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博物馆资源研究
时间:2022-02-18 08:59:08
导语:高中历史教学博物馆资源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历史教师要重视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充实和丰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指出,博物馆资源有着直观性、实物性的特征,是历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高中生可以通过博物馆资源更直观地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韵味。
关键词:高中历史;博物馆资源;开发利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都需要关注的课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引入丰富的博物馆资源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历史知识,并在耳濡目染中拉近了和历史的距离,使历史课堂变得更加富有生气和活力。
一、高中历史教学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类认识某一事物的意识倾向,它是人类认真完成某一活动的有效驱动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兴趣可以使学生拥有较为明确的目标,是他们克服困难的动力源泉,让高中生在掌握历史史实的进程中获得愉悦感。在实际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和大量需要记忆的历史知识点,使一些高中生对历史学习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征探寻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将形象直观的博物馆资源融入历史教学中,给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资源,增强了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学生在参观博物馆时,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展品,触摸历史,穿越时空,消除了他们原先认为历史和自己毫不相关的想法,激发了学生探究史实的好奇心,从而更好地促进了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掌握[1]。(二)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把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为了应试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学习方式单一、乏味。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重视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博物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充实历史教学内容,高中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实践中掌握历史知识。历史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和当地博物馆的展品设计学案,鼓励高中生参观博物馆,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分组合作研究学习。在合作中,学生转变了传统单一的学习方式,更积极、主动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历史发展的史实,有效提升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高中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中学历史是用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进程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人格健康成长的一门学科。教师要结合历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发和使用当地的博物馆资源。当地的博物馆资源和高中生的成长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高中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博物馆了解与自己成长环境相关的历史知识、乡土知识。在参观过程中,高中生会了解家乡的先辈为家乡所做的贡献,认识到家乡人民英勇奋斗的历程,增强高中生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博物馆资源,可以让高中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他们传承和保护本土资源的意识,促进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的策略
(一)整合博物馆资源,充实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多样的博物馆资源可以让原本单调、乏味的高中历史教学变得生动、有趣。高中生可以通过博物馆资源更直观地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历史的韵味。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博物馆的相关图片、实物资料、影视资料等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并作为历史课本的强有力的补充,辅助历史教学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为了更好地整合博物馆资源,增强历史教学实效,历史教师需要熟悉本地的博物馆资源和课本内容,这样才能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教师需把家乡的博物馆资源和历史授课有机融合起来,丰富历史课堂内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古代农业时,为了加深高中生对古代耕种石器的认识,可以在课堂上展示海安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等图片;在讲解古代的手工业时,可以给学生补充南通出土的煎盐的工具、南通李方膺的书画作品、沈寿的刺绣等。另外,学校还可以邀请本地的博物馆工作人员到学校给高中生开设专题讲座,给学生们介绍博物馆的相关藏品和藏品背后的故事,拓宽高中生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掌握史实的积极性[2]。(二)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博物馆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物特征,博物馆里面大量的藏品具有突出的代表性,蕴含着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相关的历史活动等丰富的信息,给参观的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能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记忆的认知。博物馆的藏品涉及了诸多领域,有着较强的广博性、情境性和开放性,给学生提供了真实、开放的学习环境。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开展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带领高中生走进博物馆,和博物馆的资源亲密接触,通过亲身实践感知历史知识。博物馆主题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教师要重视发挥高中生的主观能动性,安排相关的活动计划。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教师要重视引导高中生做好准备工作,让他们上网或者利用图书馆资料查阅与实践活动相关的内容。在参观博物馆时,教师可以创设互动环节,也可以让学生尝试担任博物馆里的小小解说员,教师还可以引导高中生对实践活动中的某个主体或者某个文物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博物馆资源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讲授古代政治经济时,为了让高中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南通的历史,笔者创设了研究性学习活动——知南通,爱家乡,引导学生去参观张謇开办的最早的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然后分小组合作探究,到校展示交流活动的收获和反思。另外,还可以组织高中生成立博物馆兴趣社团,在社团中加强学习交流。高中生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增强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三)挖掘博物馆资源,开设历史校本课程。《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应该呈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高中生学习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探究。丰富的博物馆资源是对学校历史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高中生的爱国情感。充分发挥博物馆对高中生的教育作用,需要学校深入挖掘博物馆资源,开发历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历史文化的内涵。教师需要全面掌握当地的博物馆资源,把握好这些信息和历史课本、历史教学以及高考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做好实地调查,结合历史教学目标,研究、探索、选取合适的资源或者方案来开发历史校本课程。例如,在高一阶段,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宽裕,可以利用南通本土的《江海文化》和《通城记略》这两本书作为校本课程的教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行的历史课,成为有效的补充。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高中生查阅史实资料,走访调查南通的博物馆,增强高中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他们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兴趣,促进高中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总之,对博物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高中历史教学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博物馆资源,充实历史教学内容,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开设历史校本课程,全面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高中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屏.历史教学中博物馆的作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06):83-84.
[2]赵冉.高中历史专题化通史复习备考方略——以中国古代史为例[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0(10):16.
[3]宋锦国.对新课标下的高中历史必修课与选修课特点的认识[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11):36.
作者:钱亮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
- 上一篇:家国情怀在历史教学的渗透
- 下一篇:小组合作在物理实验学习的运用