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时间:2022-06-03 08:51:00

导语: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课改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目前历史课堂教育,由于目标定得多而细,课堂教学承载量大,思想教育目标往往流于空泛。在加强历史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应充分发挥出来。笔者通过几年来的高中历史教学,亲自实践课堂教学改革,颇见成效,经认真分析,提出以下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作为教师应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明确“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这样,一则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地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二则,可以使课堂教学带有开放性和探索性。教师的主要任务也应从传播知识转为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面对众多的信息,进行选择和认知历史的途径。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在深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着重从课堂教学设计人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改理念,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启发式教学方法:这是目前教改中采用的主要教法,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1.课前备课:

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课前备课非常重要。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是多方面的,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①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事件线索明了清晰,不必面面俱到。②备学生:了解自己学生的水平,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设计不同的问题。③备教法: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

2.课堂教学:

运用启发式教法,教师应首先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驾驭知识,而且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进行思辨性的讨论。一般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结果影响三大块,具体分析如下:

(1)课前导语一定要突出新颖化,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讲到新航路开辟时,可以和中国郑和七下西洋进行对比,导致两种截然不同结果的原因何在?讲到鸦片战争时,可以问学生:英国当时到中国需海上航行3个月,为何不远千里来侵略中国?讲到二战时,可以在讲课之前,先让学生谈谈自已记忆中的希特勒是什么样的。

(2)背景分析首先应将分析背景的方法告诉学生,以探索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一般涉及中外历史事件的背景应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分析,其中内外因中又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诸多因素,例如鸦片战争的背景分析。除此之外,有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还可以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去分析。其次应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因为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即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同样世界历史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尤其是新教材改革以来,高一年级学生学的是中国史,没有世界史知识如何去理解西方列强的三次侵华高潮,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拓展。如能做到以上要求,那么在分析背景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教师要做的是归纳、总结。例如,讲到洋务运动的背景时,前面已经讲到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就让学生看着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就可以自己分析出在此时中国的地主阶级为何着急进行改革?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根据前面的方法都可以分析“内忧外患”,必须进行改革,达到“师夷长技以自强”。

(3)经过讲解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此项是非重点,不宜用时太长,可一定要趣味性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大家熟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应让学生自己去讲,教师再加以补充就可以了。

(4)结果、影响分析有了前面学习的内容,对结果、影响分析也完全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例如: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教师引导应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分析。学生就会根据讲的内容得出结论:a.政治: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变化。b.经济;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入。c.外交:中国被迫开放。运用启发式教法,还需要将知识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对内容的加工重组,提取记忆要素,可以借鉴语文学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简化句子,概括出关键词。同时,也可结合数学的“集合”概念,对各条信息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重组,形成明确的知识框架,便于系统掌握,已达到最终目的,让学生“乐”学,让学生“喜”学。

3.课堂讨论式教学方法:

在精心准备和掌控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将全班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各小组总结,最后教师提炼精华,及时抓住学生思维中的火花,分析问题的价值,树立起更想学好的信心。

4.收集分析资料式教学方法

学会收集资料是新课程在能力和技能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对于教材中的某些课程可以这样做,学生课下去图书馆或上网收集资料,在课上交流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资料来解释说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经一年努力,在我们的指导和在课堂教学中鼓励下,2003届高一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逐步提高。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能力产生了飞跃。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综合与教学手段的更新

1.教学内容的综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度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拓展,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

(1)学科内知识的综合对历史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是学生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的关键,也是高考能力测试的重点。所以历史教师在从高一的教学中就应注重内容综合。从横向联系上,可寻求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方面历史事件间联系,分析其相互作用。例如: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一成一败的比较等。在纵向联系上,可寻找同一专题所属的各时期中外历史相关内容,分析其相互关系,比较异同点。例如: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从产生之后的三次发展、两次萎缩及其结束。

(2)跨学科知识的渗透重视跨学科知识渗透是当前教改的一个趋势,也是近年来高考能力考察的重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他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当前问题。如学到美国西进运动,可以联系当今中国西部大开发这一政治时事热点问题,同时又可以联系中、美两国西部地理因素进行比较。

(3)教学手段的更新、多样化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目前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是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声音和图像的最佳结合,它能使历史教学更生动、更形象、更直观,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记忆的效果。

总之,在要求教育创新的今天,课堂既是学生智慧开发和发展的场所,也是学生的情感世界发展和完善的场所。这要求教师改进教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更好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