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时间:2022-07-19 10:44:00

导语:宗教与资产阶级革命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宗教与资产阶级革命论文

摘要: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政治斗争以宗教派别之争的形式出现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贯穿始终。从革命前的反封建启蒙运动,到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对革命进程的影响,直到“光荣革命”也离不开宗教的因素。

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天主教;国教;清教

恩格斯认为:宗教对于具有世界影响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来说,是“当时资产阶级利益真正的外衣”。⑴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首先是从清教反对国教开始的,宗教之争成为了革命的直接导火线,它对革命进程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16世纪30年代,欧洲新教运动兴起,罗马教皇及天主教势力衰落。英王亨利八世出于维护自己政治、经济和宗教统治的目的,与罗马教皇决裂⑵。153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至尊法案”,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和决定教义的权力,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召集宗教会议的权力属于国王,从而使英国教会成为国王手中的工具。同时,英国教会接受了加尔文教、路德教的某些思想,并保留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主教制度和宗教仪式等许多传统,形成了安立甘教,又称圣公会,即英国国教。

1553年,信奉天主教的玛丽(1553-1558)继位,她恢复天主教,残酷迫害新教徒,烧死异端达300多人,被称为“血腥玛丽”。

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1558-1603)成为女王,并恢复了国教,在“血腥玛丽”时代逃往欧洲大陆的新教徒纷纷回国。

开始于16世纪30年代的英国宗教改革,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封建专制统治的不断加强势必成为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重要障碍,而此时的英国国教会作为封建专制的重要支柱,也就必然遭到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反对。⑶

从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反对国教会的“非国教徒”,他们主张依照加尔文教来“纯洁教会”,要求清除国教会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教规仪式,清教徒由此而得名。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曾出现过一场颇为壮观的利用宗教反对宗教(即利用加尔文教反对国教)的反封建启蒙运动,掀起了一场清教运动。⑷

16世纪60年代中期,帕克大主教试图强制性实行教士在圣事中穿法衣和仪式的统一,掀起了一场“法衣争端”。那些坚持穿法衣的教士被认为是国教徒,而那些拒绝穿法衣的教士则被认为是清教徒。⑸正是这场看似是主教与一些教士之间关于琐碎问题的分歧,通常被看成是清教运动的起源。

清教运动的发生,与这个时期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有关。

首先,英国国教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为了加强专制王权,结束中世纪以来国王匍匐于教皇脚下的窘态。改革后的国教大肆宣扬“君权神授”论,而由国王任命的主教制,其实是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封建等级制度的进一步确认。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其基本意义在于国家政治而不在于宗教交易方面。”⑹

其次,清教的教义反映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和要求。

是因为清教的教义接受了加尔文教的“前定论”观点,人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上帝已经“预定”谁将得救,成为“选民”,谁将永远沉沦,成为“弃民”,并以现世的成功与失败、永生与犯罪、富贵与贫贱作为是“选民”或“弃民”的标志。加尔文教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中最勇敢的人的要求”。⑺

最后,当时历史条件决定了它是进行反封建宣传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

17世纪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其意识形态仍受宗教的影响。披着宗教的外衣的反映社会各阶级的思想,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1637年,查理一世命苏格兰长老会在祈祷时必须使用英国国教的祈祷文,这极大的伤害了苏格兰人民的宗教感情。1638年大多数苏格兰人在贵族的领导下,签署了《民族圣约》,他们声明准备发动一场完全出于自卫的全国性抵抗运动,保卫他们真正的宗教和国王的权威。

1639年2月苏格兰起义军进入英国边境。查理一世为了筹措军费抵抗苏格兰人,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停开了11年的议会。但是这届议会拒绝通过国王所需要的经费,并且对国王的专制统治及宗教政策进行了猛烈抨击。查理一世在气恼之下,在5月初又将它解散。

但是苏格兰起义仍在不断扩大,解散议会无助于军费的解决。查理一世又不得不在1640年11月3日从新召开议会,这届议会断断续续存在到1653年,史称“长期议会”。“长期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1642年8月22日查理一世在诺丁汉的卡塞尔山顶升起了王党的军旗,对议会宣战,从此开始了内战。在内战中,资产阶级、新贵族、自耕农和城市平民,他们大多是清教徒,并参加了议会军,这支军队在清教徒的著名代表人物克伦威尔的指挥下打败了王党军队。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在白厅前被斩首,5月19日英国被宣布为共和国。

议会的胜利与王党的失败,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的因素外,还有宗教的因素。

首先,查理一世在宗教政策上的失误,特别是爱尔兰事件加速了他的灭亡。⑻

从17世纪,特别是30年代后,一直流传着天主教徒将阴谋推翻新教国家,对新教徒进行大肆屠杀的传闻。长期议会召开后,资产阶级反对派就指控斯特拉夫伯爵在爱尔兰招募军队,计划借爱尔兰的天主教军队颠覆英格兰新教在教会和国家领域中的地位。⑼爱尔兰起义使查理一世受到传闻的不利影响。

