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时间:2022-06-13 06:57:00
导语:分析历史教学素质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就能在国际上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占有一席之地。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得益于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民族大计。学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教师作为培养者,必须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学实践。在素质教育的改革中,教师要高举这面旗帜,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努力落实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在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现行教学改革时至今日,仍存在很多弊端,如教学目标“知识化”,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内容保守化,教学形式单一化等等。导致这种教学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来说,现行教学模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无奈选择,是教师两难选择的结果,家庭高期待值也为现行教学推波助澜,现行教学又是个人价值发展被动选择的唯一出路,是社会传统文化沉淀的产物。可见,应试教育下的功利思想仍然在左右教师的思想,教学中以知识的传授为主。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力的培养和情感、价值观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教育改革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理念,做到教书育人,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改革教学内容是素质教育的体现
教学目标是教学工作的方向和终极点,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而确定,为教学目标服务,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知识来源,是教师设计具体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教学内容的改革方向上,要从过分偏重文化知识内容转向知识内容与公民道德教育并重,从大一统的英才教育的内容模式转向重视内容的基础性教学模式,加强内容体系间的联系,推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从标准化的一般性教学内容模式转向与区域性乡土教材并重的新内容体系。课程设置形式从单一的学科课程转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结合的模式上。
三、改革教学手段是素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现代化的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服务,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与历史整合。随着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幻灯机、计算机、DVD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教学中,成为素质教育的辅助工具。多媒体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整合,开发出集合了多种功效为一体的教学情境。教学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动态,由抽象到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课本所记述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感性,加深了理解和巩固了记忆,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了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史料记载、影视作品片段等让课本所讲述的内容再现。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为了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这个概念就全部“拿来主义”,要学会正确地使用,在看到其优点的同时,避免错误使用带来的教学弊端。比如,以前是教师讲解“满堂灌”,现在变成了用多媒体“满堂灌”,一节课下来,教师只用操作鼠标就完成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课堂学习围着多媒体转,缺少了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失去了对知识的口传心授和课堂的主导作用,这是变相的应试教育,换汤不换药。多媒体课件内容形式化,看起来比较新颖,内容丰富,学生会被吸引,但是却没有实质,学生掌握不到知识点。
四、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担心素质教育是不是要抛开应试教育,这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基础,影响升学。其实,两者是相互作用,紧密联系的,在教学中都要实施,共同推动教学活动。教师不能走入片面的误区,要掌握好度,不要泾渭分明,这种教学是应试的,那种教学是素质的,最后连自己都搞不懂用哪种教学好了。素质教育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之上的改革,改革就是有所创新、变动,并不是完全抛弃,两者相互包容。比如,素质教育要求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以往的教学就是单一的板书和教师讲解。为了增加多种教学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学内容、教学工具选择教学方式,这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有的教师就过于夸大,曲解了素质教育的实质,课上一派热闹的景象,学生生龙活虎。课堂板书减少了,教师的讲解压缩了,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没完成,学生不知道重点要学的知识等等。
素质教育不应当仅仅是一个结果,同时也应该是一个过程。要把素质教育落在历史教学的实处,一定要明确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只有彻底弄明白,才会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地体现。四、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直接实践者,培养造就一支具备政治思想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教师要掌握历史学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里,鲜活的人、事能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一些书本上没有的内容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如果教师的学识仅仅局限于书本,就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地教学,学生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谈不上进行素质教育了。其次,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
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使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地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
总之,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教师的教学也要秉承“教育第一,教学第二”的原则,改变过去的“分数观”,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当然,面对时代的召唤,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勤于探索,完善教学,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 上一篇:曹操在历史与文艺作品中的形象
- 下一篇:从虚幻伦理批评走向现实历史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