今中外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变法、改革了。
2.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I政治文明》中谈到了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这个问题理论性很强,尽管课本上有较详细的介绍,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问题还是较为复杂的,如果老师只按课本讲,学生不一定能理清思路。课堂上,我以家类国,让学生以家庭为例,就有如下图示:祖父或父亲一人掌权类似君主专制祖父地位高但不掌权,父亲掌权类似君主立宪制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共同掌权类似民主共和制举例完毕后,还可设计提问:你家里谁掌权?似哪种体制?学生听到与自己的家庭有关,纷纷展开热烈讨论并畅所欲言,很快就理解了这几种政治体制的内涵。
3.西周的宗法制度
由于西周的宗法制度比较复杂,书上还特意配一幅“树型大宗、小宗示意图”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此外,我们也可以以学生为例来讲述这个问题。例如,学生张三的爷爷生有张三的伯伯和张三的爸爸两个儿子,张三的爸爸生有张三和张四兄弟两个,按宗法制度有如下图示:张三的伯伯大宗(嫡长子)张三的爸爸小宗(对张三的伯伯)张三大宗(嫡长子,对张四)小宗(对伯伯)弟弟张四小宗(对张三)图中突出了嫡长子的地位和相对关系。教师以此引导学生依宗法制分析自己在家中是大宗还是小宗(女生可假设自己是男生,并有一兄或一弟;是独生子的假设自己有兄弟)。相信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这学生对理解宗法制度大有益处。以上例子,只是我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人言“教是为了不教”,古今中外的学习信条表明: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一个从教会(接受)、学会(理解)到会学(举一反三)的过程。
由此可见,举例教学法这样启发式教学是必需而重要的,它能使带着内在学习兴趣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增长知识、分享观点、发现并解决问题,这些都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享受与动力。因此,中学历史教师应不断地探究和创新教学方法,以发展的观念和开放的教学态度,不仅把学生的历史学习看做是一种思想教育,一种教养活动,更应看做是一种社会体验,一种文化的继承与创造方式。有了活力、生动的教师,才有活力、主动的学生,这两者都活起来了,才会形成有生命力的历史教育。
- 上一篇:拓展高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学性
- 下一篇:梁启超社会主义思想源流及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