1641年10月,爱尔兰因担心国王在与议会的斗争中失败而殃及天主教徒,发动了起义。议会坚信,爱尔兰“叛乱”是罗马天主教徒干的事情,同时也是“万恶的国王的谋士们”搞的阴谋。⑽

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为了对付议会军曾于1643年和1645年两次同意与爱尔兰天主教同盟“休战”。这使人们越来越相信,他欲利用爱尔兰天主教军队来摧毁英格兰议会。⑾于是,广大人民群众在议会的保卫基督事业、抵御天主教的反扑的号召下,加入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队伍。不论是克伦威尔的“铁骑军”,还是以后的新模范军,其中大多数是信奉清教的自耕农和城市平民。

其次,议会实施了有利的宗教政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最终赢得了胜利。

内战爆发后,由长老会把持了长期议会。1642年12月首先将主教赶出议会,接着取消英国国教。1646年废除主教制。为了得到苏格兰的军事支持,双方议会于1643年9月签定了“庄严的同盟和圣约”。苏格兰派出2万多人的军队,帮助议会军,王党军队在两军打击下失败。此后长老派把长老会确定为英国国教,禁止其他教派举行“圣会”,其宗教政策同时引起了以独立派为首的社会各阶层以及苏格兰的不满。苏格兰长老会倒向国王,而长老派为保政权只得与国王和苏格兰妥协,下令解散受独立派控制的军队。国王乘机发动第二次内战,独立派与平等派捐弃前嫌,取得内战胜利,并将长老派赶出议会。独立派上台后实行较为宽容的宗教政策,但是这种宽容是有限的,他们拒绝废除什一税,坚决镇压平等派和掘地派。其政策的失误和军队的腐化最终招致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⑿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英国国内一片混乱。1660年5月,查理登上王位,称查理二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统治。

1661年,查理二世颁布“市镇团体法”,要求各城市公务人员必须采用英国国教的圣餐仪式。1664年又要求一切牧师必须承认国教的基本教义,并宣誓绝不反对国王和国教教会。上述法令的颁布并非出于单纯的宗教狂热,而是有其政治目的的。在经过两次内战之后,许多城镇的市政权力掌握在长老派和独立派手中,法令的颁布意在取消资产阶级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并以信奉英国国教的封建贵族代之。⒀1665年,颁布“五哩法案”,严禁清教徒进入重要城市,使国内工商业一片萧条。

在1679—1681年召开的一届议会中,就天主教徒詹姆斯伯爵的王位继承权问题,议会分成两派:以丹比伯爵为首的托利党和以莎夫茨伯里伯爵为首的辉格党。托利党主要反映大土地所有者和英国国教高层僧侣的利益,他们拥护詹姆斯继位,在宗教上多为英国国教徒;辉格党主要代表金融资本家、大商人及一部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反对詹姆斯继位,在宗教观上多为激进的国教徒和清教徒。

1685年查理二世去世,詹姆斯继位,开始着手恢复天主教。1687年4月4日詹姆斯二世一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罗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基督教徒以信教自由。1688年4月27日第二个宽容宣言,宗教界哗然。詹姆斯二世此举几乎遭到包括托利党和辉格党在内的英国社会其他各阶级人士的反对。⒁

1688年6月10日,詹姆斯二世的第二个妻子,信奉天主教的意大利摩德纳的玛丽,生了一个儿子。人们原来认为在詹姆斯二世死后,把王位传给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的希望破灭了。1688年6月30日,两党的六位领袖和伦敦主教联名发出一封邀请信,恳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奥伦治亲王到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富”。11月5日,威廉率领荷兰海军在英国登陆,12月10日,詹姆斯二世在众叛亲离的状态下,逃往法国,这次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1701年又先后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立,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

宗教改革后的国教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于是将能反映其要求的加尔文教作为反封建的思想武器,清教运动成了革命前的思想启蒙运动。作为革命的导火线的苏格兰起义也是由于查理一世的宗教政策引起的,同时宗教的因素又影响着王党与议会的成败。而作为革命尾声的“光荣革命”也是在维护“宗教、自由和财富”的名义下发动的。

综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倡导什么宗教,反对什么宗教,并非完全出于宗教的狂热,更主要的是出于夺取政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宗教斗争的实质就是各阶级间的政权斗争。⒂

⑴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⑵董小川:《清教徒考辨》,载《松辽学刊》,1992年第2期,第97页

⑶陈祖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宗教关系问题》,载《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6卷第3期

⑷刘波:《试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宗教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3月第35卷第2期

⑸L.J.特林特鲁德:《伊丽莎白时代的清教主义——新思想文库》纽约1971年版,第8页

⑹[英]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38页

⑺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三卷,第391页

⑻同⑷

⑼王觉非主编《英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⑽[苏]叶·阿·科斯明斯基等主编《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上卷,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103页

⑾同⑼第147页

⑿⒀同⑷

⒁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3页

⒂同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