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透析
时间:2022-05-29 04:31:00
导语:历史教学小组讨论有效性透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历史教学中的小组讨论法是以小组为组织形式,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讨论的过程重在交流与合作,以弥补个体在思维、精力、时间和学习方式上的局限性,发挥集体的力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历史教学中小组讨论存在的问题
笔者经过大量调研后发现,小组讨论在历史教学中虽然应用得非常普遍,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流于形式。许多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小组讨论的真正内涵和功能,他们认为使用小组讨论就是赶时髦,尤其在上公开课时,为了取得热热闹闹的效果,小组讨论更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似乎没有小组讨论就算不上一节成功的课。至于所设任务是否有讨论的必要,话题是否过于简单或偏大,他们好像并不关注。其实,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组讨论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并不是万能的,用得恰当方能有效。
2.疏于管理。有些教师将讨论任务布置下去后,就做起了甩手掌柜,而不去关注小组学生是否都积极参与或有明确分工。不去想:是容忍大家都面面相觑?抑或是一人独霸天下,他人只作壁上观?即使看似热闹非凡的小组,其讨论都与主题有关,还是在闲聊?如果任务布置下去以后就放羊,小组讨论的质量就无法得到保障,学生能力的提高也会成为空谈。
3.评价不当。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讨论”结束后,教师关心的往往是“讨论问题”的结果和答案,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的质量,却很少关注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对小组讨论的过程进行评价。应该说,我们设计小组讨论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形成能力,提高素质。特别是我们现在推行的“问题解决”,更需要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这就需要不断地改善小组讨论的评价质量。
二、小组讨论在历史课堂的有效性探讨
1.成员的有效组合和分工是小组讨论有效开展的前提要让小组讨论法成为教学的常态,充分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有效的分组是基础,是小组讨论能够成功的前提。一般而言,可以根据研究内容和学生学习兴趣去自由组织讨论小组。小组一般采用同质和异质相结合的分组原则。组内异质即要注意小组成员之间的层次搭配、性别协调和性格互补,这就为小组成员内部互助互补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就要确保各个小组之间的能力相当,这为各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为了保障小组的分工有效,教师平时要多研究观察学生,在学期开学不久就应该把小组成员搭配好,并固定下来,使小组成员拥有共同的期望和目标,也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为了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小组成员内部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如小组长、记录员、首席汇报人、第二汇报人,要求大家各司其职,并定期轮流呼唤角色,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讨论中发挥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验和锻炼。
2.精心设题是小组讨论有效开展的关键小组讨论法都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而进行,讨论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教师也正是通过问题的预设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对讨论问题的设计是小组讨论的关键因素,也是讨论成功实施的前提。问题的设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并努力体现合理性、趣味性和现实性。在历史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课题必须是依据教材中的知识点,是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并有利于将其扩展;其次,设置的课题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才有兴趣讨论下去;再次,问题不能天马行空,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性。为了确保问题设置的有效性,教师在组织课题研究前,要科学安排调查内容和研究对象。在讲到七年级上册《秦帝国的兴亡》一课时,根据事先的了解,知道学生刚刚看过电影《鸿门宴》,都在讨论电影的有关情节,我就在课堂上设计了这样的话题:如果项羽采纳了范增的意见,杀了刘邦,结果会是怎样?历史是否会有所不同?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就在学生中炸了锅。各个小组立即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讨论和最后教师的引导,学生明白历史人物也能加快或阻碍历史进程这一事实,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教师的合理引导是小组讨论成功的保障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以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作用。当学生讨论问题找不到切入点的时候,教师及时参与,做适当的指导,能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切入点,不让小组讨论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应该巡回在各个小组之间,担负起指导者和监督者的角色,随时提供必要的点拨和疏导,指导学生变“听讲”为“倾听”,变“说话”为“交谈”,将讨论引向深入。如我在讲九年级上《第一次燃遍全球的战火》一课时,有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一战会发生吗?我首先肯定他敢于大胆设疑的精神。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历史的本质属性,我就引导学生抽丝剥茧、层层分析,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和扩张等多方面因素去思考。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学生发现,原来一战的爆发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而认识到一战发生的必然性,真正做到了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 上一篇:区域转变工业发展方式调查汇报
- 下一篇:历史材料分析题解题对策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