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与学策略思索

时间:2022-05-29 05:01:00

导语:历史教与学策略思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与学策略思索

在当今普通高中都已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教师要如何引导和激励这个主体主动地学、高兴地学、高效地学呢?我觉得这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历史教学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逐步推进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学生要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中善于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循课标的理念,在这里我总结了促进学生积极高效学习历史的五种方法。

方法一及时测验强化法

本法主要用于巩固核心的基础知识。每学习完三到四课节,也就是书本的十来页内容,就给学生一次巩固基础知识的机会,就一页作业本大小的小测验,十来个的填空题,只需要五分钟左右,叫学生把基础知识默写出来,老师改卷后再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疏忽掉的知识点及时补上,避免到了一个月或一学期后才意识到漏了太多内容就来不及了。我想这样的方法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来说是复习,对记得不牢固的同学来说就是必要的补缺了。

方法二精简线索口诀法

要记住那么多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对于面对众多学科的学生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把重要的知识用一条线索串起来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只要学生记住了线索,就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将其学习的内容较为轻松的回忆起来,而且也会使纷繁复杂的知识点条理清晰许多。而对于需要学生理解记忆的内容复杂的知识板块,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口诀记忆的方法简化。如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我便引导学生们用“割赔开税”这一口诀来记忆,当然重点还是在理解运用。

方法三小组合作学习法

为了让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实现互助和互查,我将班上学生视人数多少分为7~10个合作学习督导小组,各小组设一位小组长,平时作业中的再认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就让组员在组长处检查,组长由老师直接检查。由教师规定预习和复习作业的范围和时间,只可超额完成不可欠账,但是老师要注意做好监督工作。我的做法是发给每位小组长一张登记表,要记录组员预习和复习的内容、时间及正确率,正确率要记录上四个级别:一等(90%及以上)、二等(80%)、三等(60%)、四等(40%和以下)。老师也要偶尔直接抽查组员的掌握情况,了解组长是否认真负责、如实记录。本法不仅对组员是督促,对组长本身也起到了助人自助的作用。

方法四情境假想教学法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越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越容易记住和回忆起来。历史虽然不可能重演,不可再经历,但我们可以假设,比如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情境以便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体验当时的特定情形来理解史实。如问到假如你是19世纪70年代的一位资本家,你最有可能在中国什么样的地方投资实业?假如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一位成员,对如何解决美国经济危机后出现的“烂摊子”你能提出哪些“金点子”等等。情境假想策略可以让学生来体会知识、走进历史。这样的参与分析比教师唱独角戏填鸭式的教学相对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方法五趣味知识引领法

让学生从历史学科的知识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比如讲到“太平天国”时,我让学生们观察教材中一组相关的图片上有什么特别之处,细心的同学就会发现这些图片上的“太平天国”的“国”与我们现在的字有所不同,国字里的玉字没有一点。这些疑问至少引起了他们的好奇心,课后不少学生在查阅了资料后回答了这些问题。而且班上居然还有同学自己发现了“太平天国”的“天”字上面一横比下面一横长,并找到了相关专家学者的解释。

有些趣味性知识虽然并不是课标要求的范围,看起来有些浪费时间,但是通过对这些历史资料文献的质疑和释疑,相信一定可以引发不少学生对历史研究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求知欲。我想这些都是我们的教学所要追求和期待实现的目标之一。而且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解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历史教学,主动探究历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当然,目前我对教材钻研程度的欠缺和自身知识积累的欠缺,还直接影响了我对教材可挖掘知识的寻找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所以以上一些想法还不是很成熟,只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